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一把双刃剑

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青霉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青霉素大量生产。1943年,已有足够青霉素治疗伤兵;1950年,产量可满足全世界需求。青霉素的发现与研究成功,成为医学史上的一项奇迹,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从那以后,从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现在即使不依赖微生物也能通过化学的手段合成抗生素。抗生素研究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的阶段,金霉素(1947年)、氯霉素(1948年)、土霉素(1950年)、制霉菌素(1950年)、红霉素(1952年)等陆续被发现。

  20世纪60~80年代,随著越来越多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面对细菌,人类似乎一下子拥有了大批武器。遇到很多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医生们大都不假思索地注射青霉素,效果显著。青霉素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一天用100个、200个单位就很有效了,后来使用剂量明显上升,再后来,即使剂量上升药效也很差。到了今天,即使是治疗普通的呼吸道炎症,一袋注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需加入青霉素剂量为1 000万个单位——用量上升了几十万倍。「不是青霉素不好了,是敌人变得越来越狡猾、强大了。」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现在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度接近。 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其中著名的一种就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耐药性越强,意味著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中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

益生菌

益生菌或将挽救抗生素惹来的祸

  益生菌(probiotics)这个词源自希腊语,可解释为「有益于生命」。1987年,「当代益生菌之父」——英国学者罗伊·福勒博士(Dr. Roy Fuller)对益生菌给出较完整的定义: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喂养补充剂(制剂),通过改进服用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从而对服用者产生有益的效果。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做了详细的界定:当以充足的量被服用时,对服用者的健康带来好处的活性微生物。

  人体微生态系统有4种: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这4种微生态系统都是有黏膜的部位,也是和外界密切接触的部位。在这4种微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著大量的人体不能缺少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对于人类的健康都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使得耐药性细菌不断增加,人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益生菌。代表性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可以将作为营养来源的糖分解成乳酸或醋酸,肠内保持酸性,可以抑制对身体有害菌的生长。细菌在肠内的势力抗衡也是此消彼长的较量,当有益菌占优势的黏附在肠道壁上,建立生物屏障,产生细菌素、过氧化氢以及酸性代谢物,有害菌生长就会受限,较少数量就不足以危害健康。益生菌还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能增加白细胞的活性和抗体的产生。益生菌可促进那些用于免疫细胞相互沟通的物质(细胞因子等)的产生,细胞因子则能激活免疫细胞去吞噬病原体等有害微生物。益生菌能够分泌细菌素,可以杀死有害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益生菌分泌的过氧化氢,也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细菌的侵入。

赛医尚道益生菌

  有研究发现,预先服用一种乳杆菌可以有效预防由氨苄西林引起的腹泻。酸奶可以减轻红霉素治疗引起的腹泻、腹部不适、胃痛以及胀气等。婴儿口服乳杆菌可以有效预防由阿莫西林治疗引起的腹泻。

  应对抗生素副作用的方法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来预防副作用的发生。2006年发表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指出,有多达20项严谨的科学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某些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布拉酵母菌、多种混合益生菌等)能显著降低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生的几率。

  如果你即将要接受抗生素治疗,最好在治疗前几天,可服用一些赛医尚道益生菌。抗生素治疗开始后,每天也需要补充适量益生菌,但是不要和抗生素同时服用,这样就可以保护肠道菌群平衡,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等食物,少吃精制的含糖食物,健康饮食有助于肠胃健康,同时可以使赛医尚道益生菌更好的发挥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