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墓前,張俊不跪何人跪?張俊一直是岳飛的領導,抗金戰場上的戰友,但攤上這樣的領導和戰友,真是岳飛的悲劇。

作為戰友,張俊是直接舉報岳飛罪名的人,如果說趙構是殺岳飛的指使,秦檜是殺岳飛的幕後主導,那麼,張俊是岳飛蒙冤最大的幫凶,墓前不跪他,跪誰?

張俊,甘肅天水人,16歲入武行,為弓箭手,曾參與征討南方少數民族和對西夏的戰爭,曾隨軍平定沂州、鄆州等地農民起義,因功升為武德郎。1126年,金人包圍汴京,趙構以兵馬大元帥號召各路兵馬救援,張俊隨軍前往,趙構見張俊英武偉岸,立刻提拔他為元帥府後軍統制。後來,張俊又極力勸說趙構自立為皇帝,為他張羅一切,使趙構順利登基,是為宋高宗。尤其是在苗傅和劉正彥的兵變中,趙構被苗、劉二人趕下了台,是趙構率軍平定了叛亂,讓趙構得以復辟。之後,張俊緊緊跟隨趙構,鞍前馬後,成為了趙構最信任的武將。

張俊是在平叛和抗金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在此過程中,同樣有一些將領也成長起來了,而且他們的軍隊在老百姓中間有很高的聲譽,像張俊的「張家軍」,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而且,不單老百姓知道,金兵在戰場上與他們較量,更是深知他們的英勇。

然而,這些軍隊組成極其複雜,還有很多人是強盜出身,趙構的先祖就一直害怕武將坐大,軍隊坐大,所以用「重文輕武」的辦法壓制武將,而一群強盜出身的人組成的軍隊,更是讓趙構提心弔膽,因此,在抗金取得一定勝利後,趙構見好就收,而且利用勝利為資本,同金人談判,求和。秦檜曾說:「諸軍但知有將軍,不知有天子,跋扈有盟,不可不慮。」於是,這讓趙構下了最後的決心,開始收兵權,打算通過收兵權、改組軍隊,將這些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

收兵權是最敏感的事情,即便是宋太祖當年,也是精心籌備,提前策劃,因為弄不好會雞飛蛋打,而趙構對這些武將的號召力,遠沒有宋太祖對當時武將的號召力那麼大,他更加小心翼翼。所以,他要拉一個最服帖自己的人附和,他因此向張俊許以高官厚祿,張俊立即同意交出兵權,後又收了韓世忠的兵權,但岳飛堅持抗金理想,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為此,秦檜暗示張俊去揭發岳飛,於是,張俊揭發岳飛派人送信給韓世忠串聯,又誣告岳飛主張放棄山陽,使岳飛由功臣變為了罪人,最後被殺害於大理寺監獄。

南宋「中興四將」中,張俊是品格最卑劣的人,但他卻成了「中興四將」中權位最高、結局最好的人,君子蒙難,小人得志,似乎成了一種歷史規律,讓人嘆息。


張俊有無陷害岳飛?

一、請看《宋史》對張俊的兩段總評:

「南渡後,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並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岳。然濠、壽之役,俊與錡有隙,獨以楊沂中為腹心,故有濠梁之劫。岳飛冤獄,韓世忠救之,俊獨助檜成其事,心術之殊也,遠哉!帝於諸將中眷俊特厚,然警敕之者不絕口。自淮西入見,則教其讀《郭子儀傳》 ;召入禁中,戒以毋與民爭利,毋興土木。」

「南渡諸將以張、韓、劉、岳並稱,而俊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劉,雖有勤王之績,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矧其附檜主和,謀殺岳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

從宋史的記載可以知道,張俊嫉賢妒能,依附權勢,秉承秦檜旨意,極力陷害岳飛,是殺害岳飛等人的幫凶。

二、張俊怎麼誣陷岳飛?

岳飛當時在攻克朱仙鎮後,突然收到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被迫退兵,回到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朮要求「必殺飛,始可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

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

岳飛下獄期間,韓世忠曾施救,他當面質問秦檜岳飛罪名,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

而張俊卻把岳飛派人送信給韓世忠一事告知秦檜,又誣陷岳飛主張放棄山陽(楚州)城。

三、如何評價張俊?

權力鬥爭在哪個朝代都有,但是以誣陷的手段將競爭對手置之死地的,張俊所作所為是遺臭萬年的。

歷史對每個人都會有公正的評價,已有定論的,無鬚鬍亂解讀以博眼球,張俊沒陷害岳飛之類的論斷,不可取。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宋史》中的《岳飛傳》,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

該傳記中記載的很多「史實」都已經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如: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岳珂杜撰為「殺敵五千」,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里這個「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

1141年岳飛剛剛當上樞密副使就提議放棄淮西地區(岳飛丟失河南以後的抗金屏障)動搖軍心 ,讓高宗降職為節度使。岳飛就頻繁聯繫部隊,讓御史發現。按宋法律 ,朝臣勾結部隊就是謀反罪。

張俊和岳飛一起去的淮西巡查,岳飛提議放棄淮西 山陽地區,做為岳飛的直接上級,張俊據實參告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是正確的。

不過不把抗金第一的張俊摸黑,怎麼吹噓岳飛第一?


