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080字,阅读需4分钟

连日来引发关注的“教授沈阳被指性侵学生高岩”事件有了最新进展,上海师范大学声明:从今日起终止2017年7月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并表态对于有悖师德者,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以维护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园的文明环境。

之前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曾先后表态,其中北大声明证实“1998年7月北京大学对沈阳做出了行政处分”;而南京大学则称沈阳的师德师风不符合南京大学文学院全体同仁教书育人工作的要求,建议沈阳辞去南大文学院教职。

北京时间“锐评”认为,这个解聘决定至少说明了上海师范大学乃至南京大学对于师德方面的起码态度,但锐评君不得不问一句:解聘沈阳,为什么让高岩等了20年?

此前,多位自称是高岩北京大学同学的人士在等社交平台发布文章,悼念高岩逝世20周年,并实名举报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现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涉嫌性侵,要求其对高岩的死亡负责。

然而沈阳教授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在媒体上声称这是“恶意诽谤”,表态称“第一没上过床,第二没发生过性关系,第三没谈恋爱”。锐评君倒想请问,这些当年的北大学生是跟您沈老师有什么冤仇,为什么要扎堆儿实名来“恶意诽谤”您?“诽谤”您有什么好处?

抛开这些问题不谈,对于20年前沈阳是否性侵了高岩,北京大学方面应该是比较了解情况的,那么请问当年行政处分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否存在性侵的情节呢?

如果说上述问题的答案尚需调查,那么更让锐评君好奇的是北京大学对沈阳处分的尺度。

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的说法,该校是对“有悖师德者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而按照南京大学的表述则是“沈阳的师德师风存在过问题”;吊诡的是,两校如此判断并非有了什么新的事实证据,而是来自于北京大学的《声明》,那么北京大学当年为什么没有解聘沈阳或者建议其辞职?为什么后来他能成为北大中文系的副主任?

究竟北京大学觉得沈阳师德师风不存在问题呢?还是北京大学对于“有悖师德者”并不是采取“零容忍态度”?又或者北京大学觉得行政处分就足以表达了该校的“零容忍”?难道北京大学对违背师德的处罚尺度要比上海师范大学或者南京大学的宽松?

如今的情形倒好像是上海师范大学替20年前的北京大学做了一个决定,似乎容易让人得出这样一个判断:要不就是如今上海师范大学冤枉了沈阳,要不就是当年北京大学宽纵了沈阳,请问北京大学觉得哪一种说法符合真实情况?

锐评君希望,北京大学作为学界表率、高校翘楚,应当在维护校园文明秩序、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也做出表率,欠谁一个公道就还谁一个公道,该谁一个道歉就给谁一个道歉,不要又让大家等个20年了。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佘友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