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张献忠养子。是反抗明末暴政的农民军英雄,二十几岁就以20骑破襄阳,在当时的起义军中威势赫赫,襄阳大捷也为张献忠的起义军走向辉煌的重要转折。清军入关后,国内矛盾转向,他又成了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他顾全大局,处处克制清军,为明朝的延续发挥了重大的贡献。

  在抗清作战中,李定国智勇双全,威猛无敌,复地千里,天下撼动。李定国身居高位,已成西军大将,却也不忘其本,善对百姓。永历六年提出兵行五要,并切实贯,史称李定国用兵如神,有诸葛亮的美誉。对于老百姓秋毫无犯,如果士兵没有吃的穿的了,李定国还会亲自想办法解决问题,只要在他的起义军管辖范围内,老百姓才真正感受到了何为王者之师的尊严,不少老百姓自愿加入起义军,只为了能和李定国一同作战。

  明末可耻的大汉奸孙可望企图挑起内战,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尽量忍让,退入广西,不与孙可望火并,但是孙可望却不领情,为了一己私欲,不顾清军正在涂炭中原,执意要与李定国分出个你死我活,李定国最后被逼无奈,也不得不与二十年的兄弟火拼,并且成功平定了孙可望的叛乱,可惜经这一次的动乱,原先就处于弱势的起义军,更加风雨飘摇,再也无力与清军作战,丧失了收回国土的机会。

  李定国战略眼光极其敏锐,知道与郑成功合击广东的重要性,多次带人找到郑成功商谈合作的事宜,但那时候各地势力乱作一团,郑成功不敢轻易合作,最终使得合围之势功败垂成,如果当时他们可以联合的话,或许南明还能保得住半壁江山。

  但李定国也有失误和错误。在打败孙可望后,李定国对旧日的战友们充满忌惮,甚至对刘文秀也一样。调刘文秀班师回朝,导致四川的防务空虚,被清军击破。在天子弃国撤退中,李定国妇人之仁没有烧掉粮草,导致吴三桂能乘胜追击。李定国不善内政。孙可望败走后,根据地的管理明显变差,对于后来的作战起到了负面作用。

  总体来讲,李定国是明末第一战将,更是南明的回天大将,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堪称一流,绝对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到头来却在绝望中悲愤去世,到死都没有收回大明的国土,新会之战失败后,结束了其征战的一生,享年仅仅42岁。

  后世称其为大明最后的名将,可见也是对李定国最公正的评价。

  在民国时期,蔡锷等云南人甚至视其为滇中脊梁,革命党人起义也以他为榜样,章炳麟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可见其在反清的战斗中,最坚决,也是得到了当地人的肯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