崇禎皇帝死後,大明王朝就此覆滅。生不逢時,這句話套用在崇禎皇帝身上再適合不過。

  崇禎皇帝即位後,此時大明的根基,早已搖搖欲墜,再加上連年的天災,導致各地起義隊伍揭竿而起,其中闖王李自成的隊伍最爲壯大。

  就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一年半前,爲了最後的苟活,崇禎皇帝竟然還想跟後金女真族達成議和,解決北方戰亂,自己好抽兵對付李自成。

  要知道“靖康之恥”就是金國女真族乾的,這在歷史上是多麼的恥辱的事情,宋朝與金國血海深仇,國仇家恨,不共在天。徽欽二帝被抓爲俘虜,受盡折磨而死,一代名將岳飛因阻止秦檜與趙構投降金國,而被處死。

  此時明朝所有人都把打敗後金女真族視爲己任,報當年的“靖康之恥”,哪怕明朝搖搖欲墜時,朝中所有大臣都堅定這個信念,當時明朝若還有誰提出向後金議和,誰就是賣國賊,遺臭萬年。

  當時的政治局勢,崇禎皇帝迫切的想通過議和來解決北方問題,作爲後金的皇太極也希望通過議和,來解決雙方貿易流通,崇禎皇帝雖然有心,但他不敢邁出這一步,生死是小,名節爲大,誰都不想自己死後還遺臭萬年,此時的崇禎皇帝急切需要一位“代言人”。

  而他就是兵部尚書陳新甲。

  兩人一拍即合,崇禎皇帝寫好了密信交於陳新甲,讓他指派手下務必把密信交於後金皇太極手中,此事事關重大,切不可走漏風聲,不然定被世人所唾罵。於是陳新甲安排自己的心腹馬紹愉帶着密信前往後金。

  信中所說“朕聽聞瀋陽有罷兵息民之意,向來周邊督撫未曾上報,聽聞雙方互有貿易往來,朕希停兵議和,恩義聯絡,永結同好。”收到此信的後金皇太極深信不疑,因爲此信未使用玉璽蓋章,其原因崇禎怕此信落入他人之手,事情敗露。

  即使這樣也阻擋不了皇太極想議和的心,當急回信,於是兩人你來我往,從中周旋,回信數十封,商議議和細節。

  由於陳新甲讓馬紹愉負責送信,而他三天兩頭的跑着實勞累,一天,馬紹愉拿着後金皇太極的密信交於陳新甲,恰巧陳新甲外出巡查,因不知何時歸來,自又歸家心切,於是就把這封密信放在陳新甲的几案上,就獨自離去了。

  這時陳新甲的下人,看几案有信,就按慣例把信送於負責抄錄的邸吏手裏,負責抄錄。這一下議和之事敗露,舉朝皆知,滿朝文武羣起攻之,崇禎皇帝,陳新甲瞬間衆矢之的。

  本想等到水到渠成,再昭告天下,誰曾想議和之事還未談妥,事情就此敗露。此時的崇禎皇帝覺得自己被陳新甲出賣,立刻抽身而退,對此事概不承認,指責陳新甲賣國求榮,下旨問罪陳新甲,可憐的陳新甲糊里糊塗就被斬首士衆。

  議和失敗後,沒過兩年,李自成就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