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指导孩子如何观察招潮蟹种类,并从学到、探究、实作的观念。
▲把教室移到香山湿地,老师指导孩子如何观察招潮蟹种类。(图/康桥提供)

趁著暑假来临前,一群中学生们踏察新竹香山湿地生态,不但记录招潮蟹种类、特征,更透过净滩活动、分组报告来反思地球「垃圾问题」,寓教于乐,带动青年朋友对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索力。

康桥国际学校新竹校区中学部七到九年级的的学生,踏上自行车的踏板在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线」进行跨领域课程,走出教室、课本,以北台湾最大的海滨湿地-香山湿地生态做为大自然教室实地踏察;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观察生物种类与分布情况,认真地翻阅图鉴来记录不同特征的招潮蟹。

▲中学生实地踏察湿地,观察生态并净滩,从中学习讨论。(图/康桥提供)

学生分组报告的主题为「垃圾大战」,并在报告前参与净滩活动,每个人手上拎著一包包搜集来的垃圾,其中有随处可见的保丽龙、玻璃瓶;孩子们无奈地说:「有些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为什么会出现在海边?而且垃圾恐怕会危害海洋生物,我们应该要珍惜自然资源,而不是让牠们因人类而灭亡」。

学生在分组报告时,每组代表不同的国家来思考国内垃圾问题,有孩子想出,国与国间可透过支付「基金」来委请别国处理垃圾,但也有孩子秉持不同观点,国家内部必须作好资源回收以降低垃圾量,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孩子在学校的引导下,陆续正视地球上难解的垃圾问题,也符合108课纲强调核心素养的精神。

▲把教室移到香山湿地,老师指导孩子如何观察招潮蟹种类。(图/康桥提供)

校长杨美伶说,十七公里海岸线的跨领域学习不单只是学科整合,还有小组互助、教学共存,从体验出发来探索知识,从素养出发以培育学生行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