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付出却又被家人嫌弃。


可怜可爱可悲可叹。半生缘前期刚看我是同情加敬佩,觉得命运对她不公平,跟了一个又老又猥琐的老板,打了那么多次胎,还被他骂破鞋,但是她仍然乐观善良自强,为家庭奉献,后来看到她嫉恨妹妹,其实是理解的,自己做了那么多,把妹妹养的这么好,可是自己爱的男人却没有一个人爱自己,反而都把妹妹当成女神,鄙视自己,对她实在太不公平太残忍了。为了怀孕屁股被打成筛子,医院的医生跟护士还议论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特别心疼她。 但是对曼桢做的事情的确有些过分,觉得她心里一下子变得开始怨恨很多事情了,祝鸿才实在不是良人,把曼璐逼到了这个份儿上。最后她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去给每一个人道歉,求妹妹原谅,求妹妹照顾儿子,看到那些真的喉头哽咽,心里特别难过,特别心疼她,曼璐的这一辈子一直是为了家庭为了家人,只有那一次是为了自己,却失去了所有人的爱。死了之后,祝鸿才这个猥琐男才知道曼璐对他有多好,有什么用呢,曼璐临死之际祝鸿才还在骂她,蒋勤勤把曼璐演活了,一个风情万种坦诚直爽的让人又爱又心疼的女人。

微博上借的图,侵删。


小时候很讨厌曼璐,她是曼祯一生不幸的罪魁祸首

长大后非常同情她,如果她稍微自私一点,拒绝为了家人出卖自己,就不会是这个结局。

PS:家里对曼璐好的其实只有曼祯,然而曼璐祸害的也是曼祯。


曼璐可以说是那样一个时代的牺牲品,她为了家人牺牲了自己,为了自己牺牲了妹妹,我们甚至不能评判她是善是恶,只能说是新旧碰撞时期的牺牲品。


《半生缘》写得不止是爱情故事,更是那个一只脚已经迈入了现代,一只脚却还留在传统中的时代缩影。


张爱玲借助顾曼桢与沈世钧这两个主人公,带出了他们的家庭和朋友。比如曼桢做舞女的姐姐曼璐、靠投机生意赚钱的姐夫祝鸿才,以及世钧心比天高的朋友叔惠等等。


这些人,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上海,有小市民,有普通白领,有富家少爷,有舞女,也有投机者。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摩登的都市,也是新旧思想、新旧生活方式并行和碰撞最激烈的地方。


这些半新半旧的人,半新半旧的价值观产生的交集与冲突,让《半生缘》这部小说呈现出了比普通言情小说更复杂迷人的色彩,值得反复回味。

曼璐这个角色,她是全书中最戏剧化的一个角色,她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转折。


曼璐这个人非常复杂,一开始,她可以说是很无辜很不幸的。但很快地,她心里的恐惧和不甘就把她推向了恶的那一边。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讲讲曼璐的过往。就在世钧和曼桢因为曼璐的事起冲突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不体面的过往,给妹妹的婚姻之路造成了怎样的阻力。


对于她来说,做舞女,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一堆弟弟妹妹都还小。母亲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家庭妇女,一家孤儿寡母靠什么在大上海生存?只有靠她这个青春美貌的长女撑起来。


她为了家人牺牲了自己,包括放弃了和张豫瑾原先订下的婚事,下海当起了舞女。等到曼桢终于读完书可以出来工作的时候,曼璐已经人老珠黄,走起了下坡路。她的客人越来越少,档次也越来越低。对于曼璐来说,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就是上岸嫁人。她抓住所剩不多的姿色,嫁给了一个她原本瞧不上的投机商人祝鸿才。


祝鸿才跟曼璐结婚前,是有老婆孩子的,不过都扔在老家,他一个人在上海。祝鸿才原本没多少钱。但婚后,靠做投机生意很快发了财,人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在外面沾花惹草,有时候还对曼璐大打出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看上了曼璐的亲妹妹曼桢。


有一次,曼璐生病,曼桢去看她,祝鸿才回来后,见曼桢在家里,特地进屋前喷了大量的香水,让司机开车送曼桢回家。晚上回到家之后,祝鸿才跟曼璐谈条件,他说如果曼璐答应把曼桢弄来做他的姨太太,以后会加倍地对曼璐好。


