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

有些父母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孩子看課外書是看「閑書」,覺得只有聽寫、背誦、寫作文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而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

在這個方面,特級教師竇桂梅堪為典範:她所帶的一個班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詞,1000多個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很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在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時,也總提到閱讀的重要意義。

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的獲得者曹文軒在結束華盛頓大學的演講後,主持人問他:「你的童話作品是怎麼寫出來的?」他如是回答:「因為我有15年的哲學閱讀史,這些哲學文獻沉入我的靈魂裏、血液裏,文學創作的時候,自然就流淌出來了。」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

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和各種名人對話。

目前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進行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閱讀的難度、深度、廣度將全面升級,「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今年九月份曾發聲:再不閱讀,孩子連高考卷子都做不完!

所以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現在孩子不閱讀,未來可能都應付不了考試!

抓住孩子閱讀關鍵期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自然界的所有動物,包括人,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都有一個發育計劃時間表。在哪一個階段哪些技能先發育,哪些技能後發育,都是有規律的。

如果錯過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再對孩子實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許多。

舉個例子:有一個印度男孩在幾個月大的時候被狼叼去,8歲時才被人從狼窩中救出來。由於多年來與狼生活在一起,錯過了學習語言、行走、運動等技能的關鍵期,他不會走,不會用手拿東西,只會爬。

即使有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施以專業的救治、矯正,仍然收效甚微。一個簡單的站立他學了2年時間,走路學了6年時間。17歲臨死時才學會了十幾個單詞,智力僅相當於4歲的孩子。原因就在於他錯過了關鍵的學習期。

每一個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都應意識到,把握住了「關鍵期」,教孩子就會事半功倍,錯失了「關鍵期」再教孩子,就會事倍功半。

因此,下面千媽和大家分享發展孩子閱讀能力的兩個關鍵點,希望父母們都能及時抓住。

  • 閱讀能力轉折點

小學三年級是孩子從「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逐漸過渡到「通過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的階段,是閱讀能力轉折點,在這之前系統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極為重要!

在低年級閱讀啟蒙中落後的孩子,因為不愛閱讀、沒有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隨著年齡增長,他們與同齡人的閱讀能力差距漸漸增大。

從四年級開始,無論是文學、數學、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所有科目都需要孩子具備良好的閱讀流利度與較強的獨立閱讀理解能力,否則連課本與習題都看不懂,更談不上吸收與消化知識。

錯過了小學三年級前的學習階段,孩子會陷入「英文閱讀的馬太效應」,大約只有13%非常努力的學生才能掙扎著從中逃離! 家長和孩子會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那什麼是英文閱讀的馬太效應呢?

馬太效應簡單概括的話就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1983年,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學教授基思·斯坦諾維奇借用了「馬太效應」解釋他發現的:早期英文閱讀能力的差距導致孩子間成績差距進一步拉大的現象。

啟蒙階段閱讀能力越強,孩子隨後的學習能力越強;到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之前還沒有打下良好閱讀基礎的孩子,在學習其他技能方面終身會面臨挑戰和困擾。

斯坦諾維奇說:「閱讀能力增長緩慢,會導致孩子在認知、行為和動機方面負向累積,會阻礙孩子學術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並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孩子在更多的認知和行為領域表現會越差。

△閱讀的馬太效應

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喜歡閱讀的孩子傾向於閱讀更多。 閱讀有助於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讀者,進一步增進了他們享受閱讀的過程。以這種方式,孩子自己創造出了一個閱讀的良性循環。

△馬太效應:好的越好

閱讀基礎差的孩子往往討厭閱讀,憎惡閱讀往往會讓他們閱讀次數較少,而閱讀次數少阻礙了他們閱讀能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使他們在學校裏變得更加沮喪。在沒有教師或家長幹預的情況下,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的孩子很可能面臨嚴峻的未來 。

△馬太效應:差的越差

  • 黃金閱讀期

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過程之後,在小學中年級(三~四年級),孩子進入到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因此,在閱讀黃金期內,如果孩子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能為他今後高效的學習能力和健全的三觀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父母應如何做?

有一些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英文閱讀,早早參與孩子的閱讀啟蒙,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書籍和閱讀輔導,要求孩子在家每天閱讀二十分鐘。這些孩子的英文能力越來越好,到三年級時部分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有可能達到GE5.0(美國小學五年級平均閱讀水平),有的甚至達到GE9.0。啟蒙越早,孩子與美國同齡學生的差距越小。

△美國小學三年級學生英文閱讀能力分佈

然而,這些重視英文閱讀的家長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家長並沒有認識到早期英文閱讀啟蒙和後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沒有付出時間與精力。

所以請家長們認真思考一下:當你的孩子與那些具有良好英文閱讀能力的孩子在同一個班時,他將面臨什麼樣的學業壓力與挑戰?

