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世存:讓自己成為真正的人 而不是成功人士 (來源:網易)

當我們在談論文藝復興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餘世存先生作為當代最重要的思想傢之一關於文藝復興的本質現代人能夠為文藝復興做的努力以及藝術和生活如何融會貫通這些問題,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在《雲論壇》活動現場,餘世存接受網易藝術采訪時強調,這個世界不僅需要文藝復興,而且還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您也一起來看看您是否成為瞭真正意義上的“人”吧!

餘世存
餘世存

文藝復興需要發現人自身以及有人的自覺

網易藝術:今天的話題主要是文藝復興,您怎麼看待這個比較寬泛的話題?

餘世存:文化復興是一個很宏大的敘事,在中國也提瞭多次。我記得十年之前我的朋友劉軍寜先生曾在南方周末發錶過一篇文章——《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軍寜先生的這篇文章引起熱議,有人認為在中國不可能有文藝復興,因為文藝復興需要發現人自身以及有人的自覺。但是我們中國目前關於人的探討、人的研究、人的自我意識的發現還遠遠不夠。所以如果少瞭,空泛地討論曆史、藝術和文藝復興的關係,那麼就很難成功,可能就會變成一個運動式的東西瞭。今天討論的話題很有意思,因為這讓我從曆史的角度來瞭解我們離“人”的世界還有多麼遙遠。丁方老師講中華民族的遷徙史的時候,也可以看齣先民的開闊程度和格局遠遠要比我們現在大的多,所以他們纔能橫跨韆萬年穿越高山大漠,尋找新的傢園。我們當代人在巨大壓力之下也在掙紮和努力,但是我們在精神和物質層麵做的一點努力和先人相比就太微不足道瞭,可能都不能留下什麼東西。

讓自己成為“人”,而不是讓自己成為成功人士

網易藝術:很多現代人也想要為文化復興貢獻一份力量,您覺得每個人至少能夠做到哪些呢?

餘世存:最簡單直接的是將自己鍛造成一個“人”,讓自己成為“人”,而不是讓自己成為成功人士。成為房奴、碼農、程序員這些人,都隻是把自己當做工具。人越是把自己當成工具使用,就離我們所說的"人"越遙遠。這裏“人”指的不僅僅是思想層麵的。其實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太多人麵臨生存壓力,有太多的高牆和障礙攔著我們,讓我們看不到外麵的世界。這些東西製約瞭我們,但是如果想要成為一個“人”,你必須學會去翻牆,去看看牆外的世界,看到天花闆之上的天空,否則就離我們的“太遙遠瞭。我們去內地或者少數民族地區去旅遊,或者去一些落後的國傢去旅遊,走進一些山寨之中,你會發現那些地方的人的曆史觀以及時間的感受都非常狹隘。不僅是中國需要文藝復興,世界更是如此。民粹主義在世界上正在復興,而民粹主義復興和文藝復興是背道而馳的,所以今天在中國和世界上提文藝復興還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隻有釋放瞭自己纔能創造更多美

網易藝術:我們網易藝術一直倡導生活和藝術融會貫通,從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和藝術,您是怎樣看待藝術和生活融通的呢?

餘世存:我覺得藝術和生活是相互提升的。但是很遺憾,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大傢的藝術感覺都在退化,大傢對美的意識也弱化瞭,使得生活中到處都是醜陋的東西。比如說,現在課本設計的不好看,我們的圖書設計還比不上80年代。現在很多廣告都無內涵可言,甚至比較粗俗,就直接瞭當的去宣傳産品。藝術要把生活中的美揭示齣來,那麼生活一定要是真實的。但是很遺憾,現在大傢的生活都不夠真實,活的太虛幻瞭。我們在尋找生活,以為生活是真實的,可是不久過後,你會發現還是虛幻的。用詩歌裏邊的話來講就是"每個人都被耽誤掉瞭",有的人被耽誤瞭五六年,有的人被耽誤瞭十年,就像以前文化大革命,耽誤瞭大傢十年之久的人生,我們現在人在經濟上的文化大革命上又被耽誤瞭不少年,可能不止十年。等過一二十年之後,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瞭。我們很多人隻是物質文明的消費者而已,並沒有創造東西,我們自己也是不美的。人隻有釋放瞭自己纔能創造更多美的東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