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给夏志清写信,提出「《半生缘》戏剧性强,拍电影可由一人兼饰姊妹俩」。

双生花设置,是张爱玲的生花妙笔。曼桢曼璐,不仅外貌相似,命运也都很悲剧。

她们的悲剧同根同源,皆因原生家庭。

张爱玲在姓氏方面花了心思,曼桢曼璐都姓顾,意思是她们是顾家的女儿。就凭原生家庭,就能把她们封印。

有人问我,曼璐曼桢谁更悲剧?

我觉得是曼璐。

事业、爱情、婚姻,曼璐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一笔让人不忍卒视的烂账,比曼桢更凄惨。

先说事业。

曼璐是交际花,年长色衰,沦为暗娼。

这个职业只能吃青春饭,时间越长,贬值越大。

曼璐最后嫁给要啥没啥的祝鸿才,都没有拿到结婚证,可以看出她的底牌很低,有人肯娶,她就敢嫁。

曼璐闪婚,也是有善意的。

如果她一直不结婚,妹妹成为大龄剩女,将来也不好嫁人。

残酷的是,因为曼璐的职业身份,曼桢的婚姻也被毁了。

沈世钧的老爷子,曾在上海意图包养曼璐,误把曼桢当做曼璐,感觉儿子和叔惠交友不慎,让他们俩与曼桢划清界限。

这个态度也极大影响了世钧与曼桢的感情。后来世钧表示,不要承认有曼璐这个姐姐。

曼桢但凡有一点良知,都不会同意世钧的建议。

为了维护曼璐的存在,曼桢怼跑了世钧。

和曼璐相比,曼桢身份光鲜太多,独立新女性。

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体面工作,她是自食其力的小白领,正是曼璐辛苦养家浇灌出来的美丽花朵。

再说爱情。

在成为交际花前,曼璐拥有过甜美的爱情。

有个叫张豫瑾的少年,给她的情书中,亲切地喊她「紫衣的姊姊」。

曼璐生命中最美的时光,也只有这段穿著紫色丝绒旗袍的青春岁月。

顾爸英年早逝,曼璐辍学养家当交际花,也放弃了这段甜美的爱情。

交际花时代,有个叫沈啸桐的南京人,想要包养曼璐。因为爱情,让曼璐曾经沧海难为水,根本就瞧不上沈。

如果曼璐放低姿态,他将会成为沈世钧的后妈。

孽缘啊。

没能修炼成世钧后妈的曼璐,也成为曼桢婚姻的绊脚石。

这里面有曼璐更大的悲哀,她向家人献祭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赞扬

曼璐嫁给祝鸿才后,按照计划,顾家该考虑曼桢的终身大事了。

顾家看不出平平无奇的沈世钧竟是个富二代,于是更看好有血缘关系的张豫瑾。

张豫瑾看到与曼璐相似度极高的曼桢,内心的小火苗也是砰砰乱跳。

顾太太对张豫瑾的移情别恋非常开心,于是就开始对曼璐说骚话。

「她嫁给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著这么累了,老太太一直想回家乡去的,老太太也称心了。我们两家并一家,好在本来老亲,也不能说我们是靠上去。」

曼璐的反应,也真是让人心疼。

「她母亲以为她一定也赞成的。其实她是又惊又气。最气的就是她母亲那种口吻,就好像是长辈与长辈之间,在那里讨论下一代的婚事。好像她完全是个局外人,这桩事情完全与她无关,她已经没有妒忌的权利了。」

这就在说,你让我撮合我妹和我初恋在一起,这太反人类了吧。

顾太太最过分的还在后面,张豫瑾在上海结婚,新娘不是顾曼桢。顾太太看到曼桢的衣服太素,提出她穿曼璐的紫色丝绒旗袍。

招招毙命。

就在张豫瑾结婚的前一夜,曼桢被曼璐老公祝鸿才强暴了。

这是曼璐的报复。

母亲的愚昧和人性的妒忌本能,让曼璐从一个舍得一身剐挣钱养家的好女儿,变成了一个腹黑少妇。

曼璐的人生是下行的,人性的黑暗吞噬了她。

曼桢对姐姐的黑化非常不理解,曼璐一句吐槽,惊醒了曼桢,

「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姊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过地步」。

是啊。

同样是顾家的女儿,凭什么曼璐就该当失足妇女,被社会唾弃?

