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听起来诡异,但对于到处求诊的辛苦患者,和每天辛勤看诊的医师都是一堂课。

五十多岁的L先生因为朋友介绍听说庆城街有个皮肤科医师很厉害来看诊,咳,

L先生的皮肤其实没什么大问题,病毒疣和湿疹虽然治疗的功力各有高低,

但要诊断出这两个皮肤问题,每一个皮肤科医师应该都具备这个能力。

 

故事的主角是陪先生来看病的L太太,

这五年来看过的医生妇产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超过20位有了,

谁报说谁厉害,他就去看,我跟她要了一份清单,@@!

 

经常遇到陪看诊的家属也要顺便问问,我都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看诊这件事没有顺便的事,你的病和你的容貌对你是直接切身相关的问题,

医生的检查和判断需要多年的教育训练和临床经验,而且说话要负责,

顺便误了你,也伤害了专业。

直接因为没挂号就不看,气氛会弄得好尴尬,不是我的Style,

我通常就回答也检查,再让他们去补挂号,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这些知识判断和叮咛处方的可贵,接著就出去把号挂了。

当然偶而也会遇到奥客,医生没跟你计较,病看完了,评估完了,问题也问完了,

说要出去挂号,出去问了费用,然后就若无其事的遁了。

这是他的品格,价值自己订的。

 

我看得出L太太不是这种人,当然也听得出来,这些年来,什么名医都看过了,

绝望灰心让他不想再随便试了,尤其是遇到赵医师,

虽然诊所开了十五年,还是经常有不认识我的新病人问我是不是医学院刚毕业,

我自己不以貌取人,更不想为了别人的眼光把自己打扮成阿伯。

 

L太太的干癣症状听起来蛮怪的,只有小腿皮肤做过切片,

指甲有轻微变化,小腿的皮肤已经好的差不多,称不上是干癣的斑块了。

四、五年来阴部皮肤因为擦药萎缩,早就没了性生活,

耳朵被认定是干癣,不断有一堆耳垢出来,两周要去刮一次,

免疫制剂Himura也打了四、五年,虽然有申请到健保,但国家支出的总药费相当惊人。

 

我叫他耳朵的药别再点了,脚的药和阴部的药别再擦了,只开了一点简单的药。

指甲边改擦温和的药,建议他免疫制剂也别再打了。

他半信半疑,还是出去挂了号,照著做了。

一周后他开心地回来,不可置信的说他的耳鼻喉科医师说

「这怎么可能,你的耳朵好干净耶!」

小腿不脱皮了,指甲和阴部感觉有比较好,但那两区皮肤的进步需要时间。

 

现在的医生习惯看报告,只相信报告;相信药效,胜过听病人。

他确实有干癣,但仅限于手指甲和部分皮肤,而且几乎早就好了,

没有其他器官症状,皮肤症状又这么轻微,免疫制剂实在看不出有使用的必要。

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病灶与耳朵的症状明显不同调,耳朵持续恶化,其他皮肤却很好。

耳朵奇痒,身上皮肤却不痒,

熟悉耳药的医师都应该想到这是耳药的过敏,而不是干癣。

阴部的皮肤萎缩,来自于药物的影响要比干癣要大得多。

 

然而问题出在哪?

皮肤科不会检查耳朵,相信耳鼻喉科医师;

耳鼻喉科医师不懂皮肤,相信皮肤科医师;

年轻医师相信教授和权威的诊断;

教授和权威相信病理报告和药效。

治疗方向和原则每次回诊都是照旧,照旧了四、五年,

病人到处求医,新的医师也不了解之前发生的事。

 

大家都只是犯了一点小错,累积起来就变得很不一样了。

专业训练的独立思考能力远远不及服从的教导。

这可能是在台湾的教育每个领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