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人才是一個國家最為寶貴的資源。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地大物博,人傑地靈,數不清的仁人志士、才子佳人造就了我們厚重的文化底蘊。就像平時我們做自作介紹時,總會說自己是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地域總是人們一個重要的身份認同。因此,時常有一個疑問浮現在筆者腦海中,這些名留青史的人才們究竟從何而來,最後又去往何處。為了解答這個疑惑,讓我們通過地圖,一起追尋他們腳步。

數據

本文選擇史籍有載的人物作為研究對象,但筆者並非歷史專業人員,去翻閱查詢浩如煙海的史書來統計相關資料的工作量是在過於浩大。所幸已經有專業人士在進行這項工作——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CBDB 項目由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台灣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中心聯合主持開發的關係型資料庫,其目標是系統性的收錄中國所有重要的傳記資料,並將內容免費用於學術研究。截止 2018 年 9 月,CBDB 共收錄約 422,600 人的傳記資料,主要出自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其收錄人物隨年代的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CBDB記載人數時代分布(引自KVisionLab)

分析

確定了研究的主體與數據之後,我們現在正式開始。CBDB資料庫內容龐雜,因此本文先簡單地從整體入手,選擇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人物數據,根據人物的籍貫地址進行可視化,從宏觀上認識CBDB數據。下載CBDB數據之後,根據人物籍貫、年份、坐標信息等,篩選出我們所需要的數據並保存。在極海雲平台中上傳數據,之後就可以使用數據上圖的功能一鍵完成上圖可視化的工作。 圖2展示了唐代人物分布情況,可以看出當時北方地區的密度是高於南方,且南方區域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在蘇杭區域,再往南分布較為稀疏,開發程度有限。

地圖詳情?

geohey.com

地圖詳情

圖2 唐代人物分布圖

而到了宋代(圖3),可以看出南方地區人物分布範圍和密度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而將地圖切換為熱力圖之後,對比唐宋兩代,可以觀察到,唐代(圖4)北方中原腹地人物分布較為集中且熱力值較高,而宋朝情況正好相反。歷史課本也早就告訴我們,到宋代(圖5)時候,中國古代經濟文化重心已經南移,良好的經濟基礎自然也就帶來更良好的教育水平。

圖3 宋代人物分布圖

圖4 唐代人物分布熱力圖

圖5 宋代人物分布熱力圖

元代時間較短,從圖6可以看出,人物數量較宋少,而分布範圍並無太大變化。

圖6 元代人物分布圖

明代開始,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如圖7所示,雖然人物數量在增長,但分布範圍還是傳統的區域,沒有大的變化。清承明制,繼續發展。可以明顯看到,在前幾個朝代記錄較少的雲貴地區也有了大量人物記載,東北、海南、台灣等也有了更多的記錄。

圖7 明代人物分布圖

圖8 清代人物分布圖

綜上所述,雖然CBDB資料庫仍難免有所缺失,但從以上幾幅簡單的地圖中也不難看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正是有不斷地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貢獻,才一步步造就了現在的中國,才會有一隻「雄雞」屹立於地球之上。而處在當下的我們更是要積極進取,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留下自己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在完成這個囫圇吞棗式的概覽之後,有機會我們將從宏觀進入微觀,從新的角度,更細緻的探索那些可愛的歷史人物。

參考資料

  1.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
  2. 中國歷代人物可視化平台

文/luqh

  • 訪問Blog,查看極海最新分享:http://blog.geohey.com/
  • 關注微博:極海GeoHey
  • 關注知乎:極海GeoHey
  • 關注微信:極海縱橫
  • 聯繫&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