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給夏志清寫信,提出「《半生緣》戲劇性強,拍電影可由一人兼飾姊妹倆」。

雙生花設置,是張愛玲的生花妙筆。曼楨曼璐,不僅外貌相似,命運也都很悲劇。

她們的悲劇同根同源,皆因原生家庭。

張愛玲在姓氏方面花了心思,曼楨曼璐都姓顧,意思是她們是顧家的女兒。就憑原生家庭,就能把她們封印。

有人問我,曼璐曼楨誰更悲劇?

我覺得是曼璐。

事業、愛情、婚姻,曼璐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一筆讓人不忍卒視的爛賬,比曼楨更悽慘。

先說事業。

曼璐是交際花,年長色衰,淪為暗娼。

這個職業只能喫青春飯,時間越長,貶值越大。

曼璐最後嫁給要啥沒啥的祝鴻才,都沒有拿到結婚證,可以看出她的底牌很低,有人肯娶,她就敢嫁。

曼璐閃婚,也是有善意的。

如果她一直不結婚,妹妹成為大齡剩女,將來也不好嫁人。

殘酷的是,因為曼璐的職業身份,曼楨的婚姻也被毀了。

沈世鈞的老爺子,曾在上海意圖包養曼璐,誤把曼楨當做曼璐,感覺兒子和叔惠交友不慎,讓他們倆與曼楨劃清界限。

這個態度也極大影響了世鈞與曼楨的感情。後來世鈞表示,不要承認有曼璐這個姐姐。

曼楨但凡有一點良知,都不會同意世鈞的建議。

為了維護曼璐的存在,曼楨懟跑了世鈞。

和曼璐相比,曼楨身份光鮮太多,獨立新女性。

受過高等教育,擁有體面工作,她是自食其力的小白領,正是曼璐辛苦養家澆灌出來的美麗花朵。

再說愛情。

在成為交際花前,曼璐擁有過甜美的愛情。

有個叫張豫瑾的少年,給她的情書中,親切地喊她「紫衣的姊姊」。

曼璐生命中最美的時光,也只有這段穿著紫色絲絨旗袍的青春歲月。

顧爸英年早逝,曼璐輟學養家當交際花,也放棄了這段甜美的愛情。

交際花時代,有個叫沈嘯桐的南京人,想要包養曼璐。因為愛情,讓曼璐曾經滄海難為水,根本就瞧不上沈。

如果曼璐放低姿態,他將會成為沈世鈞的後媽。

孽緣啊。

沒能修鍊成世鈞後媽的曼璐,也成為曼楨婚姻的絆腳石。

這裡面有曼璐更大的悲哀,她向家人獻祭了自己的愛情,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讚揚

曼璐嫁給祝鴻才後,按照計劃,顧家該考慮曼楨的終身大事了。

顧家看不出平平無奇的沈世鈞竟是個富二代,於是更看好有血緣關係的張豫瑾。

張豫瑾看到與曼璐相似度極高的曼楨,內心的小火苗也是砰砰亂跳。

顧太太對張豫瑾的移情別戀非常開心,於是就開始對曼璐說騷話。

「她嫁給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著這麼累了,老太太一直想回家鄉去的,老太太也稱心了。我們兩家並一家,好在本來老親,也不能說我們是靠上去。」

曼璐的反應,也真是讓人心疼。

「她母親以為她一定也贊成的。其實她是又驚又氣。最氣的就是她母親那種口吻,就好像是長輩與長輩之間,在那裡討論下一代的婚事。好像她完全是個局外人,這樁事情完全與她無關,她已經沒有妒忌的權利了。」

這就在說,你讓我撮合我妹和我初戀在一起,這太反人類了吧。

顧太太最過分的還在後面,張豫瑾在上海結婚,新娘不是顧曼楨。顧太太看到曼楨的衣服太素,提出她穿曼璐的紫色絲絨旗袍。

招招斃命。

就在張豫瑾結婚的前一夜,曼楨被曼璐老公祝鴻才強暴了。

這是曼璐的報復。

母親的愚昧和人性的妒忌本能,讓曼璐從一個捨得一身剮掙錢養家的好女兒,變成了一個腹黑少婦。

曼璐的人生是下行的,人性的黑暗吞噬了她。

曼楨對姐姐的黑化非常不理解,曼璐一句吐槽,驚醒了曼楨,

「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姊妹兩個,憑什麼我就這樣賤,你就尊貴到這樣過地步」。

是啊。

同樣是顧家的女兒,憑什麼曼璐就該當失足婦女,被社會唾棄?

