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我们先从后面两句开始解释。注意两句的第一个词

若非、会向

这是一组关联词,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不会……就会……、如果不是……就是……。

理解了这一对关联词,再来看下一组词

群玉山头、瑶台月下

简单讲,这是两个地方。群玉山头、瑶台月下,可以分拆开理解,群玉山的山头、瑶台的月光下。群玉山,瑶台,都是仙人所在,准确的说,是西王母的居所。

最后一组

见、逢

遇见、相逢

那么,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是

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遇见,就是在瑶台月下相逢。

联系上下文,用现在流行的话讲,那就是

她就是仙女本仙没错了。

这就是这首诗的妙处。实在是妙啊!从头到尾没有写过一个仙字,却把主人公夸上天去了。那么主人公是谁呢?

正是杨玉环

我们回头看看前面两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事实上这两句比后两句要难理解一点。尤其是第一句。先来看看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乍一读,好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但是仔细一想,怎么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呢?

云想要衣裳,花想要容貌?显然不通。因此想不能解释为想要。理解这局诗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想」字。

我们不妨用这样的思路去理解:云和衣裳,花和容,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呢?很明显,是比喻,那么不妨把「想」字解释为「像」试著翻译一下。

云像衣裳花像容。云彩像衣裳,花儿像容貌。好像还有什么不对的,因为我们一般不会这样比喻。

那么调过来看一下。衣裳像云彩,容貌像花儿。这就没问题了。我们加一个定语:她的衣裳像云彩一样,她的容貌像花儿一样。

这里就是一个比喻句,夸赞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写多难懂啊?你要夸直接夸不好吗?

衣裳像云容像花

云像衣裳花像容

……

李白要是这样写,那他就不是诗仙了,很可能名字都留不下来。读读上面那两句,到底是有多平庸。

因此,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想」字,还有其他更妙的地方。

我认为,想,不单单是像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它本来的意思。

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原本只有人才会想。云会想,花会想,噢,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了。一个「想」字,让云和花都有了生命,想衣裳啊,想容貌啊,连云和花都有了追求啊!这句诗因此从人间到了仙境之上,给整首诗打下了一个「仙」的基调。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是完全解释得通的,并不是本人在意淫。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云「想」的是谁的衣裳啊?花「想」的是谁的容貌啊?贵妃的啊!我李白可不屑于用个破比喻就完事了。贵妃就穿的像朵云?长得像朵花?像话吗?天上的云地上的花,都不如人间的杨玉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羞花的就是杨玉环。2018.12.14)云也想要她的衣裳,花儿也想要她那样的美貌!她的美让彩云和鲜花都心生向往!这一句实际上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异在句式,同在意境和手法!(如不明白可展开讲)

总而言之,李白在一句本来很实的比喻句中加入一些虚的东西,营造一种梦幻的不确定的惹人想像的氛围,一下子把境界从人间拔高到了天上。这就是诗仙跟诗人的区别,这就是天才跟普通人的区别!

解释这一千古名句用了较大篇幅,但第二句还是要讲的。

春风拂槛露华浓

此句既是写环境,也是写人。

春风拂槛好解释,春风吹拂栏杆。露华浓,就得展开一点想像力了。是说花儿带著露珠显得更加浓艳。这是在装点「仙境」。那么春风拂过的只有栏杆吗?露水润泽的只有花儿吗?不,还有人啊!人是谁?贵妃啊!贵妃是谁的贵妃?皇帝的贵妃啊!春风是帝王的春风,露水是帝王的露水,这是在暗喻帝王对贵妃的恩泽宠幸啊!

清平调三首中的一首。奉旨作诗填词。


问百度不是更快吗→_→


清平调


清平调其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