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167

 

(写于6月9日之武陵及夜宿四季)

拖了好久的一篇文,春江写文从来就是一气呵成,懒得涂涂改改,却因为这篇太多的杂思想说,写著写著就开花了,也搞不清主题是什么,却也像春江现实里一般,杂七杂八的想法一堆!

因此诗饮对这篇也不用太计较,因现在没时间多作思考与修改,所以有些批评也是一时间的想法,如同对正义这一词,我一直与诗饮有不同的想法,但要我正确去描述亦需要庞大的时间与心力去推演。我觉得对人类存在重要议题的思辩,不论赞成或反对都需要长时间的以经验与观察才能得以「暂时」的解答。

人不完美,所以设计出来的理论、文化、社会架构……都会有缺陷,但不该因缺陷就废而不用。人只能凭恃过往历史,不论真或假的历史想像,继续在时代的巨轮底下被迫前进,继续修正错误往「好」的一面走。

 

夜晚的四季村

今天载著阿嬷来武陵山区吊念亲人

一些伤感在阿嬷心里,虽没说出口,我却都知道。

有些话不需要说出口,亲人间的感情牵绊紧密在无形的空气中。

一路上的路况不是很好,飘著雨四季村附近至思源哑口起的浓雾。

平常爱笑又爱乱飙脏话的阿嬷,今日安静了许多。

我在想是否昨日不该告诉阿嬷,阿公那王八干的蠢事?

阿嬷说:「那老不死的也只能那样,还能怎样!男人都是一个蠢样!想当年阿嬷我也是补城地(冬山乡地名)大美人,竟傻傻的被你阿公给骗了。你啊!给我出息一点!」

做孙子的也只能唯唯诺诺的点点头!

阿嬷又说:「啊!你不是说要带个女生来给阿嬷瞧瞧?」

「哈哈哈!那是开玩笑的,随便讲讲的啦!」

「是吗?」「阿嬷看你好像还蛮哈她的,怎么连泡马子的功力都没啦!」

…………………………………

…………………………………

太多跟阿嬷的对话实在令我难以招架、难以书写,所以一律省略!

 

非假日的今天还是有许多的游客来到此走步道,阿嬷在亲戚家话家常,我一人至后方走著古道,曾是原住民狩猎的的禁地,现虽已没那么多禁忌,但夜晚还是不适合乱进入这里。走在一人的谧静的细雨绵绵的小径。在此,盛夏的酷暑感受不到,山区随著渐临傍晚而有凉意。

因为一路上看到被人类自私所滥垦的山川,只为种那些满足人类口腹之欲的愚蠢食物,却铲除千百年的树木,在这急峻的山岭、奔腾的河流之间。

想想宜兰这几年何尝亦不是如此,一条高速公路快速连结两地,方便的是路途,却狠狠地切断人与土地的「慢交流」。任何的情感、任何的爱不论是对人、对土地都需要时间慢慢去了解。

原本轻轻慢慢的步调,早已被城市这些白痴打乱的一蹋糊涂,一群群笨得可以的外地人自以为悠闲的心情骑著单车绕著绿地,却瞎了眼没看到宜兰也走向西部化之路,民宿一间间开,更讽刺的是工厂也一间间盖,两者比邻而居。一望无际的乡愁,早已被人类的愚行淹没在黑暗光年里,永不复见。

一群脑袋瓜永远活在被洗脑的状态中的活死人,看著广告被虚浮夸大的行销所影响,来宜兰买地来、宜兰居住、圆一个梦……大众永远就像那飞蛾,总爱一同扑向坠落的陌路之途。一块土地都有其附载的极限,宜兰早已超出它所能提供的资源,但人们却不断的予取予求,视野永远都是那么小、永远不肯为这块土地都想想,多花点时间了解。对于所居住的土地,人们总还是以工作为借口,因为忙所以可以无知、因为忙所以可以用自以为的善,践踏大地无私的关怀。我的土地至今从没想要出售过,尤其在这即将消逝的兰阳美景里,我想继续保留著一块还能让人呼吸的土地,不需要华丽的民宿,更不需要炫耀的门面。

也更不需要哗众取宠取悦任何人,就算这篇得罪了谁,那也不关我屁事,认同我的就认同,不认同就滚边去,别在那留些机机歪歪的话,老子懒得理人!