憑什麼曼楨就應該生活體面,被經濟小開的醫院院長張豫瑾追求,和富二代出身的同事沈世鈞談情說愛?

被囚禁的時光,這些美好的回憶支撐曼楨度過至暗時刻。

曼璐呢?曾經以為張豫瑾對她念念不忘。他對自己親妹妹的追求,打破了這份美好的幻象。

愛人丟了,親妹妹被自己拉下水了,一個全心全意為家庭獻祭的姑娘,成為萬夫所指的惡婦。

曼璐的婚姻生活,如同冰窖。

曼璐可恨,也更可悲。

最後說說婚姻。

曼璐嫁給祝鴻才,死掉了。

曼楨看到落魄的祝鴻才,與他在一起生活 。

很多人以為,曼楨腦袋犯渾。讀的次數多了,我才明白這裡面有曼楨的宿命和悲觀。她放下了對世鈞的愛,也理解曼璐悲慘而短暫的一生,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

與祝鴻才生活,有一種贖罪的意味。

在《半生緣》的最初版本《十八春》中,曼楨最後和張豫瑾在一起了。

張愛玲也覺得,堅強如曼楨,將來也能找到一個溫暖她的人吧。

曼楨的人生還有變好的可能,而曼璐卻永遠不可能了。

曼璐,璐有美玉之意,古人說「被明月兮佩寶璐」。一個女人應該像美玉一樣被人珍視珍藏。

然而,她的人生是被生活摧殘的一生。

曼楨是堅強的化身。

楨字在《說文解字》裏是堅硬的木頭,是打牆的支柱,是一種適應力強的大樹。

曼楨的獨立堅強,讓她推遲世鈞的求婚,也讓她能面對人生中的更多磨難。

磨難粉碎了曼璐,曼楨為粉碎磨難,付出慘痛代價。

曼楨曼璐,一對因為原生家庭受苦受難的苦命姐妹花。

她們的故事講完了,這樣的悲劇卻不會完,只要有不靠譜的父母存在,永遠完不了。


表面看上去,曼璐對不起曼楨,謀劃著壞主意,把她光鮮美好的人生廢掉了

實際上,曼楨踩著曼璐的人生才光鮮了那麼好些年

曼楨當然可以恨曼璐,恨曼璐把她囚禁起來,親手謀劃這一場詭計,害她被齷齪的姐夫強姦,被囚禁了近一年,人不人鬼不鬼

那曼璐為什麼恨曼楨呢?因為曼楨過的是她本來該過的人生,她用自己的幸福換的是妹妹的幸福,可是妹妹卻和她的初戀曖昧(在她的視角來看),就好像自己的人生是被妹妹偷走了

她倆的母親纔是真的氣人,親手送自己大閨女往風月場走,又配合大閨女把二閨女葬送在大閨女的前車之鑒上,這媽太絕了


我覺得是曼璐。曼楨覺得自己的姐姐媽媽都是不可理喻的,我們初讀也是這麼覺得。因為我們都有知識,有新思想。可是曼貞受教育,可以獨立出去做事,自由的愛上自己喜歡的人,這些正是曼璐用自己的犧牲換來的。曼璐曾說我犧牲自己培養出妹妹這樣一個人,不見得讓她再去做舞女。可見原本她就是打算犧牲自己一個人成全一家子的。但後來,自己年老色衰,已經栓不住祝鴻才,眼看著一家子沒了財路,下面幾個弟弟還沒唸完書,她纔想起了妹妹,既然自己可以為家庭犧牲,妹妹為什麼不行?再說明媒正娶讓她做祝太太,比做舞女不是好很多嗎?在曼璐的觀念裏,一家人活下去才重要,在那個面前愛情根本不算什麼,所以當年她才離開了張慕瑾。

而曼貞呢?雖然她失去了愛情,失去了一段自由的歲月,但在祝鴻才死後,她獲得了重生。甚至最後還有個張慕瑾來到她的身邊。而她和世鈞也可以重新遇見,解開了誤會。應該說作者還是偏愛她的。其實如果當初沒有發生這一切,世鈞和曼貞結了婚,就一定很幸福嗎?也不見得,他們也許會成為俗世裏一對活得很累的夫妻。世鈞的父母對曼璐的偏見,會用有色的眼光看待曼貞,而祝鴻纔不再給曼璐錢,一大家子的支出,幾個弟弟的學費前途會都壓在世鈞和曼貞的身上,曼貞是個特別獨立的人,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但世鈞卻是個容易和家庭妥協的人。是的他們之間肯定相愛,但是也避免不了爭吵。而曼貞又是個非常固執的性格,可以為了幾句吵嘴就扔掉戒指。也許最後為生活所累,消磨光了愛情,這樣的事情不少見。也許還不如這樣子,多年後的遇見,心裡只有過去的美好留戀,無比惋惜的說一句,「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說到這就想起了曼璐的愛情,也有一出多年後的相遇。可是張慕瑾的反應呢?我覺得那是全書我最難過的一段描寫。


