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一下優缺點:

優點:最常見、壽命很長很長。

缺點:因為暗淡能量低,所以宜居帶(溫度能讓水保持液態的距離)很貼近恆星,會帶來潮汐鎖定(一個半球永遠酷熱白天,另一半球永遠寒冷黑夜,溫差走極端環境惡劣)和潮汐加熱(經常地震、火山頻發)。此外紅矮星往往耀斑爆發強烈、活躍,那些輻射會危害生命乃至航天器。

結論,優缺點都非常突出,能延續文明但過的不舒服。


紅矮星是質量在 [公式] 倍到 [公式] 倍太陽質量的恆星

它可以啟動氫聚變,但由於質量還是不夠,在中心的氫聚變殆盡後無法啟動氦聚變

於是最終的歸宿是氦白矮星

至於利用價值是不大的,因為它很暗,研究價值是不小的,畢竟是恆星的一個演化階段


它們是地球文明的救星!

參考1:赫羅圖

參考2:恆星演化圖

根據上面的兩幅圖,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作為智慧生命——能從哪裡獲取能量來源呢?

1.處於赫羅圖最最最最最最右下的星雲會各坍縮各的,產生最後一波新的恆星。

2.有些恆星的質量炒雞大,這些恆星出生就飛速前往赫羅圖的左上角,但很快就會把所有的燃料燒沒,爬到了赫羅圖的頂端。直到燒到鐵,他們就進入了窮途末路:II型超新星爆發勢必會發生了,在最後的爆炸綻放出絢麗的光芒之後,他們就會成為一些幾乎不能給我們供能的星雲、中子星和黑洞。這就是恆星演化的第一分支。

超大質量恆星

3.還有些中等質量恆星(包括我們的小太陽~),他們出生時只能爬到赫羅圖中間,之後慢慢燃燒,慢慢向赫羅圖右上方衰老(成為紅巨星),之後產生行星狀星雲,留下一顆光禿禿的白矮星核心。現在,它們也沒有利用價值了。這就是恆星演化的第二分支。

4.漸漸地,主序帶上的恆星由坐上到右下一個一個各散東西;或許總有一天,整個主序帶被燒光,我們似乎就沒有了能量來源,只能等著自生自滅了......

不!在主序帶最右下的地方,那裡的紅矮星,幾乎不會燒完——它們的質量小的可憐,但壽命大的驚人!它們將一直陪伴我們好幾萬億年(而我們的太陽只陪了我們短短百億年,中間相差幾百倍,還是紅矮星好~~),給我們的地球文明供給能源,時間之長,夠燒沒幾百個太陽了

紅矮星,我們未來的媽。_(:з」∠)_


紅矮星是指質量在0.5個太陽質量以下,一直到恆星質量下限的恆星。

關於紅矮星的形成與其他所有恆星的形成基本上是一樣的,恆星通常都是源自星雲之中,由星雲的凝聚而逐漸形成了恆星。只是由於星雲的總體質量、密度分佈及附近有無其他引力源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恆星在形成過程中有微弱的不同。

恆星的質量上下相差比較巨大,我們根據計算和實際觀測得知恆星質量的下限大約在0.08倍太陽質量附近。這是因為小於這個質量的恆星,其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不足以造成聚變反應,也就無法點燃能量的來源,所以不能算是恆星,只可以歸到亞恆星或者行星的行列裏。而恆星的上限,我們目前已發現的最大質量的恆星位於大麥哲倫星系中,距離我們約16萬光年,由於距離遙遠,所以估算的質量為265~315倍的太陽質量。這個數值有待未來進一步確認,但是在宇宙中未必沒有比這更大質量的恆星,只是由於大質量恆星壽命較短,可能早期形成的大質量恆星所剩無幾了。

所以,無論質量大小,恆星的形成基本是一樣的。但是,小質量的紅矮星,卻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那就是超長的壽命。

我們知道,恆星的壽命是由其質量決定的。因為質量越大的天體,自身重力導致的內部反應越強烈,物質消耗也就越快,因此壽命就會越短。反而,質量小的天體,相對緩慢的消耗著內部的物質,壽命卻遠遠長於大質量天體。

我們從理論公式和實際觀測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太陽質量作為標準,太陽的主序星階段壽命為100億年,如果一個質量達到1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其壽命可能只有幾千萬年,而質量為太陽一半的恆星壽命則可達到180億年。

因此,對於紅矮星來說,往往壽命都在200億年以上,甚至數百億上千億年的壽命,可以說,再過100多億年,宇宙中的絕大多數天體都是紅矮星了。

而對於未來的生命來說,紅矮星將是給予生命能量的最佳選擇。一方面是紅矮星壽命超長,另一方面紅矮星也是較為穩定的恆星。

因此,紅矮星在遙遠未來將成為那時生命最主要的依靠,也是主要能量來源。


我有一點不太明白,想請教各位知友:紅矮星、紅巨星、紅超巨星都有一個紅字,這個紅是表示星光的顏色看起來紅,還是星光的光譜有顯著紅移?或者是其它意思的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