曼璐气得要死,当下就拒绝了。但后来又发生了两件事,让曼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一是她因为以前打过胎,没法生孩子,祝鸿才总是在外面鬼混,两个人吵得很凶,曼璐担心自己迟早会被抛弃。母亲劝她说,哪怕是借腹生子呢,总要有个孩子来留住男人的心。


二是她无意中发现曾经的未婚夫张豫瑾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曼桢,这对曼璐来说是致命的一击。

曼璐的心里偷偷拿定了一个主意,她要用曼桢来拴住丈夫,挽回她的婚姻。既然她当初能为家人牺牲,曼桢为什么不能牺牲?一样的两姐妹,谁又比谁高贵了?


而这时的曼桢,还浑然不知,她为了维护姐姐刚刚跟世钧提出了分手。就在世钧负气离开后,曼桢就踩进了曼璐的陷阱,被祝鸿才强暴然后怀孕,圈禁了起来。


小说的情节到这里急转直下,曼璐从一开始那个不得已的牺牲者,变成了刻意把妹妹送给丈夫的作恶者。


这本是非常戏剧性的转变,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来说,曼璐「黑化」了。但张爱玲就是张爱玲,她把这个黑化的转折处理得十分可信。


为什么呢?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6 节内容

盐选专栏

姚谦精讲张爱玲:带你读懂女人心

姚谦 音乐人、作词人、作家

6 小节 | 1 小时

¥19.9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19-11-14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深情解读深情解读情感博主、书评影评人,公号:爱深情解读(XMS-2018Y)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面纱(XMS-2018Y)

如果一个女人,为了家庭付出太多,最后得到的却极少,甚至被误解,那种心情极其不好受,时间长了,就会心理失衡,心理扭曲。

人一旦心理扭曲,思想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便会做出非常人能理解的事。

张爱玲对人性的描写,总是那么尖锐,又那么到位,让人一看就觉得:哦,还真是这样。

总觉得这个人会变成这样,很正常啊,有果必有因。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改编的电视剧,我哭著看完。

当大家都觉得曼桢很可怜,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曼桢这个主角身上时,我却觉得大姐曼璐,才是真正可怜的一个。

如果说曼桢的后半生是被曼璐和姐夫祝鸿才毁了的话,那么,曼璐的前半生,却是被那个原生家庭毁了的。

原生家庭亏欠曼璐太多太多,多到让她从一个正常女子,逐渐变成了一个疯子,直到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原生家庭亏欠她的,她却让曼桢来补偿,这对曼桢来说不公平,可是,放在那个环境下想,曼璐除了能报复曼桢,却谁也报复不了。

曼桢,也是个可怜人。

曼璐为家庭付出太多,心理失衡坑害曼桢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女人,不该为了家庭,过于无私地奉献自己,当你付出时,请一定要留一点位置给自己,为自己活一次。

一:本该享受青春的年龄,却因家庭变故,挑起养家的大梁

若不是家庭遭遇变故,父亲中年早逝,曼璐作为家里的长女,本该享受青春年华,谈谈情说说爱的年纪,又怎么会被逼得走投无路,下海当舞女。

明明家里有奶奶有母亲,就算奶奶年老干不了什么活,可妈妈却正值壮年,明明可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却偏偏退缩,将养家的重担甩给一个才15岁的女儿。

试想,在那个旧上海,一个15岁的姑娘,能干什么,又如何挣钱养活六口人,后来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培养出两个大学生。

曼璐只能选择赚钱最快的方式:陪人跳舞。

曼璐,真的很伟大。

我一个女人,都为之动容。

英雄不问出路,这一做,就是十年。养著一家老小,还请保姆,将奶奶和妈妈,当成太太一样供著。

二:明明为家庭付出,牺牲自己,还要遭受家庭成员的曲解和羞辱

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真的替曼璐不值得,很痛心。

尤其是在看到曼璐跟弟弟伟民吵架的时候。

伟民瞧不起大姐的工作,羞辱她,说她给家里丢脸。

明明是曼璐辛辛苦苦挣钱养的家,供的他上学,换来的却是家庭成员的曲解和羞辱。

那一刻,曼璐很想一巴掌甩下去,可是终究还是忍了。

为什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能冲著大姐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为什么没有大人去阻止?