對於如何幫助孩子把握閱讀關鍵期,千媽在這裡給大家兩點建議:

  • 英語啟蒙越早越好

我們說英語啟蒙越早越好,可能有些家長擔心太早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孩子會跟母語混淆或者壓力太大,其實不必太擔心,這個觀點是有科學研究證實的。

美國著名的語言聽說及學習研究專家帕特里夏·庫爾(Patricia Kuhl)教授及其團隊通過精巧的室內試驗和腦部掃描,發現嬰兒和孩子是語言天才,具備成人無法複製的高效的語言學習能力。

在雙語環境下生活的嬰兒,會用大腦的不同區域對兩種語言都作出反應。研究還發現,0~7歲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7歲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

如下圖所示,橫軸代表孩子的年齡,縱軸代表孩子習得第二外語的能力。

△語言學習關鍵期

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儘早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具體來說,自出生開始就應給孩子開始磨耳朵(聽英文歌曲與童謠)、親子共讀英文繪本,四歲開啟自然拼讀學習與英文閱讀啟蒙,五至九歲系統地進行英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十歲後讓孩子具備獨立英文閱讀能力並運用這種能力去習得其他的知識。

  • 培養孩子自由自主的閱讀

著名二語習得研究專家克拉申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提出「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是提高語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那麼,

什麼是自由自主閱讀?

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簡稱FVR)是無壓力閱讀,為了興趣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

FVR不僅僅對學習母語有幫助,也是讓外語能力登峯造極的方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相比,自由自主閱讀是唯一能同時使人樂於閱讀,熟悉正確拼寫,建立足夠辭彙,增進語法能力,以及培養寫作風格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自由自主閱讀?

1. 每天做一點,而不是一週一次做很多(分散時間,而不是過於集中)。真正有效的閱讀應該是每天都來進行的。如何幫助孩子從日常的學習中擠出時間來閱讀,這要看父母的智慧了~

2. 少一點會更好,比你期待孩子能堅持的時間再短一些。如果你覺得他們能坐下來堅持讀15分鐘,那就讀10分鐘。比起在乎孩子閱讀時間長短,而要在乎孩子的效率。閱讀也需要常常有一點「飢餓感」,實際上真正「飢餓」的孩子會想方設法擠時間獲得滿足。

3. 閱讀後的任務要求降至最低。只要有適合的條件(充分的、可接觸的能激發閱讀興趣的資源;學生具備足夠的閱讀能力),僅僅鼓動學生們去閱讀就能奏效。

教育從來不是一件易事,需要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付出精力,關注孩子的點滴成長。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父母們都能意識到閱讀對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幫助孩子抓住閱讀關鍵期,成就美好的未來!


你先想想,所謂的「閱讀習慣」是越早養成越好嗎?

你理解的「閱讀能力」是怎樣的概念?

兒童早期的「閱讀」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可曾想明白過?

對於幼兒來說,

是生活體驗更重要?

還是閱讀訓練更重要?

明說吧,我父母家好歹算個高知家庭,我爹從小是對我煞費苦心地讓我看書,當然我是有閱讀能力的。

但如今我兒子五歲半,才開始緩慢培養他的閱讀能力,我一點也不急啊。

不愛看繪本?隨便!

帶娃體驗世界更重要,用感官體驗和總結生活感受和經驗,比看書這「二道販子」更對娃兒好。


可以下載一個喜馬拉雅之類或者凱叔講故事的app,專門有講睡前故事。我用的喜馬拉雅


親子共讀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3000萬辭彙鴻溝」(The 30 Million Word Gap)這一著名概念,來源於美國學者Betty Hart和Todd R. Risley的長期追蹤研究,在美國教育界引起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孩子滿3歲,同伴之間的辭彙量可能相差了三千萬。而且,就算這些孩子在進入學校教育後進行辭彙的惡補,這種鴻溝也很難填平。

差異的產生絕非一蹴而就,是來自兒童從出生,一點一滴日常生活經驗的累積。同時,作為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養成閱讀地習慣,並身體力行地參與到親子閱讀當中。

不同家庭環境下孩子的辭彙量對比表

此外,這項研究還表明:家長跟孩子的互動交流方式塑造了孩子的未來。

未來的「窮孩子」是因為家長用了大量的祈使句跟孩子交流,即只跟孩子說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未來的「富孩子」,家長的教育方式有三點不同:第一是飽含關切,第二是雙向互動,第三是辭彙豐富。

