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年间,出现不少新事物、新思潮和新活动,大多来自西方。有人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这就称为「时髦」。这时,催生一大批新式婚姻下的男女,却有一大批传统女性「受害」。她们与抱著新思想的丈夫结婚,却一生得不到真爱,最终在寂寞、孤独中悄然离世。如此悲剧的女性并不在少数,其中大文豪鲁迅的发妻朱安就是典型例子。

朱安生于浙江绍兴一户商人家庭,祖上曾做过官员,是在当地算有地位的人家。朱安的父母比较保守下,自幼读书并不多,接受女德教育,成为性情温顺、思想传统的闺秀。1899年,年已21岁的她经亲戚撮合,与当地一位周姓前京官的长孙定下婚约,未婚夫就是鲁迅。

朱安 (右一)与家人合照 (网上图片)

原名周树人的鲁迅当时只得18岁,就读于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因为受到赫胥黎《天演论》等书的影响,渴望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到他于1901年从学堂毕业,没有著急完婚,而是在当年以公费生身份赴日本留学,攻读医学。

周老夫人看见未过门的媳妇,熬成老姑娘了,家中长子鲁迅又迟迟不提「结婚」,让老夫人操碎了心。在1906年,周老夫人谎称病重想见儿子,骗鲁迅回国,并逼著他跟朱安完婚。鲁迅不愿违母意志便拜堂。当他发现新娘子面黄尖颏、大嘴宽额,没有圆房,婚后第三天更离家出走,再赴日本。

1909年在日本东京的鲁迅 (网上图片)

朱安自从鲁迅拒绝跟她圆房,悲剧就此开始。在此后漫长的30年间,朱安空守「正妻」的名头。1927年10月,鲁迅与自己任教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时的学生许广平相恋,并在上海同居。两年后,许广平为鲁迅生下独子周海婴。

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及周海婴的诞生,正妻朱安善良单纯,很快学会释然,不仅善待许广平、周海婴,而且经常笑著对人讲,大先生(朱安对鲁迅的尊称)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鲁迅也许能体会到朱安心里的苦,一度考虑过跟她离婚。然而在当时仍然是「礼教会吃人」的年代,被丈夫休掉的女人会遭受鄙夷、唾弃,结局也悲,鲁迅始终没有下定决心。正因如此,所以鲁迅才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与许广平及儿子周海婴 (网上图片)

朱安在绍兴服侍奶奶13年,1919年又跟随她搬到北京鲁迅的住所,并主责家务。朱安与鲁迅间仅维持著形式上的夫妻关系,每天只有三句日常的对话。虽然朱安每日生活在痛苦中,但她对鲁迅、许广平却毫无怨恨,对别人提起「丈夫」时,总是反复地说先生对她不错。

鲁迅在名义上与朱安维持30年的夫妻关系,于1936年他撒手人寰,朱安成了「寡妇」。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开始承担周老夫人及朱安的生活,而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会按月给一部分钱,但自从周老夫人去世后,朱安便谢绝周作人的救助。

朱安 (网上图片)

当时处于抗战,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朱安生活极度拮据。尽管如此,她还是有原则、有骨气,谢绝各界人士捐款,也绝不用鲁迅的遗作换取援助。这段时间里,朱安也对许广平和周海婴有深刻思念,多次写信邀请许广平由上海往赴北平居住,让周海婴寄照片给她看。

1947年,孤苦无依的朱安一病不起,死前希望死后能葬在丈夫身边,也希望能见到许广平、周海婴,可惜最终无法实现。6月29日凌晨,朱安在孤独中离世,终年68岁。朱安死后,葬于北平西直门外保福寺,孤零零,没有墓碑留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