岳飛死因之謎:歷史記載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但他真的死因是什麼呢?據小編分析岳飛被殺的最大原因就是功高見忌。《金史。完顏綱傳》上記載了一段故事,這時已經是宋金在宋寧宗、金章宗時,宋朝發動北上的軍事行動(韓侂胄北伐),遭到金軍猛烈反擊,連連敗退,金朝把戰事擴大到宋境內。金人那時候又幹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情,就是招降宋朝的大將吳曦(名將吳玠的孫子),給他去了一封勸降書,書里首先描繪了吳曦祖先的戰績「時則乃祖武安公玠捍禦兩川。洎武順王璘嗣有大勛,固宜世胙大帥,遂荒西土,長為籓輔,誓以河山,後裔縱有欒黶之汰,猶當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自古如此,非止於今。」然後為吳曦個人角度出發,處處為其著想,說明了宋帝的不信任,並拿岳飛與之相比「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叄夷之誅,可不畏哉。故智者順時而動,明者因機而發,與其負高世之勛見疑於人,惴惴然常懼不得保其首領,曷若順時因機,轉禍為福,建萬世不朽之業哉!」 這是一枚重磅炸彈,明確指出了岳飛被殺屬於見忌;順便指出你吳曦能跟岳飛比么?一旦被忌,全家難保,還不如投降呢,不久吳曦即降金。這個招降書是個範文,在金人的心目中,岳飛也是非常有威望的,「威名戰功暴於南北」,而金人更直接指出宋朝皇帝對武將的不信任和猜忌防範,一下子點中了宋帝國的死穴。岳飛墓前的五人跪像分別是誰?揭秘岳飛死因之謎岳飛墓前的五人跪像分別是誰?岳飛墓前的五人跪像分別是誰?飛墓前跪著的四個鐵人像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   岳飛墓和岳王廟景區,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現存格局於清代重建後形成,分為墓園、忠烈祠、啟忠祠三部分。墓園坐西向東,忠烈祠和啟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廟大門,正對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廟與岳湖之間,高聳著「碧血丹心」石坊,寄託炎黃子孫對愛國英雄的敬仰之情。據記載,明正德八年,都指揮李隆始鑄秦檜、王氏、万俟卨三像,跪於墓前,不久就被遊人義憤擊碎。明萬曆時按察副使范淶重鑄,並增張俊一像,後來巡撫王汝訓因與王氏同宗,偷偷將王氏、張俊二像沉於西湖,激起公眾的憤怒,傳說人們曾用漁網把鐵像打撈上來。當范淶復任浙江藩司時,遂將四鐵像恢復,以後遊人頻頻椎擊,鐵頭落地,屢經改鑄。現在墓前的四個跪像,是1979年修復岳墳時依據河南湯陰縣岳飛紀念館的鐵像重新鑄造的。岳飛墓前的五人跪像分別是誰?揭秘岳飛死因之謎杭州岳飛墓前只有4個奸臣跪像,江西嶽母墓前鑄造了5位奸臣的跪像,這多出者為誣告岳飛的王俊。陷害岳飛的五人秦檜,專權跋扈,暗通外敵,力主「議和」,預謀迫害岳飛,是殺害岳飛的罪魁王氏,陰狠險毒,助紂為虐,當秦檜因弄不到為岳飛定案的證詞而焦急時,她提醒秦檜「捉虎易,放虎難也」,是個蛇蠍心腸的毒婦万俟卨:充當鷹犬,心狠手辣,明知岳飛是冤案,卻用極殘忍的手段搞刑訊逼供,是直接殺害岳飛等人的劊子手張俊,嫉賢妒能,依附權勢,秉承秦檜旨意,極力陷害岳飛,是殺害岳飛等人的幫凶。王俊:當時是受秦檜威逼利誘、萬般無奈之下誣告岳飛的,因為秦檜想以謀反的罪名殺害岳飛,但需要岳飛部下有人告發,所以就逼迫王俊作偽證。

唉,歷史已經過去,對錯沒有了意義,只不過,細想一下,岳飛何人?手握重兵,前線最高統帥,三軍總司令。再想想,能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的人物,必有過人之處,心智會差?你秦檜說他反了,我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查就信了?哪著皇帝的統治也太兒戲了吧?這智商怕是金國派個嘴炮出使就能把它活活說死,還打個毛仗。說白了,墓前跪著的,都是奸臣,什麼是奸臣?能快速發現皇帝的心事,並順著引導的就是大臣,引導好的政策就是能臣,引導誤國誤民之事者為奸臣。皇帝要是不想殺岳飛,就憑秦檜說幾句話就把戍邊的封疆大吏殺了?


張俊曾經跟岳飛齊名,與韓世忠、劉光世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並屢立戰功,是名副其實的「主戰派」,正史和野史都說他奉秦檜「旨意」羅織罪名陷害岳飛,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春秋筆法」。秦檜是皇帝嗎?他敢有什麼「旨意」?沒有皇帝的首肯,秦檜敢違背「聖意」,假傳聖旨「陷害」岳飛?張俊活著的時候可是被封「清河郡王」的,死後還被還追封循王,謚號「忠烈」,位列七王之一。為什麼會讓一個「王爺」跪?只是不好讓「皇帝」跪而已,說白了除了「王氏」是賠跪的,其他人都是「奉旨」,陷害岳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