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Berra的职业生涯横跨了滑板﹑戏剧﹑创意,还不只这些。而他的秘诀是什么?常保世事无常的心态。

evx.700x400.jpeg

BY KC IFEANYI

Steve Berra并不常谈论自己,主要的原因是基于谦虚;但是事实上他的丰功伟业能够如此延伸也是同个原因。

 

Berra人生的大钢大概是他从贫苦崛起至职业滑板选手,而最重点的部分就是The Berrics——一座最知名的室内滑板场,坐落于洛杉矶;由Steve Berra以及滑板传奇的同伴Eric Koston一同创立。在过去十年间,The Berrics——以Berra和Eric两字的结合所命名——成为了滑板社群中最主要的知名地标,及特别活动举办地;像是网路同步更新的BATB,还有杂志风格的简介,海量的影片,富有巧思的网站。

 

既便如此,Berra成功地成为滑板界最著名的角色这条路并非直线般顺遂。虽然滑板对于Berra而言是第一顺位,Berra在创意上的天赋却让他展开了惊人的副业清单,举凡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甚至还有 Nike﹑ Gatorade﹑ Unilever等等的品牌顾问都在清单上。从这样子多元的简历来看,在Berra的生涯上并不需要蓝图来按部就班。在他早年大部分的时间,Berra是从一个很紧绷的状态开始,并对于自己的滑板生涯感到时日无多。然而,随著时间过去,他学会了如何驾驭这种焦虑,转化成某种无所畏惧的力量,让他开始渗透各个不同的产业,将个人面相及职业面向的他推向多元且富含创意的境界。

steve_birthday_portrait.jpg

 

在密苏里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之间长大,刚开始的Berra实际上是从踢足球开始,拿下超过百座的第一名奖杯,展现出在运动方面与天具备的天赋。而让一部足球神童的故事轻易被改写的原因就是因为国二的时候Berra的朋友带来了滑板。

 

「我被滑板那反传统的灵魂给吸引——因为那部分某种程度上跟我很像。滑板就像是运动及艺术的完美结合。」Berra说道。「(滑板)有的更胜过任何事物,它就像一种挑战,因为我真的觉得你每一天都能实际上的征服一点点的成就。你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掉招,直到最后你能在每一次的尝试都成招。滑板给人的这种体验,是我从没感受过的。」

 

在16岁时,Berra在加州崭露头角,与滑板店Blockhead开始了他的第一个赞助关系,两年后成为了职业选手,并搬进了Tony Hawk的大宅,成为了Birdhouse最初创始的四位选手其中之一。

 

「他有大概两房﹑两车﹑两猫﹑两狗,和一个老婆,我猜他那时已经都安顿好了。」Berra说。「我记得有次我在房间,他和他老婆在讲话,她的口气听起来备感压力的说’听著,我们的银行存款现在只剩下3500美金了’然后那时的我还心想’我的天!他们也太有钱了吧!’毕竟我到加州的时候口袋只有40块美金,仅有的财产是一个后背包跟一个滑板。」

 

从财务方面来看,当时的Tony的确面临了严困的财务危机,以致乎他给了Berra某方面来说目光短浅的建议。

 

「Tony在八零年代成为了时代指标;但在九零年代Tony开始街滑,滑板界开始转变,再加上那时似乎没人想玩板了。所以他从百万富豪转眼间变成户头只剩3500。」Berra说。「所以他后来就给了我这么一个建议——而我也相信那时他真的确信那句建议,虽然好笑的是八年后他就又变回了百万富翁——他告诉我说,你必须把滑板看作热诚,而非生涯。」

birdhouse-skateboards-berra-backside-flip-2000.jpg

 

而在另一位Berra的偶像把他从Tony那挖角过去前,Berra仅在Birdhouse待了一年,但之后那个牌子也在短时间内便退出市场了。在上述的情况下,Berra还把他17岁的女友搞大了。最后Berra为了平衡收支,接下了Transworld的主编给他的工作,负责撰写文章﹑查证招名。

 

「我就是那种好家伙,一个没钱,没赞助,还有个怀孕女友的家伙;所以这个人给了我一份工作等于是救了我一命,」Berra说。「接著我又开始重拾滑板。每个人都开始踏上轨道。但是在那个时候来说,口袋里还是没什么钱。」

 

然而Tony Hawk的建议仍然在Berra的脑中萦绕。所以不论他的收入增加了多少,他仍然觉得需要一个后备计划,而这种不安感迫使Berra离开了滑板的舒适圈,著手开始尝试他被埋没的热情:戏剧。还在滑板的时候Berra就学习了戏剧多年的时间,出演了一些广告后演出了第一部以他为主角的短命戏剧413 Hope St

 

「我真的很享受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很新鲜。但我后来理解我只是他们写好的角色——我觉得我可以做更多。」Berra说。「所以我开始编剧——写了很多烂东西。」

 

在九零年代后期,Berra的冒险行动让他平衡了编剧﹑滑板还有巡回演出——他最著名的演出是在Felicity饰演Todd Mulcahy。而也是在那个时候Berra忽然有所顿悟——就像他在剧中对女主角表白完后就被巴士辗过那样:这就是他滑板生涯的结尾。

