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月月。

今天的文章比较特别,并不如往例接著上一篇往下写[面对人群]段的内容,而是回到[前言]段写「番外」篇。

是以在开始说明事务所的选择之前,想先跟各位聊聊为什么要写番外。

 

自打我开始规律地写文章以来,觉得我的人生好像一点点地有所改变,一方面是腾地儿记录脑袋里快要遗忘的东西,另一方面觉得能够回馈社会减少过去的口业、提供过去经验给大家参考让我十分开心。但大家也知道,这个题目的受众(指能够对到口味或电波的读者)实在太小众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地笔耕(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写爽的啦哈)

但从年初到现在这段日子里,陆陆续续收到几个带有鼓励的留言都让我非常感谢,大幅地增加了本人的写作动力(),但也同时在这些回馈中发现,针对事务所的选择问题上,还有一些面向没有被讨论到。

 

在「#4-[前言]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究竟要选哪一间?」这一篇里,我只有从自己的预设立场(台北人当然只要烦恼进四大哪一间的台北所就好了)进行讨论,但对中南部的朋友和考虑是不是要在海外发展的同胞们,他们的疑问又再更广泛一点:

 

到底是该上台北,还是选择留在家乡里呢?

到底是该留在台湾,还是选择去海外发展呢?

 

针对这两个面向的问题,我本来只打算在留言里回复,但后来发现想讲的话太多了(话唠发作),又为了更加造福(?)广大的(刚才不是说很小众?)读者朋友,所以考量后决定开单章成文,让有相同困扰的你们可以参考~

 

首先想提醒各位的是,一来我是会计背景出身的,有一种毛病就是「与生俱来的保守」;二来这是各位面对人生的重大决策,肯定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套用到所有人身上;是以面对这两个问题,我并没有办法直接提供解答,但我希望能就一点点过来人还有身边朋友们反馈给我的经验,统整出一些思考的方向让各位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答案。

 

再来,如果觉得我以下所述的思考方向离现阶段有点太远了,请相信我,并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是因为我希望各位能够站在人生远一点的角度,回头思考现在的抉择。

有一个观念叫做「以终为始」,来自已故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Steven Covey,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简单来说就是确定终点、检视与起点的差异,再来规划如何一步步走到终点,是一种针对目标的聚焦方法。

由于以下内容会使用到这个概念,所以先提出来让大家了解,这样再往下看才不会觉得我的建议太神奇宝贝tone哈哈。

 

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首先针对「是该上台北,还是选择留在家乡里呢?」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几个应该先思考的问题面向:

1.资源

台北事物所的资源肯定会比分所多。所谓人潮就是钱潮,许多企业都选择在台北营运,自然对事务所的需求也比较多,是以换算下来的人均加班费以及升迁时调薪金额都比较高,这一点是非常现实的。

我有一位朋友是台中人,当初在台中某一间四大事务所待了一年多一点就离职了,并不是因为他表现不好或是不耐加班,而是加班费和调薪都比台北所少太多了(视情况可能会差异到一半以上)(所以愤而梨植)

现阶段虽然劳基法对加班时数有所规定,事务所也不能太明目张胆的要求你加班,所以加班费的城乡差异可能没有过去这么大,但调薪面肯定还是存有重大落差的。

 

再来,要请各位考量的是:未来你的孩子受教育的资源

是的,这就是我所要说的「以终为始」。我有非常多的同事都不是台北人,他们对于台北出生的人有一种天生的羡慕(抱歉,我不是想战南北,但中南部上来台北工作的朋友们真的很辛苦QQ)

 

依据网路文章可以看出,台大学生有一半来自双北地区:「骆明庆曾于2002年发表论文,当时台北市大安区位居台大学生户籍所在地比率排行之冠,14年后仍是如此。2016年他最新研究论文「谁是台大学生?(2001-2014)多元入学的影响」发现,两个台大学生就有一人来自双北地区,台北市占30.6%,新北市19.37%。其余超过5%的县市,只有高雄市、台中市和桃园市。至于屏东县、云林县、嘉义县、苗栗县、花莲县、台东县、金门县、澎湖县和连江县的九个县,台大学生比率均在1%以下。」(资料来源:http://a.udn.com/focus/2016/08/21/24039/index.html)

我认为,这种差异始终存在,绝对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关。

 

我不是想惊吓大家,也不是想在这个讨论事务所的部落格里掀起教育资源的论战,但还是想要提醒大家,在台湾,教育方面还是存在有城乡差距的,请大家在考虑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想到现在的自己,也一定要为未来的自己和家庭考虑。