祈使句式的交流造就了未來的「窮孩子」,飽含關切、雙向互動、語彙豐富的交流造就了未來的「富孩子」。

與孩子交流時使用的辭彙量,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財富量,而階層就是這樣形成和固化的。

可以說,「3000萬詞」纔是決定孩子未來輸贏的「起跑線」。

親子共讀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從胎教開始,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親子共讀了。親子共讀的優勢非常多。

首先,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它構造了大腦的連接,提升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其次,從孩子的語言發展來講,它是語言發展和長期閱讀成就的基礎,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專註力,還能激發孩子學習動機。

分年齡段科學引導,正確打開親子閱讀

烏特·哈赫曼在《德國閱讀測量尺》中指出,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建議和家長需要明確的信息。

因此,作為家長,在引導孩子愛上閱讀時,要使用科學合適的方法,纔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閱讀力」,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2到3歲是孩子語言的爆發期,所以親子共讀對孩子語言發展的積極影響是非常大的。

這個時候,我們要尊重孩子喜愛的主題,然後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來給孩子選書,特別是在選書的過程中要給孩子極大的自由和選擇的權利,不必拘泥於專家的書單。此時,敘事性的繪本是比較適合的。

同時,家長在選書要注意一點,即不要過分在意國外的童書。雖然很多繪本都獲得了國際性的大獎,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是由於中外語言具有差異性,繪本在翻譯時會有較大的出入,比如原先英語中押韻的地方翻譯成中文後會變得拗口,這樣也就失去了對孩子語言發展的適宜性。

因此,從語言的輔助力度和它的文學性來講,家長還是應該有意識地選擇經典的、原創的中文繪本,這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更有意義。

3歲

閱讀建議:

書對孩子學習語言有著積極影響作用。每個孩子已有自己喜愛的主題。

家長必知信息:

家長們在孩子睡前為他們朗誦。

推薦書單:

《大衛,不可以》、《猜猜我有多愛你》、《誰藏起來了》、《我就是想要幹壞事》、《小蝌蚪找媽媽》等。

4歲

閱讀建議:

孩子能把書中的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家長應當觀察孩子的心理活動、願望和愛好。

家長必知信息:

家長們時時關注兒童圖書館的活動信息。

親子閱讀21天挑戰,培育孩子閱讀習慣

這21天,每一天都有不一樣的小任務。希望通過這樣的挑戰能夠幫助養成親子共讀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親子共讀21天挑戰安排表

如果是已經養成共讀習慣的家長們,也可以通過這21天的挑戰給自己的閱讀過程增加一些小樂趣和新鮮感,有效提升親子關係和培養孩子的「閱讀力」,為孩子日後的閱讀素養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高質量的陪伴與互動才能全面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

作為一個明智的家長,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給予孩子愛的陪伴,更要和他們產生良性的互動:用心聆聽、充分尊重、多加肯定、注重情感和語言的深度交流。

欲瞭解更多不同年齡段親子閱讀的科學方法,可以點擊收穫更多~

博實樂在線:親子閱讀,如何跨越「3000萬辭彙鴻溝」??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博實樂在線】彙集全球頂尖教育資源,提供優質線上課程,主題涵蓋大咖直播、家庭教育、語言培訓、素質教育、留學規劃等,一站式滿足學習需求,讓萬千孩子和家長隨時隨地暢享海量精品課程。

編輯於 2020-04-2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薈聲APP薈聲APP專註繪本和親子閱讀/公眾號:薈聲(huisheng-app)

首先我們一起來拆解一下問題中的關鍵詞:

·孩子三歲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徵——好動、精力旺盛、注意力難集中

·一歲四個月的弟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徵——理解能力不強、好奇心重、對周遭的事物感興趣

·閱讀習慣:幼齡時期的孩子因為以上特點,很難自主養成閱讀習慣,需要家長耐心與他們進行親子閱讀,通過家長的引導,讓他們養成閱讀習慣。

·沒時間看:不太清楚題主的「沒時間」是有多忙,但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如果孩子的閱讀習慣沒有正確培養起來,買再多的繪本故事都是徒勞無功的。而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家長引導培養,所以這就需要家長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來「配合」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有句話說得很好:時間就像海綿一樣,擠擠總是有的。

雖然不清楚題主到底有多忙碌,但我認為,「能留給孩子多少時間」都是事在人為。像很多需要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家長,也會盡量抽出時間跟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和親子活動。拿親子閱讀來說,或許這段過程只有短短几分鐘,但這個過程是「有」還是「沒有」,對於孩子的影響太大了。