归根结底,还是奶奶和妈妈的包庇。

曼璐的奶奶,觉得自己的孙女沦为舞女,靠她用这种方式来生存,宁愿去死。

刚看的时候,我觉得老太太真的可以去死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很能理解那种心情,爱之深责之切,又无能为力,看到心疼的孙女为了这家用这种方式挣钱,还真不如死了。

再看看曼璐的母亲,既不心疼曼璐,也不好好教导儿子伟民,羞辱大姐已经不止一次。

说到底,还是这个当母亲的无能,既护不了家,也管教不了孩子,若不是母亲懦弱愚昧,是非不分,后来曼璐报复的时候,曼桢也不会惨遭侮辱。

一个家庭里,明明母亲才是儿女的坚强依靠,到了她那里,却反过来,成了悲剧的帮凶。

看得人好恨。有这样的母亲,还不如没有。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无法选择双亲。

三:为男人付出,为婚姻毫无保留地奉献,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

曼璐,一个付出型人格的女人,从小就学会了承担责任,挑大梁,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原生家庭,再也容不下她时,曼璐选择了结婚。

嫁给祝鸿才,原本是下下策,但万万没想到,祝鸿才替她挡了刀子,险些要了命。

曼璐感动了。

一个女人长时间付出,得不到关心和怜悯,男人稍微给她点甜头,这个女人,就感动得飘起来了,就以为男人对她是真爱。

曼璐,到底太缺爱了。

又怎么会想到,祝鸿才娶她,不过是利用她,想靠她的钱财翻本。

结婚前,身上存的五万块,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多了,全部给了祝鸿才还债,身上没钱了,又不得不二次下海,再次当舞女,这一出,没想到害了妹妹曼桢的婚事。

为男人付出的曼璐,不仅毁了自己的下半生,也害了妹妹曼桢的下半生。

四:临死前都还想著妹妹的婚事,一生为别人而活

曼璐太在乎别人了,因为失去太多,祝鸿才对于她来说,就像唯一的依靠和救命稻草一样。所以,她要紧紧地抓住。

哪怕祝鸿才根本不在乎曼璐,也没把她当成真正的「太太」来看待,甚至公然跟曼璐的死对头卿卿我我,完全不顾曼璐的感受,曼璐还是担心失去祝鸿才。

在婚姻中,付出太多,忘了爱自己的女人,可怜,也可恨。女人越在乎男人,男人越不在意女人,越要践踏女人的奉献。

可惜,曼璐到死,都没领会到这个道理。

祝鸿才嫌弃曼璐生不出孩子,彻夜不归。

曼璐担心自己祝太太的地位不保,担心失去自己唯一的依靠,于是,丧心病狂一般,将自己的亲妹妹亲手推到了祝鸿才的跟前,任由丈夫玷污曼桢。

曼桢的后半生,都被毁了。

沈世钧误以为曼桢回老家嫁人了,抛弃了他,心灰意冷地回南京老家跟石翠芝结了婚。这一别,就是好几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曼璐得了不治之症,得知自己命不久的时候,终于良心发现,知道自己错了,毁了妹妹。

于是,又拖著病体去南京找沈世钧,想跟他说清楚,当年一切都是因她而起,曼桢并没有嫁人,并不是不要他,希望沈世钧能够和曼桢重修于好。没想到却遭到沈家人的嘲讽和驱赶。

曼璐的一生,很短暂,每一个年龄段,都在为了别人而活著,仅有的一次为了自己,却没想到牺牲了妹妹的终生幸福。

曼璐这个角色,是个悲剧人物。倘若,十年舞女生活,为了养家,是迫不得已,那么,在结婚前,若不是太过于重感情,太过于相信祝鸿才,将自己的下半生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又怎么会毁了自己又毁了妹妹呢。