 

2.存钱

住家乡肯定比住台北更能存到钱,毕竟台北的物价和房租都很贵,一个人上台北打拼的话真的只能蜗居在几坪内、仅容旋身的小套房里,每天抓著存折数薪水的进出、还要在上班加班下班之余抓紧时间自己洗衣服和倒垃圾,还没有父母亲人的陪伴关爱……

 

以我自己来说,住在家里虽然不用另外付租金、负担太多生活开销(毕竟住在家里揪4可以吃爸爸的喝妈妈的),但是每个月一样要有孝亲费以及固定的储蓄,即便我在台北工作,扣一扣下来其实也不算特别充裕,深深觉得自己在台北买房子的梦想遥遥无期啊囧。

我想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遇到这个问题,应该是说,整个经济环境之下我们这个世代都正面临同样的困境(我们应该是算同一个世代吧?)

 

但是请大家在思考存钱问题时,也一定要更深层地挖掘自己的内心:揪竟存钱是为了什么?

为了保障未来的生活品质?还是为了买一栋自己的房子?所以在哪里工作和生活能比较快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更细节性的问题也请大家一并列入考虑。

 

3.未来想在哪里生活?

以我自己来说,我是台北出生长大的,未来也想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而我的朋友是在乡下长大的,来台北念书之后留下来继续工作,未来也不打算再回家乡生活,所以选择在繁华的异乡咬牙扎根。

 

你可能会说,啊我就没有在台北生活过,怎么能知道以后到底想在哪里生活下去呢?

如果是这样,那我建议你更应该来台北走一遭。我本人是一个经验主义者,意思就是说,不论好坏,我都希望自己可以走过一遍:真的如人饮水过,才能冷暖自知;就如同我真的进过事务所,才知道那个环境并不适合我。

 

我觉得人生这条道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如果没办法在那些路上走过一轮,那么人生真的就太短太可惜了。

 

如果你从来没想过「自己未来想在哪里生活?」这个问题,那我也建议你好好的思考一下,当你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你现在这个「该留乡还是上台北工作」的答案也就能呼之欲出了。这也是一种「以终为始」方法的运用。

 

好的,那么再来针对「该留在台湾,还是选择去海外发展」这个问题,其实我大部分的建议问题都同上,希望大家可以先思考过再下决定,不过我还是有其他想法想跟大家聊聊,一样作为思考方向给大家参考:

 

鉴于海外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大都比台湾多,存钱也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些(虽然国外物价高,但收入水准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最后你想在哪里生活」这一题的答案,应该会重大影响你的决策;但也诚如先前所言,我认为能有机会出去就好好出去一趟,尽量地多加拓展自己的国际眼界肯定是有正面好处的。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如果你只是想出去一阵子就回来,那么一定要注意的是,「你出去这一趟想要学到什么?」这个问题请你务必要先确定,时间宝贵(还有钱),不要轻易地浪费。

以前大学时候我去过美国游学(烧钱)两个月,我告诉自己:我是来这里学好英文的,跟其他语校学生相比我只有短短两个月,我绝对不能轻易地浪费。所以这两个月我每天都早睡早起,深怕浪费了任何一点时间。回来之后我也开始主动的每天听Advanced英文加强听力,一反过去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被动状态。

这一趟游学对我来说,其实重点不在于这2个月学了多少单字、加强了多少听力,而是增加了我对学英文的兴趣!在当地遇到的人事物让我深深地觉得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该透过语言更加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而不只是一个考试或求职的分数而已。

 

所以啦,想出去海外工作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清楚了解自己追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经历?薪水?还是想在当地生根的梦想?

我出社会到现在深深地觉得,没有一个工作是不辛苦的,端看自己能不能了解你的渴望和追求是什么;只有当目标明确,才能在无数的痛苦深渊中找到救赎。

 

那么以上就是我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台北vs.家乡/国内vs.海外?」的说明,希望能帮助各位了解选择工作地点时应该注意的方向,作为各位评估判断的根据之一。

J

 

这一篇算是特别番外篇,主要是针对留言的问题提出完整的回复说明,往后仍然定期(频率约当是每两周一篇)更新「面对人群」段的文章。

如果你有什么想进一步了解的事务所相关内容,欢迎留言给我让我知道,我会视情形排入我的写作规划中。

 

那么,我们下回见啦!

 

2018/8/26

月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