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了,是选梦想还是现实?想考研,想考的学校成功率低,能相对稳一点的不想考。


这个问题我真的很有感触,最后我的解决办法是,时间。

给自己一些时间,给梦想一些时间。

在我无需担心生活的时候,我选择梦想(例如上大学),在我进入社会后,我白天现实,晚上梦想,面对老板客户现实,面对好友知己梦想,随著时间流逝,我面对众人现实,面对自己梦想。

梦想应该扎进在心底,它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成长,我也是。

面对生活,鼓起勇气,只要我不死,只要我能扛过去,只要我能为自己买单了,无需让父母操心了,那我就可以自私的打开梦想了。

梦想有时候就是我们的初心,不忘初心才能放得始终。

现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实现梦想。

其实只要你勇敢,这些都不是问题。


一句话挺有深意的叫「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生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两者为什么不能兼得?你能不能先找个工作,先自己能养活自己,用空余的时间准备考研?不要跟我说上班没时间,这些都是借口,如果没那么好的条件就应该多吃苦、多努力,想要得到好的还想不努力、不花时间不可能的。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背后其实就是不想冒风险还想要收益,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还有,你要改变改变你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的代表就是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的思维。

社会和学校不一样,几乎不会有机会让你像在学校学习一样一段时间只需要读书其他不用管,进入社会必须考虑生活、家庭等等问题。

不改变这种线性思维你的效率永远比别人低,成就和收获必然比别人低。(B站中有个记录片《富豪挑战三个月白手起家》,纪录片是否是编好的我不知道,不过那个主人公的多线城处理事情的能力确实是很多人缺少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虑考研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不考虑能否考上,如果你真的考上能有助于实现你的人生目标或者说能让你觉得人生有意义吗?

《对白》中有一期请的是心理学家武志红,跟著你的心走,不是跟著你的脑子走,因为你的脑子中很多东西都是父母、学校、社会塞给你的。

更具体点步骤是思考几个问题。

1.我想考研是为什么?

警惕那种回避型的目标,比如不想离开象牙塔,想推迟出进入社会,回避型目标永远不解决问题,你这一辈子必须进入社会,回避不了的,推迟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就算你在大学教学也是进入社会,大学里面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会比进入公司少的。

2.如果目标不是回避型,并且确认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或者为了反抗别人而定的目标,下一步想像,如果你考上了,考研确实能够为你实现目标做好铺垫或者?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实现?

比如说你只是想要多挣钱,结合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的特性,比如说程序员有的时候经验更重要,考研之后,和你同届的没考研的人有了几年经验,可能比你挣得更多。

当然要看你研究的方向,比如研究偏向于理论,可能在考研之后到合适的地方也许工资更高,但是我觉得这种人是少数,你应该不是其中之一,至少现在不是,不过未来是不是我不清楚。

3.如果是回避型的目标,推荐你看一本书《放弃的艺术》,好好看完,好好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目标是什么?再回到第2步。

4.目标定好下一步就要花时间去做,行动起来否则定目标没有任何好处。

具体怎么做看完《放弃的艺术》这本书,能理解的也就应该知道如何做,不理解的可能永远不知道如何去做,混混沌沌过一辈子也挺好,不用努力,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觉也,当下,自我。

中和,身心合一。

当你明白自己是谁之后,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在天地中的位置,就像万物生长那样。


如果眼前的形势对于完成梦想过于渺茫,那也不是不能先妥协一下的,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说,梦想只要存在,没有放弃,那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根本不会去考虑失败的后果,大不了重新出发。

所以,我的理解是,当你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有了选择,只是心里还不是那么笃定,需要有人为你打气,给你鼓励,证实你的选择是没错的。

当然,你的选择就是没错的,毕竟,年轻一切都有可能,加油!


现实不用选,它就在你面前。应该是梦想要不要选。如果你不在意多次参加考试,那就先选梦想的学校试试吧。一次考不上还可以多考几次。如果实在考不上,而又想有个研究生文凭,那就考你不喜欢的现实中的学校吧。对于文凭,多总比少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