今天就是想开骂骂,一群只会在部落格、网路上写些兰阳有多美?去过哪些地方?这些鸟文跟我写一天拉了几次屎的日记有什么不同?自以为的悠闲步调,看在当地人眼里只是吵杂又带来垃圾的人渣,没公德心是几十年台湾人旅游的终极指标。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教育更普及了、但没品质的旅游仍始终如此。没有规划性的建筑破坏田园景观。没用的政府,脑袋永远只想的经济发展但,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行,人没有富足,土地已渐入病荒,自私的企业却更加获取暴利,无知的民众成了当今的写照,这样的循环成就一个完美的步向衰亡的结构体。

走在松罗步道、走在朝阳步道、独思于草岭古道,眼见的是一群群吵杂的小丑,狗男女相抱行走,大声喧哗扰乱山中的宁静,扰乱我一人漫步的思绪。我真搞不懂亲近自然应当是一人的心灵体验,洗涤内心累积的污垢,为何情人恩爱的戏码,还要继续在这上演著?

一些伤感,无谓的伤感,刺在心头,对这块土地。许多的工业只因为那可有可无的利益,牺牲了未来长远的资源。国光石化的八轻设立在一场政府错误的经济思考下,牺牲了彰化的生态平衡。

人类是愚蠢又自私的自大动物!

常说些与心中想的完全相反的话,邪恶便是如此而来!

现实如网,网如现实。人之为人,不可能是圣贤,会做些白烂蠢事,会幽静思考,会人来疯的搞笑欢乐,

有人文章写的温馨满满,却常搞些无聊小动作;有人满口正经文雅的说词,却常爱用见不得光的留言说些白烂话;

有人忘记人生不分现实或虚拟,只要人在的地方,就是没有桃花源这种东西!

虽然兄弟妮卡念过我,人生不需事事都认真用力,偏偏老子真实人生就是如此,爱恨分明,所以在网路上也是如此!

 

人为何虚伪呢?满口谎话是虚伪吗?

两者是有那么轻重的差异存在,虚伪不只是谎话,而是扭曲人与人间的关系,建立的是一种不信任与尔虞我诈。

「虚伪」二字,政府从来没少过,

全台工业园区的闲置土地超过2000公顷,但各县市的地方政府仍持续的开发工业区,

以彰滨园区为例,这块湿地作为土地环境的保护一坪只值几百元,但当民代、企业为私利而大搞建设时,土地的价值竟飙身到上亿元。当这些工业用地的梦想成了泡沫,留下的一座座蚊子区,与残破的生态。

在虚伪的年代,我们看到无知的人民被政府蒙在鼓里,忘了土地与人的和谐、忘了谦卑感谢万物滋养,取而代之的是「人定胜天」这种愚蠢的想法。

国光石化的八轻案子,从没说的真相是背后的数据是经过扭曲的恶意变造。六轻已吸干了浊水溪的水,难道还要再一座需要每日供给40万吨的八轻庞大怪兽吗?这些被出卖的自然资源,所换取根本是不等价的经济利益。

也就是说,为了那可有可无的经济利益牺牲未来台湾永续生存的资源,在政府只知侍奉大企业,而部份人民又是盲目追求短暂的金钱享受时,这些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却需由全体社会共同承担。

马克思:「社会上的统治阶层是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者。每个时代的主流观念,都是统治阶层的观念。」

直指著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压迫劳工阶级是一环环的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借由新闻呈现的方式掌控想法。

然而,马克思思想里却存在实体上的错误,没真正踏入工业体系的他,靠著亲友的救济,整日窝在书堆前幻想出一套庞大杂然的资本论。

乔瑟伯.澎提加:「对人类来说,矛盾并不存在,矛盾仅存在于口头纪录层面上,仅存在于数理的层次上,而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可以说一件事,而所做的却是另一件事。』」

人常犯傻事,也在傻事里学著做自己,当然!也可能迷失自己。

人类的矛盾不是一种局限的观念,几乎是全面的价值观了,对于秩序的渴望是让我们,对于其他人的仇恨可以被视为正当的道德借口。

对照目前的郑捷杀人犯,大众所攻讦的对象以不是杀人犯本人而是父母与其家属。一个民主自由思想的社会,在避免惨案发生的同时,更应该懂得正义不是随众人情绪的工具,这个社会现在就是这样,借由批判别人来满足自己所为的正义。

法治的社会,是谁犯错就由谁负责,无限牵连的指责,无益于建构祥和的社会。

罗洛梅,《权利与无知》:「生命是善恶的混合体,没有纯粹的善这回事,如果没有恶的潜能,也就没有善的潜能。这就是人的经验所在,人生不是脱离恶才成就善,而是虽然有恶,依然为善。」

康德主张:「人人皆值得尊重,不是因为人拥有自我,而是因为人是理性动物,能思考;人也是自主动物,具有行动和选择的自由。」虽然这样的思维在现今已受到脑神经学科的质疑,然而人不是全然的绝对掌握意志,会有许多的因素干扰著。

人总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掌控自己的未来,却忘了人类的社群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彼此牵引、影响。在人们以「我」这符号为行动的准则里,有多少是虚假的成分?

