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到20M像素后,旗舰手机纷纷改用双摄像头。这是否意味著,手机摄像头是否已经接近现有工艺极限?类似当年酷睿开启多核化,摄像头也将变成多个增长的方向?


不请自来。曾在手机摄像头模组厂工作过,简单说一下。在我三年多前踏入手机摄像头模组厂时,苹果出了一刷新机iphone5不久,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摄像头突出问题,其他部件都很薄了,但摄像头就是薄不了。后继出厂的其他品牌手机,很多也存在摄像头突出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跟风。那时1300万像素是标配。

三言两语并不能说清楚,简单来说,和光学因素关系挺大的。像素越大,说明单个像素的受光面积越小;受光面积越小,则感光sensor响应不明显,容易产生大量杂讯,影响后续图像处理,进而影响画质。为了保证画质,也就要求进光量要足够,这样镜头就不能做小,也就限制了手机摄像头的像素的上升。这个很好理解,单个像素点大小不能减小,那么提高像素就意味著手机摄像头整个体积的增大,这对厚度有要求的手机而言,太突出的摄像头并不能被接受。

当年我刚入行时标配的1300万像素,感光sensor像素大小为1.12um*1.12um;而现在像素为1200万的摄像头,感光sensor像素大小为1.25um*1.25um,理论上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起码手机厂商会这么宣传,参考荣耀畅玩5c(1300万像素)和荣耀8青春版(1200万像素),荣耀8青春版把1.25um像素大小作为一个宣传点(可去他的官网看介绍)。搭配2000万像素的摄像头一般不公开像素大小,一般是1.12um*1.12um甚至更小,而整个摄像头体积也不比1200万的摄像头小。


这不是工艺的问题,而是光线传播特性以及电路的物理特性造成的。

光线有折射有衍射,镜头并不是能做多小就做多小的,具体可以百度衍射

coms感光片上每个感光元件代表一个像素,但也无法把无限量的元件集中到一起,电流在电路中传播,也会有互相的影响,电路也需要一定的间隔才能避免电感,具体可以百度电感

说到底,这是物理极限,不是工艺极限。除非在材料学和电子学上有新的突破,或者干脆不用光学原理和电子学原理来拍照,比如靠人脑记忆?记忆萃取?


应该还没有,远远没到。


没呢,你看索尼imx400呢,DRAM层960fps的慢动作,目前还是独家,以后功能会更强的。但是摄像头的厚度问题是硬伤,目前为止还是没办法的,毕竟单反都那么厚呢。

演算法上优化的空间还很大,手机摄像头的目的就是记录生活,也就是拍个亮,易用性要好,为了提升10%的视觉体验,增加100%的厚度,当然不实际的。


单摄像头的规格估计也已经到头了,更多的只能向演算法这一块领域来开拓
改用双摄像头是基于成本考虑,为了获得更好的成像品质和成本控制的妥协吧,不然诺基亚n年前的4000万像素奥利奥镜头成像品质如果一直发展到现在绝对是秒杀sony镜头的存在,但是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呢?就是成本高啊!工艺目前不是限制,主要是目前流行机身薄,屏幕大,这样的话确实为高品质镜头出了难题。但是对镜头装配方式的改进可以避开这个难题。比如oppo的翻转镜头,或者奥利奥,还是索尼推出的wifi镜头,moto也有镜头套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