孩子的每個好習慣都不是靠小孩自己就能養成的,而是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當你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到後面他們進行自主閱讀就沒那麼困難了,如果引導得好的話,年紀大的孩子還能模仿家長跟弟弟一起閱讀呢。

如果實在是連這點時間都抽不出,或者題主可以讓孩子在薈聲APP上面看大家講繪本故事,先激發孩子對閱讀繪本故事的興趣,再進一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歡迎使用【薈聲】APP並關注【薈聲】公眾號,為改進我們的產品提供寶貴意見

發佈於 2020-04-2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Xiaonan HuangXiaonan Huang用戶研究,設計研究,早期教育

如果家長沒時間給孩子閱讀的話,建議還是盡量幫助孩子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1、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時間,比如飯後或者睡前一小時;

2、可以利用其他播放途徑代替父母朗讀,例如喜馬拉雅電臺上面有很多故事,可以尋找和家裡繪本對應的故事,然後提前準備好,讓老人幫忙播放器,孩子可以看著繪本聽;百度網盤資源也很多,可以利用起來;主要的是靠父母提前準備,有人幫忙操作。

3、購買點讀筆,盡量買可以兼容繪本數量多的點讀筆,讓大孩子自己使用在看繪本上,小的可以聽;

4、培養孩子溝通能力的話,可以在父母和孩子有空時間,比如喫飯的時候,聊一聊前一天聽到的故事,說說感想。


首先我們一起來拆解一下問題中的關鍵詞:

·孩子三歲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徵——好動、精力旺盛、注意力難集中

·一歲四個月的弟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徵——理解能力不強、好奇心重、對周遭的事物感興趣

·閱讀習慣:幼齡時期的孩子因為以上特點,很難自主養成閱讀習慣,需要家長耐心與他們進行親子閱讀,通過家長的引導,讓他們養成閱讀習慣。

·沒時間看:不太清楚題主的「沒時間」是有多忙,但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如果孩子的閱讀習慣沒有正確培養起來,買再多的繪本故事都是徒勞無功的。而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家長引導培養,所以這就需要家長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來「配合」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有句話說得很好:時間就像海綿一樣,擠擠總是有的。

雖然不清楚題主到底有多忙碌,但我認為,「能留給孩子多少時間」都是事在人為。像很多需要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家長,也會盡量抽出時間跟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和親子活動。拿親子閱讀來說,或許這段過程只有短短几分鐘,但這個過程是「有」還是「沒有」,對於孩子的影響太大了。

孩子的每個好習慣都不是靠小孩自己就能養成的,而是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當你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到後面他們進行自主閱讀就沒那麼困難了,如果引導得好的話,年紀大的孩子還能模仿家長跟弟弟一起閱讀呢。

如果實在是連這點時間都抽不出,或者題主可以讓孩子在薈聲APP上面看大家講繪本故事,先激發孩子對閱讀繪本故事的興趣,再進一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歡迎使用【薈聲】APP並關注【薈聲】公眾號,為改進我們的產品提供寶貴意見

發佈於 2020-04-2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Xiaonan HuangXiaonan Huang用戶研究,設計研究,早期教育

如果家長沒時間給孩子閱讀的話,建議還是盡量幫助孩子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1、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時間,比如飯後或者睡前一小時;

2、可以利用其他播放途徑代替父母朗讀,例如喜馬拉雅電臺上面有很多故事,可以尋找和家裡繪本對應的故事,然後提前準備好,讓老人幫忙播放器,孩子可以看著繪本聽;百度網盤資源也很多,可以利用起來;主要的是靠父母提前準備,有人幫忙操作。

3、購買點讀筆,盡量買可以兼容繪本數量多的點讀筆,讓大孩子自己使用在看繪本上,小的可以聽;

4、培養孩子溝通能力的話,可以在父母和孩子有空時間,比如喫飯的時候,聊一聊前一天聽到的故事,說說感想。


如果家長沒時間給孩子閱讀的話,建議還是盡量幫助孩子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

1、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時間,比如飯後或者睡前一小時;

2、可以利用其他播放途徑代替父母朗讀,例如喜馬拉雅電臺上面有很多故事,可以尋找和家裡繪本對應的故事,然後提前準備好,讓老人幫忙播放器,孩子可以看著繪本聽;百度網盤資源也很多,可以利用起來;主要的是靠父母提前準備,有人幫忙操作。

3、購買點讀筆,盡量買可以兼容繪本數量多的點讀筆,讓大孩子自己使用在看繪本上,小的可以聽;

4、培養孩子溝通能力的話,可以在父母和孩子有空時間,比如喫飯的時候,聊一聊前一天聽到的故事,說說感想。


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閱讀習慣亦是如此。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閱讀也是如此,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孩子小,自己是沒有辦法養成閱讀習慣的,剛開始的適合必須要加上引導,逐漸養成閱讀習慣,哪怕每天只有半個小時或者10分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莎士比亞:「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弗·培根:「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愛迪生:「讀書對於智慧,也象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這些名人名言既道出了書的重要作用,又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如果我們想要獲取知識,變得更加有智慧,那就多讀書,而且多讀好書,能從小就開始培養閱讀更好。

對於閱讀,有的人會說,我天生不喜歡閱讀,我家人都沒有閱讀的習慣。或者又有的說,我知道多讀書好啊,可我讀不進去,看不下去......