说到底,还是缺乏为自己而活的意识。

相比之下,曼桢虽可怜,却自我意识相当强烈,她在姐姐去世后,考虑到无人照顾儿子荣宝,决定跟祝鸿才结婚,但宁愿十年过著无性无爱的婚姻生活,也绝不让祝鸿才碰她一下。当抓到祝鸿才出轨的证据时,快刀斩乱麻地带著儿子离婚。

哪怕单过,也绝不屈就,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end-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面纱(XMS-2018Y)

如果一个女人,为了家庭付出太多,最后得到的却极少,甚至被误解,那种心情极其不好受,时间长了,就会心理失衡,心理扭曲。

人一旦心理扭曲,思想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便会做出非常人能理解的事。

张爱玲对人性的描写,总是那么尖锐,又那么到位,让人一看就觉得:哦,还真是这样。

总觉得这个人会变成这样,很正常啊,有果必有因。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改编的电视剧,我哭著看完。

当大家都觉得曼桢很可怜,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曼桢这个主角身上时,我却觉得大姐曼璐,才是真正可怜的一个。

如果说曼桢的后半生是被曼璐和姐夫祝鸿才毁了的话,那么,曼璐的前半生,却是被那个原生家庭毁了的。

原生家庭亏欠曼璐太多太多,多到让她从一个正常女子,逐渐变成了一个疯子,直到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原生家庭亏欠她的,她却让曼桢来补偿,这对曼桢来说不公平,可是,放在那个环境下想,曼璐除了能报复曼桢,却谁也报复不了。

曼桢,也是个可怜人。

曼璐为家庭付出太多,心理失衡坑害曼桢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女人,不该为了家庭,过于无私地奉献自己,当你付出时,请一定要留一点位置给自己,为自己活一次。

一:本该享受青春的年龄,却因家庭变故,挑起养家的大梁

若不是家庭遭遇变故,父亲中年早逝,曼璐作为家里的长女,本该享受青春年华,谈谈情说说爱的年纪,又怎么会被逼得走投无路,下海当舞女。

明明家里有奶奶有母亲,就算奶奶年老干不了什么活,可妈妈却正值壮年,明明可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却偏偏退缩,将养家的重担甩给一个才15岁的女儿。

试想,在那个旧上海,一个15岁的姑娘,能干什么,又如何挣钱养活六口人,后来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培养出两个大学生。

曼璐只能选择赚钱最快的方式:陪人跳舞。

曼璐,真的很伟大。

我一个女人,都为之动容。

英雄不问出路,这一做,就是十年。养著一家老小,还请保姆,将奶奶和妈妈,当成太太一样供著。

二:明明为家庭付出,牺牲自己,还要遭受家庭成员的曲解和羞辱

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真的替曼璐不值得,很痛心。

尤其是在看到曼璐跟弟弟伟民吵架的时候。

伟民瞧不起大姐的工作,羞辱她,说她给家里丢脸。

明明是曼璐辛辛苦苦挣钱养的家,供的他上学,换来的却是家庭成员的曲解和羞辱。

那一刻,曼璐很想一巴掌甩下去,可是终究还是忍了。

为什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能冲著大姐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为什么没有大人去阻止?

归根结底,还是奶奶和妈妈的包庇。

曼璐的奶奶,觉得自己的孙女沦为舞女,靠她用这种方式来生存,宁愿去死。

刚看的时候,我觉得老太太真的可以去死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很能理解那种心情,爱之深责之切,又无能为力,看到心疼的孙女为了这家用这种方式挣钱,还真不如死了。

再看看曼璐的母亲,既不心疼曼璐,也不好好教导儿子伟民,羞辱大姐已经不止一次。

说到底,还是这个当母亲的无能,既护不了家,也管教不了孩子,若不是母亲懦弱愚昧,是非不分,后来曼璐报复的时候,曼桢也不会惨遭侮辱。

一个家庭里,明明母亲才是儿女的坚强依靠,到了她那里,却反过来,成了悲剧的帮凶。

看得人好恨。有这样的母亲,还不如没有。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无法选择双亲。

三:为男人付出,为婚姻毫无保留地奉献,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

曼璐,一个付出型人格的女人,从小就学会了承担责任,挑大梁,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原生家庭,再也容不下她时,曼璐选择了结婚。