 

可以说是他的青年危机,不过是在他差不多25岁的时候,滑板生涯结束的日子以震耳欲聋的倒数声逼近Berra。重回Hawk的Birdhouse后,Berra推出了历来最顶尖的滑板影片之一,The End,可说是在滑板短暂的性质中立下了非常高竿的作为。

 

「我的伙伴Eric Koston和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滑板生涯只会再过几年而已,因为像我们是在青少年的时候成为职业选手,而那些我们主打的家伙也才大概22或23,」Berra说。「我们会叫那部影片The End就是因为我们觉得在这影片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有发展了——我们很肯定。我们已经25岁了,已经没路让我们再继续了。」

 

这样的感受造成了强烈的影响,让Berra不只在滑板上尽最大的所能,更让他好好开始规划未来。由于他最佳销售的鞋款和剧本的改编工作,Berra拥有足够的能力买下The Berrics的前身。也是在那个时候遇见了在华纳兄弟的一位制作人,资助了Berra编剧并执导了他第一部大戏The Good Life,由Bill Paxton和Zooey Deschanel出演。The Good Life后来正式入围2007年的日舞影展,Berra也认为这部戏有正式上映的潜能。即便如此,最后那位制作人决定剪去其中17分钟的片段,并卖给了DVD公司。

 

「我跌落了谷底。我基本上已经把我所有的生命投注于此。我把我的滑板生涯也赌下去了,」Berra说。「我从日舞影展回来后,我看著我新拿到的支票,而我只卖出了五万双鞋,跟我在人生高峰时的百万双那样可不一样。我还买了间房子,把它打掉再重新设计,所以我差不多花光了我所有的现金——应该说我已经破产了。」


Berra在Anonymous Content的经理找上了他,想知道对于他的下一步他有没有什么想法。而Berra的眼界也证明了他将过去所有的经验融会贯通。The Berrics不只是个滑板场。Berra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给年轻的滑板人一个可以安心练招不用在街上担心保全警察的避风港;而要有相关媒体参与的话,不论重点为何也最好是由有滑板人背景的人来做。

Berra.jpg

 

「我以前每天上电影网站去看电影的新闻,然后我就想为什么滑板圈没有类似的网站呢?所以我和Eric就开始著手设计所有我们能为网站做的,而在我们发表之后(2007年),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了,」Berra说。「在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公司的态度都是那种’喔,我们只在杂志上做广告’他们认为我们是个笑话。接著两年之后,所有人都想尽办法在我们这做广告,想尽办法跟我们合作。」

 

连华尔街日报都在2009年时的报导中说The Berrics的网站"相较其他主流滑板网站,杂志网站,或ESPN之类的网站,The Berrics拥有更多独特的阅听众。"

s-9-steve-berra-the-berrics-profile.jpg

「我们打造The Berrics是想告诉世界,滑板人不只是一群整天只会拎著两手啤酒乎麻鬼混的家伙。滑板的背后有著完整的成熟度,有很多真正的艺术家和睿智人士都身在滑板当中,」Berra说。「随著The Berrics的规模扩张,除了在这小小练功场以外我们能跟外界做的事就越来越多。」

 

Berra跟他的团队创造了各种内容给众多品牌,举凡Target, Gatorade, Unilever, Mountain Dew, Nike, Adidas, 还有Converse都有。而The Berrics的帝国国土也在逐渐扩张:2014年时,他们拓展成为一个占地36,000平方英尺的建筑物于L.A市中心;另外,Berra买下了The Skateboard Mag,这个当初由Transworld的主编跳出来做的杂志,那位主编也就是当初在Berra潦倒时给他工作的那人。就像每一件Berra经手过的事,他也为The Berrics倾注了所有心力——甚至做到放弃十年的老板奖金。

 

「事实上大概一个月前我开始雇用我自己(把自己当员工放弃当老板),因为我想要雇用更多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Berra说。「无论如何我都会这么做,无论是我的公司给我月薪还是我做白工都会,我就是要把它做好。而既然反正我无论如何都要做了,那我何不多请几个人来帮我靠近我的目标?」

 

那目标包括:著手更多纪录类作品(而至今也拍摄了三辑作品:One Day in Skateboarding,The L.A. Boys,Push),创造世界各地的The Berrics空间已奠定滑板场的标准,还有拓展代理工作和电子商务。为了达成目标,Berra发现用"已经完了"的心态来做事,跟过度思考的情况下比起来反而能做出更果断的决策。但最后的最后,这是种他不得不保持的心态。

 

「我做了一些我会感谢自己的决定,但有时候我也做得太过火,希望能进步得比现实允许的还快,」Berra说。「我必须得改变步调,毕竟这是场马拉松可不是跑百米。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继续向前迈进?从一开始的时候,对于The Berrics的成就我有个15年目标。如今我们已走过了10年,而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都将离目标更近一步。」

 

 

 

 

原文:https://www.fastcompany.com/40438828/how-this-skateboarding-icon-built-an-empire-from-feeling-like-this-is-the-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