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併不是為了把臺灣變成另一個而今貧富懸殊的香港,大唐氣象應當是讓萬邦心悅誠服。正視兩岸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區別,甚至部分領域的差距,方能求同存異,找出更好的方案。

01

臺灣地區政府收入情況

臺灣地區2016年各級政府收入凈額新臺幣(下同)2兆6,909億元,較2015年增加286億元(+1.1%),其中稅課收入增加893億元,惟規費、罰款及賠償收入減少346億元,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減少71億元。

臺灣地區財政收入具體構成來看,2016年年各級政府收入凈額以稅課收入為主要來源,佔80.5%,其餘依次為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佔9.5%,規費、罰款及賠償收入佔5.3%,財產收入佔2.5%。

臺灣地區不存在政府性基金收入(賣地)一說,賦稅收入為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而且近年佔收入比重逐年升高至7成以上。106年臺灣地區賦稅收入實徵凈額2兆2,512億元,較105年增加272億元(+1.2%),其中以證券交易稅增加191億元最多。就各稅種別結構看,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及綜合所得稅合計)有大額退稅及權利金扣繳所得稅款減少,106年佔比略降至43.8%,比重仍居各稅種之首,營業稅佔比17.1%居次,再次為土地稅,因房市漸次回穩,帶動交易脫離谷底,佔比略升為8.4%,其後則為貨物稅佔7.9%,關稅佔5.1%。

浙江省2016年財政收入人民幣(下同)為11238.88億元,口徑為不含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759.34億元。其中包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1.98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賣地)為3930.06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轉移性收入)1932.46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為74.38億元。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5301.98億元,增長9.8%,其中稅收收入為4540.08億元,稅收比率為85.63%。浙江省近三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佔比保持在85%以上(2016年為85.63%),收入實現質量處於全國高水平。

具體來說,增值稅及營業稅是浙江省最主要稅種,其對稅收收入的貢獻度在50%左右,根據浙江統計信息網數據,2016年浙江省國內增值稅為1028.05億元,同比增長0.1%,營業稅及改徵增值稅為1122.94億元,同比增長14.4%。此外,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和契稅也是相對主要稅種,2016年以上四者分別為704.69億元、317.10億元、184.30億元和304.79億元,個人所得稅及契稅的增幅較為顯著,2016年分別為19.3%和25.2%。

從收入結構可以窺見兩岸區別之大。中國大陸目前財政收入中的大頭其實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賣地)以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各種涉房收入(間接稅)。而臺灣地區的財政收入中的大頭是個人所得稅(直接稅)。引述臺灣地區各級政府債務管理的經驗(上)所言,臺灣而今的社會是一個紡錐形的中產階層社會,中產階層是地區財政收入最大的來源,同時中產階層手握選票,這導致臺灣財政稅源開拓困難。

02

臺灣地區政府支出情況

臺灣地區2016年各級政府支出凈額新臺幣(下同)2兆7,453億元,較2015年增加1,001億元(+3.8%),主要以經濟發展支出增加419億元最多,其次為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增加299億元。

臺灣地區的具體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來看,2016年各級政府支出凈額以教育科學文化支出佔24.2%最高,社會福利支出佔20.0%居次,經濟發展支出佔14.4%居第三,一般政務支出佔14.0%居第四,國防支出佔11.5%居第五,其餘支出佔15.9%。

臺灣地區政府支出結構的變遷始於上世紀90年代,經過經濟結構的變遷及政治變革後,臺灣用以直接支持經濟發展的支出大幅減少,而為更好的培育電子業發展以及創建「科技島」,臺灣教育科學文化支出成為財政支出的絕對大頭。

2016年,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人民幣(下同)6,976.33億元,同比增長4.8%,全省不含寧波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5,687.07億元,較上年增長5.7%。

支出結構方面,2016年浙江省剛性支出佔比52.39%,民生支出佔比37.80%。從主要支出科目看,當年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增速較快。2016年浙江省財政用於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以及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別為1,300.03億元、631.19億元、543.88億元和160.86億元。

03

臺灣地區政府融資情況及債務餘額情況

臺灣地區2016年各級政府收入支出凈額收支相抵凈額,差額為新臺幣(下同)544億元有待彌平,目前應該償還債務額為3,466億元,分別以債務舉借4,099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結餘剩餘的3億元,主要因為賡續擴大公共建設各項計劃之推動所致。

臺灣地區截至106年,各級政府舉借之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為6兆0,834億元(中央政府為初估決算數,地方政府為實際數),佔臺灣地區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之前3年度名義國內生產總額 (GDP)平均數比率為36.5%,符合公共債務法第5條有關不得超過50%之規定。其中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為5兆3,483億元,佔前3年度GDP平均數比率為32.1%,符合同條40.6%債限之規定。

中國大陸統一口徑及標準且數據可信的政府債務融資數據較難找到,且不存在法律層面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

根據浙江省財政廳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政府債務餘額為人民幣(下同)6,994.3億元(未包含當年新增外債0.9億元),較2015年末增長8.85%。另,據《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議案》, 2016年,財政部下達浙江省(含寧波)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別為9,685.3億元。

截至2017年6月,浙江省地方政府債務中政府債券(包括財政部代發、自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為6,765.88億元,其中:2014年及之前的存量地方政府債券為342億元;2015年及2016年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分別為2,243.6億元和3,582.7億元(2015及2016年發行的債券中一般債券3,305.55億元,專項債券2,520.75億元),2017年至今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為597.58億元。

另,在中國大陸目前體制下,城投公司實質性承擔了政府融資的功能。據浙江省政府融資平臺在公開資本市場發行債券情況(數據來源為Wind資訊),截至2016年末,共有110家平臺企業發行債券,截至2017年6月09日共有102家平臺企業公佈了2016年年報數據,上述102家政府融資平臺截至2016年末的資產總額為27,709.01億元,負債總額為16,260.05億元,全部債務為11,676.27億元,總體資產負債率為58.68%,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為50.49%;上述企業2016年末全部債務規模較2015年末增長17.56%。

另,見臺灣金融系列之「臺灣金融全方位的解析(體系、市場、監管及機構等)」。從兩岸債券市場發行主體的區別可以窺見兩岸的區別,中國大陸目前的債券市場實質性以國企(央企和地方國企)、城投等涉政主體為絕大部分,佔少部分的民企債券品種中大部分又是房地產企業。相比之下,臺灣的債券市場則以產業債(電子業)、金融債為主,發行主體基本為民營企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