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欧洲皇室的亲民路线,东亚皇帝总是高高在上,带着神秘色彩。在东亚的文化体系之中,皇帝是天子,是神的人间使者。为了使自己在民众间更具有威慑力,皇帝们需要保持神秘感。这也是古代帝王往往久居深宫的一个原因。而仅有神秘感还不够,皇帝还要向天下宣传一个威武的形象,以此来震慑普通百姓。

  肥头大耳的形象显然不是个英明君王应有的,所以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要把外表因素考虑进去,所以即位之初的新帝都应该是英气逼人的,当初朱高炽就是因为太胖,差点被废了太子。古人讲究日落而息,帝王也是日落后就休息了,第二天三更就要起来准备上朝。勤勉的帝王还会加班,比如雍正经常挑灯夜战批一整夜的奏折,到时辰直接去上朝了。

  以前有种说法“多餐少食,过午不食”,也就是下午过后不再吃东西,人们把晚餐称为“鬼食”。现在的人容易发胖,就是晚上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过量的食物在身体堆积造成的。古代的人更懂得健康饮食。皇帝热爱运动,很多都有狩猎场,提供皇家子孙打猎用的。每年都会举行多次狩猎活动。高强度的运动有利于燃烧身体多余的脂肪。

  史书记载,清朝皇帝大多非常节俭,平均每顿大概也只吃二十多道菜,即使是比较奢侈的慈禧每顿最多也是四十八道菜,并非天天都是满汉全席。并且这二十多道菜也不是敞开了随便皇帝吃的。这几十道菜要分作两部分,一半吃,一半看。吃的部分,即便是皇帝最爱吃的菜,也最多只能夹三筷子。为什么这样?主要是防止泄露皇帝的饮食喜好,避免有人针对性的下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