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具特色的诗人数不胜数,且不说“唐宋八大家”的威名,也不说李白的不羁潇洒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宝藏诗人,那就是人称“诗奴”的贾岛,贾岛的名气自然没有李白杜甫那么大,据说他被称为最笨的诗人,常常因为一首诗而反复炼字、炼词、炼句,三年才写出两句,真真是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说是“诗奴”,这形容真的太贴切了。

  贾岛身形颀长,瘦瘦的书生样,为人比较孤僻,不苟言笑,也不喜欢和他人来往,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据说是早年应举无果,郁郁寡欢之下,过上了孤寂的禅房生活,日子索然无味,但是也未曾放弃作诗吟读,常常会为一个字而反复琢磨,这倒成了贾岛唯一的乐趣。因而也有了后来的“苦吟诗人”之称。

  所谓“不鸣则以,一鸣惊人”,贾岛的诗虽然写得慢,但是却精致且耐人寻味。读贾岛的诗,都是一些平常的事,但是又有一种淡淡的悲伤,还有一种无端的清寂。其作诗不多,尤以《题李凝幽居》 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闻名。光是其中的一个“敲”字,就被贾岛思量许久,在“推”和“敲”两字中间犹豫不决,最后遇贵人韩愈,分析了这两字之间的区别,才作罢。

  贾岛为僧期间,隐居于寺中,常常游走于山野,一来二往也认识了一些同道中人,而这个李凝,是其一。有一天贾岛趁着斜阳正好,便想着去野外走走,顺便遛个弯,拜访许久未见的老友,山路荒凉,赶到老友家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贾岛见门栓没锁,便轻敲小门,不想惊动了枝头的飞鸟,不见回应,推门而入,不见老友踪影。在院子等候了许久,茶凉仍不见人,此时见夜色朦胧,月光皎洁如玉,四周悄然无声,贾岛灵感涌上心头,便吟诗而返。

  本是灵感所发,但是回去后的贾岛,对这首诗反复吟诵,总觉得有哪里读起来别扭。这样反复斟酌了许久,有一天,他骑驴出门,嘴里还念念不忘其中那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突然又觉得“推”字换上“敲”字似乎更恰当。思来想去,贾岛在坐骑上模拟了“推”和“敲”这两个动作,不想正巧挡住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满,大声质问道:“你一介僧人,难道不会看路吗?”

  贾岛一听也觉得有理,如此,便有了“推敲”这一轶事!此后,贾岛被韩愈相中,韩愈劝其还俗,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并没有中举,一生也就做了一些有名无实的小官。

  在如今看来,这一“敲”字,真是惊艳。也有人说: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实为归家之举;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才是拜访之举,一个敲字,将访客的小心翼翼诠释得精粹而动人,这是诗句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

  参考资料:《国学经典丛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