曼璐。因為曼楨的戀人到了中年還對她念念不忘,可是曼璐的初戀豫瑾後來愛上了她妹妹,否定了之前的一切,擊碎了她最初的純真幻想。


一個冷峻孤傲的女子用她驚艷的筆觸描繪了世間人性的醜陋和悽美。張愛玲冷眼旁觀著繁華喧囂的現實世界,她看得那樣清澈透明,她用文字記錄下了她對人性的頓悟,她的小說直擊人心,至今仍然暢銷不衰。

記得讀張愛玲的原著《半生緣》還是幾年前。「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面對著物是人非的現實,曼楨充滿著無力感的哭喊,我深深地為他們命運多舛的愛情掩卷嘆息。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也許是磁場的相互吸引,不知不覺中一個人就根植在你的心裡。

記得那年初相遇,曼楨單純嫻靜,世鈞溫文儒雅,兩人心意相通互生歡喜。青蔥歲月的愛情簡單純美沒有利益權衡,他們沒有因為家世懸殊產生對未來的憂慮只有美好的憧憬,他們愛的純粹透明。

世鈞因為誤會喫醋,兩人發生了矛盾嫌隙,世鈞因為父親病重還沒有來的及見曼楨一面就匆匆趕回了南京。誰知道這匆匆一別就是兩個人咫尺天涯。

姐姐曼璐為了栓住丈夫的心,趁機設計讓祝鴻才強暴了曼楨,並把曼楨囚禁在祝公館。曼楨陷入了無邊的絕望之中,她聽見世鈞來祝公館找尋她,她拚命的喊叫,可是沒有人能聽見。

咫尺之隔,世鈞也無力救她於水火。世鈞輕信了曼璐的謊言,以為曼楨嫁給了豫瑾,也許他們之間的愛情還缺乏堅定的信任吧。

世鈞為了支撐家業回到南京後匆匆和不愛的大家閨秀翠芝結婚了。曼楨雖然柔弱卻又是最堅強的,她拚命想著能見到世鈞的信念支撐她熬過了非人的磨難,後來她為了孩子又回到了祝鴻才的身邊,她平靜的過著猶如一潭死水的生活,也許她的心已經涼了。

多年後,世鈞才知道曼楨當年的遭遇,才知道彼此的誤會。十四年時間抹不掉兩人之間的愛,他們見面的一瞬就知道了彼此的愛,只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他們只能回到各自的軌道循環往複的生活。沒有完美的結局,也許這就是作者告訴我們的真實的世界吧!

曼楨命運多舛值得同情,可是我覺得曼璐更具悲情。曼璐也曾天真無邪,也曾擁有純美的愛情,可是她作為長姐要撐起風雨飄搖的家不得不去做舞女。她穿著紫衣去和豫瑾道別時心中該有多麼悽涼不捨。

她犧牲自己在歡場賣笑養活家人,可是並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成為了家人的恥辱。年老色衰時,她以為嫁給祝鴻才就找到了依靠。她無法生子,為了栓住丈夫的心又設計害了曼楨的一生。她對曼楨的狠心也沒能改變她最終悲慘的命運。她是可恨又讓人可悲可嘆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大宅門》裏的楊九紅,她淪為娼妓並不是她的錯,她勇敢的追求愛情嫁給白景琦後得不到白家的認可,大宅門的歧視讓她處境尷尬。白老太太葬禮時連貓都帶孝,唯獨沒有她的位置。也許這是壓垮楊九紅心底良知的稻草,纔有她把槐花逼死,偷抱外孫女的行為。

曼璐和九紅一樣都是可悲的,因為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她們自身的文化修養不足以幫她們找到救贖自我的出路。

曼楨和曼璐都是悲劇人物。曼楨還有世鈞的愛是她的寄託,就像她給世鈞信中說的「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曼楨終有好好活著的希望。!

豫瑾一直是曼璐灰暗世界的一絲光明,曼璐一直以為豫瑾還愛著她,當她穿這當年的紫衣去見豫瑾時,豫瑾擊碎了曼璐所有的希望。曼璐連一絲愛都沒有得到。曼璐比曼楨更具悲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