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一下优缺点:

优点:最常见、寿命很长很长。

缺点:因为暗淡能量低,所以宜居带(温度能让水保持液态的距离)很贴近恒星,会带来潮汐锁定(一个半球永远酷热白天,另一半球永远寒冷黑夜,温差走极端环境恶劣)和潮汐加热(经常地震、火山频发)。此外红矮星往往耀斑爆发强烈、活跃,那些辐射会危害生命乃至航天器。

结论,优缺点都非常突出,能延续文明但过的不舒服。


红矮星是质量在 [公式] 倍到 [公式] 倍太阳质量的恒星

它可以启动氢聚变,但由于质量还是不够,在中心的氢聚变殆尽后无法启动氦聚变

于是最终的归宿是氦白矮星

至于利用价值是不大的,因为它很暗,研究价值是不小的,毕竟是恒星的一个演化阶段


它们是地球文明的救星!

参考1:赫罗图

参考2:恒星演化图

根据上面的两幅图,随著时间的流逝,我们——作为智慧生命——能从哪里获取能量来源呢?

1.处于赫罗图最最最最最最右下的星云会各坍缩各的,产生最后一波新的恒星。

2.有些恒星的质量炒鸡大,这些恒星出生就飞速前往赫罗图的左上角,但很快就会把所有的燃料烧没,爬到了赫罗图的顶端。直到烧到铁,他们就进入了穷途末路:II型超新星爆发势必会发生了,在最后的爆炸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之后,他们就会成为一些几乎不能给我们供能的星云、中子星和黑洞。这就是恒星演化的第一分支。

超大质量恒星

3.还有些中等质量恒星(包括我们的小太阳~),他们出生时只能爬到赫罗图中间,之后慢慢燃烧,慢慢向赫罗图右上方衰老(成为红巨星),之后产生行星状星云,留下一颗光秃秃的白矮星核心。现在,它们也没有利用价值了。这就是恒星演化的第二分支。

4.渐渐地,主序带上的恒星由坐上到右下一个一个各散东西;或许总有一天,整个主序带被烧光,我们似乎就没有了能量来源,只能等著自生自灭了......

不!在主序带最右下的地方,那里的红矮星,几乎不会烧完——它们的质量小的可怜,但寿命大的惊人!它们将一直陪伴我们好几万亿年(而我们的太阳只陪了我们短短百亿年,中间相差几百倍,还是红矮星好~~),给我们的地球文明供给能源,时间之长,够烧没几百个太阳了

红矮星,我们未来的妈。_(:з」∠)_


红矮星是指质量在0.5个太阳质量以下,一直到恒星质量下限的恒星。

关于红矮星的形成与其他所有恒星的形成基本上是一样的,恒星通常都是源自星云之中,由星云的凝聚而逐渐形成了恒星。只是由于星云的总体质量、密度分布及附近有无其他引力源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恒星在形成过程中有微弱的不同。

恒星的质量上下相差比较巨大,我们根据计算和实际观测得知恒星质量的下限大约在0.08倍太阳质量附近。这是因为小于这个质量的恒星,其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不足以造成聚变反应,也就无法点燃能量的来源,所以不能算是恒星,只可以归到亚恒星或者行星的行列里。而恒星的上限,我们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质量的恒星位于大麦哲伦星系中,距离我们约16万光年,由于距离遥远,所以估算的质量为265~315倍的太阳质量。这个数值有待未来进一步确认,但是在宇宙中未必没有比这更大质量的恒星,只是由于大质量恒星寿命较短,可能早期形成的大质量恒星所剩无几了。

所以,无论质量大小,恒星的形成基本是一样的。但是,小质量的红矮星,却有著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超长的寿命。

我们知道,恒星的寿命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因为质量越大的天体,自身重力导致的内部反应越强烈,物质消耗也就越快,因此寿命就会越短。反而,质量小的天体,相对缓慢的消耗著内部的物质,寿命却远远长于大质量天体。

我们从理论公式和实际观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太阳质量作为标准,太阳的主序星阶段寿命为100亿年,如果一个质量达到1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寿命可能只有几千万年,而质量为太阳一半的恒星寿命则可达到180亿年。

因此,对于红矮星来说,往往寿命都在200亿年以上,甚至数百亿上千亿年的寿命,可以说,再过100多亿年,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天体都是红矮星了。

而对于未来的生命来说,红矮星将是给予生命能量的最佳选择。一方面是红矮星寿命超长,另一方面红矮星也是较为稳定的恒星。

因此,红矮星在遥远未来将成为那时生命最主要的依靠,也是主要能量来源。


我有一点不太明白,想请教各位知友:红矮星、红巨星、红超巨星都有一个红字,这个红是表示星光的颜色看起来红,还是星光的光谱有显著红移?或者是其它意思的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