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些人說第二天接著練,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還什麼靠意志什麼的,簡直就是老一套的靠著經驗訓練。

田徑主要是爆發力與力量跟速度為主,就算短跑後半段也是以爆發耐力為主(注意不是耐力而是爆發耐力,比如大多高中體校訓練短跑都會練習的速耐訓練)

而爆發力訓練在機體產生疲勞時就應立即停止,接下來在機體疲勞的所做的訓練都對爆發力增長沒有幫助,這一點袁運平博士有在其《短跑的訓練方法與理論》中有指出

且不說要在第二天原先就疲勞的狀態下進行訓練

不管什麼訓練想要讓運動表現或肌肉形態增強都得遵循超量恢復原則

這是進行一次訓練後不再進行訓練肌肉形態與運動表現恢復至原先水平

如果每次訓練的間隔太長就會呈現這種效果,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增長

而這種就是機體與神經等在疲勞狀態下進行訓練的結果,俗稱練廢
這是在超量恢復後進行訓練的正面結果

要使我們變得更強,應抓住每次超量訓練的恢復,進行能刺激肌肉、神經等訓練,並根據自己的身體恢復能力,再測出自己的身體在訓練完多少小時後能恢復過來(比如今天練了下肢爆發,在48-72小時後原地彈跳恢復到原先水平)

在大概範疇里

力量與爆發力恢復時間是48-72小時

短跑之類的訓練是38-48小時

有氧耐力訓練是12-24小時

具體恢復時間再根據自身訓練量與訓練強度來作安排,一般不會跳出這個範疇太多

最後提一句,盲目訓練和跟著三流教練訓練,最後只會落下個成績沒提多少還一身傷,運動常識要懂,不要讓自己的運動生涯被無知與傲慢毀了。


可以先看一下我給第一個人的評論,然後繼續說,有些人說超量恢復,超量恢復主要也是身體機能和能源物質的恢復,並不是肌肉不疼了就是超量恢復了,肌肉疼可能因為你練的力量,那第二天再疼的情況下可以跑一些有氧,因為力量訓練的功能和有氧不同,所以可以交替訓練,因此即使你肌肉酸痛,那你也可以繼續訓練,只不過不要再進行導致你肌肉酸痛的運動方式罷了。比如我以前做完力量之後渾身酸痛,那第二天我就做一些跳躍跑一跑有氧,也可能跑完速度之後我大腿根疼小腿疼,那也就可以換一種與速度不一樣的運動形式和功能方式,所以訓練之間結合著練,再根據系統訓練原則和周期安排原則再進行訓練安排。

總之科學訓練,加油吧,希望能幫到你。

ps:以上內容絕對有理有據,均來自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訓練學,看不懂的可以細問或者百度。


看情況,你說的比較模糊,你將前2到3天具體訓練內容說一下,我給你專業的建議。

休息分為,積極性休息(如慢跑)和消極性休息(如睡覺),根據情況不同才用不同的手段,。


如果是正常訓練的話這個身體酸痛是正常的。突然運動會導致機體不適應。出現這種情況後應注意進行按摩放鬆,好好休息,這樣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緩解的。

至於第二天還要不要接著訓練,當然不用想肯定是繼續的,如果因為自個兒酸痛就停止訓練了,一疼就停訓那你什麼時候訓練,成績怎麼提高。

當然也不是瞎練,畢竟都是有一個適應過程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對運用不同的方式對不同的部位來訓練,明明前一天已經對這個部位的肌肉刺激已經很大了,第二天還要再練,那就已經不是訓練了,那是對自己不負責。

要知道身體對於一定的訓練量是需要適應過程的,一般來說時間會在一周左右。挺過這一周基本上就沒啥問題了,不說怎麼練都不酸至少不會感覺那麼不舒服。

記得我練體育那會,暑假集訓由於去學習英語,要比其他人要晚去兩周,但是其他人都是在正常訓練的,教練不可能因為你而降低整體的訓練量,所以只能靠你自己去努力跟上集體了。當時儘管教練說你先慢慢來,畢竟你是剛過來,但是大家都在一起練體育,你練的少一點其他人練的多一點,你會願意比別人少么?當然是不可能的,練體育的都多少有點不服氣。所以就導致了接下來一個星期內走路都不會走了,就連簡單的起床都是問題,但是這畢竟是自己選的,沒事就想想自己再熬一下就挺過去了,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練體育的時候怎麼能有其他念頭呢,干就完了。


第二天接著練,但要改變訓練的負荷和內容。

關於訓練後的身體酸痛,有各種理 論,有一種理論認為是乳酸堆積,有一種是認為身體的毛細管和肌纖維受到損傷,訓練後的第二天身體酸痛,可以減輕運動量,但不要突然停止,如果停止等到身體完全恢復再練,中間間隔過長,不利於肌肉的成長。

我們那時練體能到極限時,教練都會提意再練,但訓練量有所下降,改為練技巧,練動作的細節,或是四肢,以拉伸,柔韌訓練,特別有益於肌肉的彈性活,關節的靈敏。

動態的動作,肌肉也是不斷的收縮擠壓,有利於肌肉內的乳酸排出。如果是完全的靜態休息,肌肉沒有適當的收縮,完全依賴於心臟排出比較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