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道德,可分为「自律性道德」与「他律性道德」,在当今快速变迁的资本社会里,一个人在职场上所要处理的资讯是大量且庞杂在这其中有许多的反应都是根据过往已久的经验累积便在当下一两秒里快速给予回应。

试想想,处理的速度会不自觉受制于周遭环境而加快这中间省略了多少过程这样的一个循环变是非常容易产生「他律性道德」成了唯一的要求标准。自律性的道德是自我本身的高标准以良善违规范目的。这样的说法在当今这嘲讽厌世的年代是一种迂腐的象征象征一种父权集体统治的写照。

然而我必须要说,现今的人们不论是高学历分子(高学历专家或教授不代表知识分子)或是一般市井小民,常在面对事物的判断上,有逻辑思考的谬误。

何以说?例如:我们讨厌一个人就会不自觉把讨厌一个人跟坏人画上等号→讨厌的人=坏人。像脆弱的另一面是什么?一般人大致会回答:「坚强」但不是!是「反脆弱」

在刑事诉讼法的证据法则中,传闻证据的另一面是非传闻证据,而不是有证据能力(传闻证据不得作为证据);传闻证据适用传闻法则,非传闻证据不适用传闻法则。

或许觉得有些绕口令,但在生活里,我们却常常犯了一些思考的小错误。

爱的另一面是不爱,而不是恨;喜欢另一面是不喜欢,而不是讨厌。这样的对极思考,可以厘清许多观念问题,抹煞一个人很简单,但要理性思考去接受,就算是讨厌的人也有其正确的地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常犯自以为是的偏见,书读得多之人不屑粗鄙之人,当教授的自以为专业深精不须晚辈说教,企业主自以为身经百战忘了科技是一日换一日……

人真的有其智慧界限、想像局限,历史的史料所写的只是人类的历史,许多我们未见未闻的,只因我们未曾见就可认为其不存在吗?万物苍茫、天地恒古,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却可以自以为理解万物起源。

 

历史,何谓历史呢?

1.历史是一种存在于文字间的语言学上的构造。

2.历史是一种由历史学家建构出的自圆其说的论述,而由过去的存在中并无法导出一种必然的解读,凝视的方向改变、观点改变,新的解读便随之出现。

3.破除别人的历史,是建构自己的历史的先决条件,因为你懂得自己在做什么。

凯斯.詹京斯历史的再思考

历史作为人类依循经验与先人智慧的方法,但智慧何其难,思想这东西就是主观。你的思绪就是你的思绪,无法量化、客观化,客观这词更是纯为学术之用,我真不知现实生活何来客观的意义?一群人的意见就是客观,那一群人是多少人才算得了主?

客观的另一层面的意义便是代表,大多数的利益,这又可进一步的问,何谓大多数利益?精致的民主化过程,不再只是服从多数,牺牲少数这样的思维,欧洲的人权不是一个层面的意义,就如同一个人生活于社会里,是彼此之间的拉锯,受之于社会、也困之于社会。

一件事的发生或是发表看法,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衍生、论述,但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复杂有时又看似简单的网络图,所学的知识可以是安身立命,也可以是扎进人类文明的震撼弹改革、改革、改革,多少的革命理想最后都是用他人的鲜血牺牲换来。

人就是不完美,只有认清存在先天的缺陷,任何人类设计的主义、思想、理论都是不完美,但不该因为有缺陷就废而不用。

人是在未知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发现错误才知如何修正,这就是人类。认清事实,才知道怎样的思想或论述该用于何种态样上,人需要追求心灵层次的文字游戏,人也需要架构社会的实际方法理论。

抽象是文字的符号,具体是生命的思辨。我不是说老子、庄子的思想仅能停留于心灵层面,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我相信无用兄也能知道小弟对老庄还是有些小心得的,不至于如此夸夸其口。举例的说,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串连,互相影响,不可能科学归科学人文归人文,台湾过去许多科学界的前辈写出多少人文议题的重要思绪。

庄子在表象与实质的辩论中说得很好,「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䇲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余亡羊均也。」丢失羊都是同样的事实,却因不同的原因而给予不同的评价。法律不就是如此,要问动机、要有因果关系……需要一切事后诸葛的推论,才能论断其生死。

「外在表象」与「实质的内涵」是构成人的全貌,但现实常常是求名、美其名,如那网路的fb,用假像美化自己的生活一切,但都只是因「名」在作祟。现实社会也是常见名实不符、名过于实的现象。

这是人的能力极限,过去人的尊严、权利这些价值不重要,可以随意用任何方法来令人认罪、践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欧洲人权的建立不是一个层次的探讨便可以说清楚,翻看西洋历史「民主」的塑造历程那是一种建立在一神上帝的思想上,及随之而来的迫害、反省,宗教战争、杀巫事件在在因为人的残暴与无知牺牲太多太多的人命,只有踏过鲜红的血,人类才得以吸取教训开始反省著手对人权的普世价值探究。

「正义」,或许不该为其下任何定义。功利主义者说是为人类最大化的幸福,但真可以强迫他人接受最大化的一种幸福观?

