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李靜瀅老師翻譯的《巴門尼德著作殘篇》,在作者導言中有一段分析看不明白,希望有人可以來指點下,不勝感激。原文如下圖。

接下來,通過題主の圖,我們回到開篇的三個概念。

存在、存在者、某物。

顯然,經過上面的知識儲備,咱們可以很容易得出巴門尼德的這種存在更類似於我們現在對於神的理解,也可以用柏拉圖的理念來類比。

但是,當它作為在論證中存在的條件時,我們用康德的邏輯來解釋更加清楚一些!

也就是康 德 的 表 象

康德的表象是我們觀念和事物的統一。為什麼我們能把握事物呢?因為我們的觀念和事物的表象是同一的!所以這裡的表象不是指事物長什麼樣子,而是我們概念中事物的樣子~

這裡說的存在和思考就可以這樣去理解哦!然後呢,存在者和某物 就是這些表象在形成表象之前把握到的事物的各種形態。他們通過經驗統覺被把握,但是這種變化不定的意識情況就需要用先驗統覺所察覺 且與自身保持統一性,這種統一性纔再次從反方向開始成為了表象。

所以不是循環論證啦?( ???? )??( ??? ?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