嫁给祝鸿才,原本是下下策,但万万没想到,祝鸿才替她挡了刀子,险些要了命。

曼璐感动了。

一个女人长时间付出,得不到关心和怜悯,男人稍微给她点甜头,这个女人,就感动得飘起来了,就以为男人对她是真爱。

曼璐,到底太缺爱了。

又怎么会想到,祝鸿才娶她,不过是利用她,想靠她的钱财翻本。

结婚前,身上存的五万块,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多了,全部给了祝鸿才还债,身上没钱了,又不得不二次下海,再次当舞女,这一出,没想到害了妹妹曼桢的婚事。

为男人付出的曼璐,不仅毁了自己的下半生,也害了妹妹曼桢的下半生。

四:临死前都还想著妹妹的婚事,一生为别人而活

曼璐太在乎别人了,因为失去太多,祝鸿才对于她来说,就像唯一的依靠和救命稻草一样。所以,她要紧紧地抓住。

哪怕祝鸿才根本不在乎曼璐,也没把她当成真正的「太太」来看待,甚至公然跟曼璐的死对头卿卿我我,完全不顾曼璐的感受,曼璐还是担心失去祝鸿才。

在婚姻中,付出太多,忘了爱自己的女人,可怜,也可恨。女人越在乎男人,男人越不在意女人,越要践踏女人的奉献。

可惜,曼璐到死,都没领会到这个道理。

祝鸿才嫌弃曼璐生不出孩子,彻夜不归。

曼璐担心自己祝太太的地位不保,担心失去自己唯一的依靠,于是,丧心病狂一般,将自己的亲妹妹亲手推到了祝鸿才的跟前,任由丈夫玷污曼桢。

曼桢的后半生,都被毁了。

沈世钧误以为曼桢回老家嫁人了,抛弃了他,心灰意冷地回南京老家跟石翠芝结了婚。这一别,就是好几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曼璐得了不治之症,得知自己命不久的时候,终于良心发现,知道自己错了,毁了妹妹。

于是,又拖著病体去南京找沈世钧,想跟他说清楚,当年一切都是因她而起,曼桢并没有嫁人,并不是不要他,希望沈世钧能够和曼桢重修于好。没想到却遭到沈家人的嘲讽和驱赶。

曼璐的一生,很短暂,每一个年龄段,都在为了别人而活著,仅有的一次为了自己,却没想到牺牲了妹妹的终生幸福。

曼璐这个角色,是个悲剧人物。倘若,十年舞女生活,为了养家,是迫不得已,那么,在结婚前,若不是太过于重感情,太过于相信祝鸿才,将自己的下半生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又怎么会毁了自己又毁了妹妹呢。

说到底,还是缺乏为自己而活的意识。

相比之下,曼桢虽可怜,却自我意识相当强烈,她在姐姐去世后,考虑到无人照顾儿子荣宝,决定跟祝鸿才结婚,但宁愿十年过著无性无爱的婚姻生活,也绝不让祝鸿才碰她一下。当抓到祝鸿才出轨的证据时,快刀斩乱麻地带著儿子离婚。

哪怕单过,也绝不屈就,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end-


凡事想著自己扛总有一天会出事的。

假设一件事,要是曼璐没做舞女,没去牺牲自己,曼帧也会辍学,大概也就遇不到沈,或者八成也看不上曼帧,大概我们就不会去那么恨曼璐了。

照片中的两个人,你说像姐妹也行,像母女也不过分吧。不是指年纪长相,在装扮上。

几乎所有人都在批判曼璐的恶毒,或者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无论是可怜还是恶毒之说,客观上都是人们不希望被放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如果说后半生是对曼帧的恶毒,前半生就是对自己的恶毒。

其实曼璐是有选择的,她跟曼帧不一样。而她又选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一条英雄主义的牺牲之路。以最大化牺牲自己以成全家人,才有了知书达礼,温柔贤惠的曼帧,还有一家人的小康。是她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对老公也是一样,永远活在别人的认同里。

没出嫁时全心全意顾家,出嫁了毫无原则保住婚姻。优秀坚强如她,如果前后半生,都能做自己,她一定会很幸福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