当代社会正义与全球化正义的新议题探讨上,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仍是重要的份量所在,当然对其批评的力道也从没减少过。

正义不是人的思想里一个好像抽象、朦胧的东西,对于哲学、经济、社会学、方法论都有其涉猎范围,所以正义不是单单一个拿来口说讲讲的无实质性的概念。

罗尔斯在《正义论》里,规范社会经济基本面的正义原则:

1.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

2.公平的机会平等

3.差异原则

近代以来「分配正义」与「交换正义」成了自由主义理论中不断探索两大支柱,海耶克对其「市场正义」的拥护便是交换正义下的概念,自由的经济市场不该如分配正义的思想那般用人为的方式加以干涉,这又回到前面的论述,当初美苏的冷战,海耶克的自由市场成了主流,但演进至今,任何的人为就是有漏洞,这漏洞也造就今日庞大的金融怪兽、商业钜子……

一个拉大贫富差距的社会,就是文化崩坏的开始,历史不断重演,人却忘了吸取教训。

或许如茨威格说:「穷人总是遭践踏、受人凌辱的,总是牺牲品。」

「贫富不均会使有权利和没有权利的人,都有破坏有效政治制度的诱因。」 — Edward Glaecser

人权是一种普世价值,这句话在现代是琅琅上口的认定价值。可这也是经历数百年的抗争而所得来,正义若化为全面性的社会思考与人生的连动准则,或许更能在只会嘲讽的想法底下有些不同的感受。

现今的社会,是如杨照在其《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所言,这世代,大家喜欢用嘲讽的方式隐藏自己的无知,对于人类全体的重大课题不参与,怕自己被看透是愚蠢的,只求多数人的同质性,说真话只是孩童被要求的权利。人们宁愿虚假以对,也不愿戳破对方的谎言;宁愿称赞也不愿直言。

谎言或许是人类的天性,深植在DNA里似的,在《谎言实境秀》一书里,幽默写著谎言是如何的无所不在,小朋友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恶意的谎言、爱上谎言的人们到最后如何与谎言共处。

书中印象最深刻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无法知道谁在说真话或说谎话。所谓的信任,就是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无法分辨真假,也仍然愿意选择相信他人。

回到议题上来说,正义亦是如此,正义应该是人类共同增进美德与良善的思辨。但学者就是用「艰涩」来当作把戏,目的是为了避免泄露他们徒劳无功的研究,而人类的愚蠢则对它热切地照单全收。

康德对边沁等人提出的自由论述里,人的尊严来自于自主的意识,人不再是来追求外在目的之工具。

当正义不是作为一种工具时,极权主义的思想才避免其发生。因此正义应当就是人,正义=人,在这样的体系里我认为人的好的一面,「尊重」的型态才得以发挥。

正义的命题,不只是自由与平等,而是一个社会的包容性与多元性的展现亦是正义的概念。机会与能力的调适;社会资源与理性的世界;经济与社会架构;人权与民主的实践……

正义的理念要处理是万般复杂的思想之中。

 

我觉得人的生命就是一场不断修正与成长,智慧的真正秘密就是便是懂得学会边做边调整,永远没有真正准备好的时候,经验只是一个借助,路途永远是未知。

 

我引用许多的思想家的文本,无非就是让那些认为我只会胡说八道的人,可以不用相信我所的鬼话,但可以听听一些有用的话!可以不用相信我的智慧,但可以听听一些有用的智慧!

「文字是思考者攻击不思考者的武器,本来就该有点疯狂。」 — 凯因斯

凯因斯这句话更是深得我心!

 

 

 

这独思的夜

想许多事,许多纷纷扰扰在心底打转

幽幽望著高挂的月,溪水潺声,想像著有星辰映入涟漪拂动中。

泄了银白的池湖,闪波跃动,

望著、想著、看著,渐渐的滑入心谷底。

人类面对当今重大资源的掠夺,其实已是非常重要的岔路口,科技的发展从20年前便已碰到了瓶颈你可能会说智慧型手机、智慧型住宅……是科技的展现,但这些东西都是过去已有的而今普遍用于大众。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科学家对石油资源与电力的发展是如此忧心忡忡!

人类下一步,可否走得更可好呢?或许是我多虑了!

在这四季村的夜里,重读著张让的《一天零一天》,「为什么旅行要带书呢?拿我自己来说,很简单:书像阳光空气,是生活不可缺的必需品。」

真的是如此,不论去到哪,身边没有一本书全身就是不对劲!

 

 

ps:以上书籍均放置于咖啡馆,可自由翻阅。但…………请别再干我的书了!200多本书竟被A走30几本,像话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