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張獻忠養子。是反抗明末暴政的農民軍英雄,二十幾歲就以20騎破襄陽,在當時的起義軍中威勢赫赫,襄陽大捷也爲張獻忠的起義軍走向輝煌的重要轉折。清軍入關後,國內矛盾轉向,他又成了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他顧全大局,處處剋制清軍,爲明朝的延續發揮了重大的貢獻。

  在抗清作戰中,李定國智勇雙全,威猛無敵,復地千里,天下撼動。李定國身居高位,已成西軍大將,卻也不忘其本,善對百姓。永曆六年提出兵行五要,並切實貫,史稱李定國用兵如神,有諸葛亮的美譽。對於老百姓秋毫無犯,如果士兵沒有喫的穿的了,李定國還會親自想辦法解決問題,只要在他的起義軍管轄範圍內,老百姓才真正感受到了何爲王者之師的尊嚴,不少老百姓自願加入起義軍,只爲了能和李定國一同作戰。

  明末可恥的大漢奸孫可望企圖挑起內戰,李定國爲了顧全大局儘量忍讓,退入廣西,不與孫可望火併,但是孫可望卻不領情,爲了一己私慾,不顧清軍正在塗炭中原,執意要與李定國分出個你死我活,李定國最後被逼無奈,也不得不與二十年的兄弟火拼,並且成功平定了孫可望的叛亂,可惜經這一次的動亂,原先就處於弱勢的起義軍,更加風雨飄搖,再也無力與清軍作戰,喪失了收回國土的機會。

  李定國戰略眼光極其敏銳,知道與鄭成功合擊廣東的重要性,多次帶人找到鄭成功商談合作的事宜,但那時候各地勢力亂作一團,鄭成功不敢輕易合作,最終使得合圍之勢功敗垂成,如果當時他們可以聯合的話,或許南明還能保得住半壁江山。

  但李定國也有失誤和錯誤。在打敗孫可望後,李定國對舊日的戰友們充滿忌憚,甚至對劉文秀也一樣。調劉文秀班師回朝,導致四川的防務空虛,被清軍擊破。在天子棄國撤退中,李定國婦人之仁沒有燒掉糧草,導致吳三桂能乘勝追擊。李定國不善內政。孫可望敗走後,根據地的管理明顯變差,對於後來的作戰起到了負面作用。

  總體來講,李定國是明末第一戰將,更是南明的迴天大將,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堪稱一流,絕對的民族英雄。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到頭來卻在絕望中悲憤去世,到死都沒有收回大明的國土,新會之戰失敗後,結束了其徵戰的一生,享年僅僅42歲。

  後世稱其爲大明最後的名將,可見也是對李定國最公正的評價。

  在民國時期,蔡鍔等雲南人甚至視其爲滇中脊樑,革命黨人起義也以他爲榜樣,章炳麟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可見其在反清的戰鬥中,最堅決,也是得到了當地人的肯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