凭什么曼桢就应该生活体面,被经济小开的医院院长张豫瑾追求,和富二代出身的同事沈世钧谈情说爱?

被囚禁的时光,这些美好的回忆支撑曼桢度过至暗时刻。

曼璐呢?曾经以为张豫瑾对她念念不忘。他对自己亲妹妹的追求,打破了这份美好的幻象。

爱人丢了,亲妹妹被自己拉下水了,一个全心全意为家庭献祭的姑娘,成为万夫所指的恶妇。

曼璐的婚姻生活,如同冰窖。

曼璐可恨,也更可悲。

最后说说婚姻。

曼璐嫁给祝鸿才,死掉了。

曼桢看到落魄的祝鸿才,与他在一起生活 。

很多人以为,曼桢脑袋犯浑。读的次数多了,我才明白这里面有曼桢的宿命和悲观。她放下了对世钧的爱,也理解曼璐悲惨而短暂的一生,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

与祝鸿才生活,有一种赎罪的意味。

在《半生缘》的最初版本《十八春》中,曼桢最后和张豫瑾在一起了。

张爱玲也觉得,坚强如曼桢,将来也能找到一个温暖她的人吧。

曼桢的人生还有变好的可能,而曼璐却永远不可能了。

曼璐,璐有美玉之意,古人说「被明月兮佩宝璐」。一个女人应该像美玉一样被人珍视珍藏。

然而,她的人生是被生活摧残的一生。

曼桢是坚强的化身。

桢字在《说文解字》里是坚硬的木头,是打墙的支柱,是一种适应力强的大树。

曼桢的独立坚强,让她推迟世钧的求婚,也让她能面对人生中的更多磨难。

磨难粉碎了曼璐,曼桢为粉碎磨难,付出惨痛代价。

曼桢曼璐,一对因为原生家庭受苦受难的苦命姐妹花。

她们的故事讲完了,这样的悲剧却不会完,只要有不靠谱的父母存在,永远完不了。


表面看上去,曼璐对不起曼桢,谋划著坏主意,把她光鲜美好的人生废掉了

实际上,曼桢踩著曼璐的人生才光鲜了那么好些年

曼桢当然可以恨曼璐,恨曼璐把她囚禁起来,亲手谋划这一场诡计,害她被龌龊的姐夫强奸,被囚禁了近一年,人不人鬼不鬼

那曼璐为什么恨曼桢呢?因为曼桢过的是她本来该过的人生,她用自己的幸福换的是妹妹的幸福,可是妹妹却和她的初恋暧昧(在她的视角来看),就好像自己的人生是被妹妹偷走了

她俩的母亲才是真的气人,亲手送自己大闺女往风月场走,又配合大闺女把二闺女葬送在大闺女的前车之鉴上,这妈太绝了


我觉得是曼璐。曼桢觉得自己的姐姐妈妈都是不可理喻的,我们初读也是这么觉得。因为我们都有知识,有新思想。可是曼贞受教育,可以独立出去做事,自由的爱上自己喜欢的人,这些正是曼璐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的。曼璐曾说我牺牲自己培养出妹妹这样一个人,不见得让她再去做舞女。可见原本她就是打算牺牲自己一个人成全一家子的。但后来,自己年老色衰,已经栓不住祝鸿才,眼看著一家子没了财路,下面几个弟弟还没念完书,她才想起了妹妹,既然自己可以为家庭牺牲,妹妹为什么不行?再说明媒正娶让她做祝太太,比做舞女不是好很多吗?在曼璐的观念里,一家人活下去才重要,在那个面前爱情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当年她才离开了张慕瑾。

而曼贞呢?虽然她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一段自由的岁月,但在祝鸿才死后,她获得了重生。甚至最后还有个张慕瑾来到她的身边。而她和世钧也可以重新遇见,解开了误会。应该说作者还是偏爱她的。其实如果当初没有发生这一切,世钧和曼贞结了婚,就一定很幸福吗?也不见得,他们也许会成为俗世里一对活得很累的夫妻。世钧的父母对曼璐的偏见,会用有色的眼光看待曼贞,而祝鸿才不再给曼璐钱,一大家子的支出,几个弟弟的学费前途会都压在世钧和曼贞的身上,曼贞是个特别独立的人,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但世钧却是个容易和家庭妥协的人。是的他们之间肯定相爱,但是也避免不了争吵。而曼贞又是个非常固执的性格,可以为了几句吵嘴就扔掉戒指。也许最后为生活所累,消磨光了爱情,这样的事情不少见。也许还不如这样子,多年后的遇见,心里只有过去的美好留恋,无比惋惜的说一句,「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说到这就想起了曼璐的爱情,也有一出多年后的相遇。可是张慕瑾的反应呢?我觉得那是全书我最难过的一段描写。