俗話說三歲看老,作為父母,如何讓孩子從小就喜歡上閱讀?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讀書吧,應該成為新生父母們家庭育兒的一種常見方式,將給孩子讀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

非洲女作家丹比薩·莫約在《援助的死亡》中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原文: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10 years ago.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

一、0-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中關於「大腦的早期發育」指出,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觀點,即孩子的大腦完全由父母雙方的基因遺傳決定。打個比方,如果母親是一名出色的藝術家,那麼孩子長大後很可能也展露出同樣的藝術天賦。基因遺傳確實對孩子的技藝和能力有決定性作用,但是最新研究發現,成長環境所起的作用同樣重要。

也可以這麼說,遺傳因素與成長環境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孩子哪怕是上早教中心了,但這並不是孩子成長環境的唯一場所,孩子成長環境更多的是孩子長時間所處的環境和所面對的人。因此,家庭環境可能佔比會更大。

我們都知道嬰兒的內心其實是比大人簡單得多,但我們卻並不知道嬰兒大腦的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嬰兒的大腦每秒有700多次神經互聯或突觸形成。

神經學家非常關注孩子出生到3歲這段時間,他們發現孩子出生後最初幾天、最初幾個月和最初幾年的經歷體驗都對大腦發育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這3年中,人類的大腦學習潛能處於巔峯。孩子們不僅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速度非常驚人,而且還會逐漸建立思維、反應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

就是以「孩子為中心」,提供適合於孩子發育、興趣和人格發展的學習機會。比如:均衡的營養、家庭溫暖、尊重和愛護家人;快樂的遊戲時間;全家一致的正面引導;語言鼓勵;讀好書或聽家長讀好書;可刺激大腦活動的音樂;探索周邊環境並從中學習的自由等等。

二、創造適宜的閱讀環境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中反覆強調0-3歲孩子刺激大腦發育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與孩子說話,給孩子講故事,與孩子讀書。

開展親子閱讀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語言環境以及閱讀環境,在一天天溝通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如何溝通交流,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習慣。

因此,父母和其他看護人員與孩子之間面對面交流,從嬰兒時期就給孩子讀書,都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大腦發育。盡量多與孩子互動,和他聊天、讀書、聽音樂、畫畫、一起玩......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關注到孩子的想法和興趣,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很特別、很重要。

越來越多的行為研究都揭示出環境對塑造孩子一生有著什麼樣的作用。如此說來,選擇適合孩子讀物,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閱讀環境,能夠成為激發孩子大腦的學習潛能,刺激大腦發育,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方式。

我是榮媽,家有5歲男孩,分享育兒,讀書,成長故事,與孩子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感謝你的喜歡與關注。


每天十幾分鐘就可以呀!習慣時養成的!養成了玩那就是玩,如果能堅持住親子閱讀,那麼今後的自主閱讀也不會很費事兒!不要到時候又要埋怨不愛學習,其實基礎都是在小時候打下的


父母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十幾分鐘就可以呀!哪怕是一小節故事情節,習慣是養成的,一定要堅持親子閱讀,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想像創造力,媽媽很喜歡買繪本,白天沒時間陪孩子讀也要堅持睡覺前和孩子看看繪本,一般小朋友對繪本對故事都是有濃厚興趣的。像我爸爸 我媽媽繪本,都是很好增進孩子與父母感情的


時間嘛是擠出來的。有時候可以拿著繪本讀,有時候可以沒有繪本直接講故事。有時候可以用手機或者廣播放聽過的或者沒聽過的故事。為什麼說聽過的或者沒聽過的,聽過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尋找認同感,有一種哦,我知道呢,這種雀躍和小自信。沒聽過的,可以讓孩子有種新鮮感。

至於孩子媽很喜歡買繪本,有沒時間陪孩子共讀,那麼問題就來了,難道繪本囤著能增值,傳代?可不可以理解為一種該剁手的購買慾?

其實如果不是過多的涉獵成人世界,一般小朋友對繪本對故事都是有濃厚興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