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或者说,是否已经性能过剩。

请各位答主看题!看题!看题!

更新:

1.不接受「相机性能没有超越物理极限所以没超过实际需求」等类似回答;

2.「一般摄影爱好者」指拥有/长期使用并熟悉(包括但不仅限)一台相机,并有一定作品产出(包括但不仅限一幅照片/包括但不仅限一段视频)的摄影爱好者,可以作为主力工作的辅助,但不以摄影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包括职业键盘摄影师,不包括KOL。

3.「实际需求」不是「无理要求」。


对于相机的需求:

而现实情况,好像是这样的。

当前的相机既没有满足一般爱好者,也没有满足专业摄影师的需求,而且在我看来,有一部分所谓的「伪需求」。厂商倒是不余遗力的加上了。

我们来讨论几种情况。

对焦。

一般爱好者有可能对器材,还有对焦系统的不了解,不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取哪种对焦模式,而专业的摄影师,对这些知识应该是了若指掌的,进而采取合适的对焦策略。

比如大学的时候,我跟同学一起去拍一场自行车比赛的活动,我很清楚的知道,要用伺服对焦,要注意预判运动位置。而我同学拿起相机就咔咔咔的拍。

虽然当时我的相机还不如他的(我450D,踏5D2),但是成片率明显比他高。

从这个角度上说,除了那些体育或者生态摄影师等,一般爱好者对于高效,无脑,先进的对焦系统更加迫切。

高感。

更高的可用高感也许是大家都需要的。

但是一般爱好者有可能没有专业摄影师那样的稳定系统,照明系统,所以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只能依靠相机本身性能去拍摄,所有有可能他们实际对于高感的需求会很高。

毕竟,拍好照片的前提是「拍到」。

像素。

这个没啥好讨论的。

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的相机,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并不是制约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够用了」。

毕竟,你用一个高像素机器,没有个好电脑,那简直心塞啊。反正大家拍的照片,绝大多数都用来发朋友圈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色彩滤镜,HDR,智能优化什么的,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那简直就是多多益善了。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用户来说,我相信,转盘上的,P ,Auto,这类的档位他从来都没有用过。

最后。

需求从来不会被满足的,又何谈超过呢。

&>&>更多关于『摄影』的回答/文章&


爱好者的需求其实一直没有被满足,一般的爱好者的需求是什么?

一看某某照片,卧槽,拍的真好,一看是单反拍的,马上产生第一个错觉:买个单反就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马上花钱,一般买个apsc画幅机和套头入门,产生第二个错觉:我买了单反就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到手了,说明书这么厚?不看!有自动挡,赶紧就啪啪啪,一看,拍的都是啥玩意儿,上网一问,原来是镜头不行,机子也不是全幅,还等著干啥呢,花钱呗,产生第三个错觉:我拍不好是因为器材没到位。

全幅和大三元就位了,啪啪啪一看,还是拍的一塌糊涂,上网一问,原来这是光圈这是快门....单反吧潜水一个月,技术没学到,说起器材头头是道,好歹也成了单反吧三条恶狗,大光圈虚化狗,黑白人文狗和lr预设狗,产生第四个错觉:自己拍的好像还挺好的,有摄影师潜质。

自我感觉良好,经常发些照片去蜂鸟和无忌看著好几页「学习好友佳作」的回复沾沾自喜,加了几个qq群平时互相吹捧,有一天看到华为p20pro秒杀单反的帖子,赶紧上去喷一句,手机也想秒单反?垃圾。然后一看p20pro拍的夜景,心里想:妈的,咋拍的比我还好。

爱好者需求就是全自动,轻便,便宜,拿著外形符合装逼标准,拿起来就自动感应对焦,脑电波控制全自动参数控制,后台自动后期,手机同步朋友圈发布,现在的摄影器材还差得远。


这个问题,提得有问题。

「一般爱好者的实际需求」,这个事儿有问题。他们的实际需求,是他们自己定义的,还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摄影过来人从摄影的角度定义的呢?

不过答案倒都倾向于一个,就是不仅没超过,还永远会不够下去。

如果是他们自己定义的,那么,大多数现有器材对于大多数现在的爱好者来说都远远不够用。他们的实际需求是,来一套器材,解决掉所有的他们对于摄影的YY;比如,凡是自己看到且喜欢的片儿,自己只要拿起相机咔嚓一下就也能拍出来。技巧?还要人去学技巧的相机能叫做好相机么,那肯定是相机的能力还不够嘛。

如果从摄影的角度出发呢?实际上大多数爱好者是不知道自己要拍啥、知道自己要拍啥也不知道怎么拍才最恰当的,相机越好、意味著拍摄的可能性越大,在已知的可能影响最终照片好坏的因素上至少又多一个优势。但他们真心不能理解,相机在摄影中承担的只是基础工作里的一小部分。

所以,至少从俺自己身边朋友们的观察,真是从事摄影艺术创作、能够在摄影艺术领域里交出一些作品闯出一些名堂的,作品出自什么器材真不多重要(以大画幅胶片创作的人另说),相机更替的频率反而比较低。从事商业、新闻类摄影的职业摄影师一般会比较勤于更换设备,一方面他们要求当时最强的性能,另一方面他们的器材损耗很大。而业余爱好者们却成为实际上的器材跟风者,尽管他们换下来的器材还往往很新、而从来没往任何展厅挂过片子。

玩具总是越新的越好;实际需求是好玩么,好玩永无止境。用得趁手、够用就行,那是工具的概念了。


作为CKPA(中国键盘摄影师协会)的荣誉会员,我表示最新发布的摄影器材确实已经超出一般摄影爱好者的世纪需求了啊,动辄就4000w、5000w甚至1亿像素的机器确实是有点用不上。

这是2013年用50D拍的照片,机器不到2000w像素,不是全画幅,也不谈啥动态范围……

这是14年用6D拍的刘同学,换全画幅了,像素过2000w了,对焦速度和宽容度嘛,我们不谈这个问题……

这是16年冬天拍的刘同学,索尼A7M2,像素也是2000出头,宽容度和对焦速度比6D好一些

这是2017年夏天用黑卡5拍的刘同学,1寸底

同样是2017年的那天,用5D4拍的刘同学,算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佳能全画幅的看家产品了,相机性能嘛,也确实是在佳能全画幅阵营里仅次于1Dx2

2018年夏天,6D2拍的刘同学……

所以说啊,相机很早就够用了,我缺的是相机吗?我缺的是化妆师,是服装造型,是场地布置……


我看这是一个伪命题。

作为消费品的相机,本来就是一直在创造需求,而不是满足需求。

大多数爱好者的摄影行为本来就是消遣娱乐,从根上来说,这种娱乐行为本来就是消费品相机创造的。

没有柯达的「你只管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就不会有大面积的摄影爱好者群体出现,更谈不上对相机机能的需求。

很多时候爱好者的拍摄是因为:相机可以这么拍,所以我这么拍。比如拍星空,比如hdr,比如晚上出去拍夜景等等。十九世纪的摄影爱好者,绝对没有拍星空的需求。

而且想一想

8亿像素我可以瞎拍不构图,回来随便裁一小块也能用,不是美滋滋?

超强的底噪抑制,我可以直接感光度auto,随便光圈快门组合,不是更加「傻瓜」?

更快的写入速度,更先进的演算法……这些技术进步都是让大多数爱好者能更简单地得到更加优秀的影像。

个人看法,如有偏颇请指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