曼璐。因为曼桢的恋人到了中年还对她念念不忘,可是曼璐的初恋豫瑾后来爱上了她妹妹,否定了之前的一切,击碎了她最初的纯真幻想。


一个冷峻孤傲的女子用她惊艳的笔触描绘了世间人性的丑陋和凄美。张爱玲冷眼旁观著繁华喧嚣的现实世界,她看得那样清澈透明,她用文字记录下了她对人性的顿悟,她的小说直击人心,至今仍然畅销不衰。

记得读张爱玲的原著《半生缘》还是几年前。「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面对著物是人非的现实,曼桢充满著无力感的哭喊,我深深地为他们命运多舛的爱情掩卷叹息。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也许是磁场的相互吸引,不知不觉中一个人就根植在你的心里。

记得那年初相遇,曼桢单纯娴静,世钧温文儒雅,两人心意相通互生欢喜。青葱岁月的爱情简单纯美没有利益权衡,他们没有因为家世悬殊产生对未来的忧虑只有美好的憧憬,他们爱的纯粹透明。

世钧因为误会吃醋,两人发生了矛盾嫌隙,世钧因为父亲病重还没有来的及见曼桢一面就匆匆赶回了南京。谁知道这匆匆一别就是两个人咫尺天涯。

姐姐曼璐为了栓住丈夫的心,趁机设计让祝鸿才强暴了曼桢,并把曼桢囚禁在祝公馆。曼桢陷入了无边的绝望之中,她听见世钧来祝公馆找寻她,她拚命的喊叫,可是没有人能听见。

咫尺之隔,世钧也无力救她于水火。世钧轻信了曼璐的谎言,以为曼桢嫁给了豫瑾,也许他们之间的爱情还缺乏坚定的信任吧。

世钧为了支撑家业回到南京后匆匆和不爱的大家闺秀翠芝结婚了。曼桢虽然柔弱却又是最坚强的,她拚命想著能见到世钧的信念支撑她熬过了非人的磨难,后来她为了孩子又回到了祝鸿才的身边,她平静的过著犹如一潭死水的生活,也许她的心已经凉了。

多年后,世钧才知道曼桢当年的遭遇,才知道彼此的误会。十四年时间抹不掉两人之间的爱,他们见面的一瞬就知道了彼此的爱,只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只能回到各自的轨道循环往复的生活。没有完美的结局,也许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真实的世界吧!

曼桢命运多舛值得同情,可是我觉得曼璐更具悲情。曼璐也曾天真无邪,也曾拥有纯美的爱情,可是她作为长姐要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不得不去做舞女。她穿著紫衣去和豫瑾道别时心中该有多么凄凉不舍。

她牺牲自己在欢场卖笑养活家人,可是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成为了家人的耻辱。年老色衰时,她以为嫁给祝鸿才就找到了依靠。她无法生子,为了栓住丈夫的心又设计害了曼桢的一生。她对曼桢的狠心也没能改变她最终悲惨的命运。她是可恨又让人可悲可叹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她沦为娼妓并不是她的错,她勇敢的追求爱情嫁给白景琦后得不到白家的认可,大宅门的歧视让她处境尴尬。白老太太葬礼时连猫都带孝,唯独没有她的位置。也许这是压垮杨九红心底良知的稻草,才有她把槐花逼死,偷抱外孙女的行为。

曼璐和九红一样都是可悲的,因为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她们自身的文化修养不足以帮她们找到救赎自我的出路。

曼桢和曼璐都是悲剧人物。曼桢还有世钧的爱是她的寄托,就像她给世钧信中说的「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曼桢终有好好活著的希望。!

豫瑾一直是曼璐灰暗世界的一丝光明,曼璐一直以为豫瑾还爱著她,当她穿这当年的紫衣去见豫瑾时,豫瑾击碎了曼璐所有的希望。曼璐连一丝爱都没有得到。曼璐比曼桢更具悲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