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國慶節,黨和國家、軍隊的領導人齊集天安門城樓和羣衆一起歡度國慶十週年慶典。在檢閱馬上就要開始的時候,一位上將發現自己衣服上的一個鈕釦掉了,正焦急之時,黃火星同志走到他身邊,從身上拿出針線包,幫助上將把鈕釦縫好……”這是黃火星的祕書李孔俊曾經回憶起的一個片段。

  黃火星,江西省樂安縣人,1955年5月任建國後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5年8月,經中央批准退出現役,免去軍事檢察長的職務,主持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常工作。1971年4月,因患結腸癌在北京病逝,享年62歲。

  “他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了一生,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隨身攜帶針線包,衣服破了就自己補。”筆者多年前採訪黃火星遺孀傅霞時,她曾拿出一件補丁累累的舊軍大衣,“這件衣服還是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留下來的,一直穿到去世。”

  1960年的一天,黃火星到大連出差。晚上11點多鐘,他房間還亮着燈,隨行的同志走進屋去,發現他正在補襯衣。這位同志說:“檢察長,我來給您補吧。”“艱苦奮鬥是我們軍隊的老傳統,人人都要保持發揚,我也不能例外啊!”他一邊說一邊熟練地縫補衣服。隨後,他又前往大連外長山列島看望守島戰士,並和戰士們同喫大鍋飯。

  “黃火星同志艱苦樸素慣了,決不允許大喫大喝。”李孔俊告訴我們,“1957年夏天,黃火星應邀到天津市爲青少年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連續講了4個小時。中午,團市委設宴招待他。他對接待的同志說,我今天來給青少年講黨的優良傳統,自己卻要把它丟掉嗎?於是,他堅持回到招待所喫便飯。這一‘罷宴’,贏得了羣衆的高度讚揚。”

  在創建軍事檢察院時期,他寧願自己過苦日子,也不給國家增添麻煩。人員少,他就帶領這些人沒日沒夜地幹;業務生疏,就到處請教學習,公文包裏總是鼓鼓囊囊裝着各種學習材料和筆記;住房、車輛、營具都比較老舊,身邊工作人員多次提議,要他跟上級領導反映困難,他就說,要求這些幹什麼,現在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不能不知足啊!

  “丈夫十五六歲的時候家道敗落,他父親過世後欠債千餘元。”傅霞老人曾這樣回憶,“爲了還債和養家,他辛勤勞動、節衣縮食,生活仍然難以爲繼,這讓他看清了世道,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時也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習慣。”

  黃火星還注重培養孩子們艱苦樸素的優良品德。六個孩子的衣服都是補丁連補丁,老大穿了給老二,一個人接着一個人的衣服穿。有同志建議他給孩子們做點新衣服,他說:“我們幹部的子女不能嬌生慣養,不能讓他們產生優越感、特殊感,嬌慣他們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他們,這方面的教訓不少啊!”

  “父親艱苦樸素一輩子,也深深地影響着我們一生,我們會繼續傳承發揚下去。”他的女兒黃力飛和兒子黃立平這樣說。(黃貴明 繆鳳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