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闻老师说她那里死人竟播放《好运来》,让我感觉不可思议…故有此问。


现在一些丧事估计得改名叫「喜丧」了。

戏台一搭,小曲儿先唱。

酒足饭饱,嘻嘻哈哈。

不管生前怎样,死后一定得热闹!

老家的丧事里有一个环节是亲朋好友们痛哭著向去世的人告别。

奶奶去世时,有一个近门三奶奶,手帕捂著大半张脸,混在一堆哭的「撕心裂肺」人群里,突出的大龅牙一片雪白!

我还想著她咋那么伤心?再仔细一瞅,我的三奶奶!原来她的伤心欲绝竟是笑得合不拢嘴!

唉,我的奶奶呀,这就是你平时的好姐妹!


已经送走将近二十位亲友的人来答一波。坐标闽中一个山区县的偏远小山村。这里的丧事主要分为:信教的和传统的,主要说一下传统的。性别分男女,丧事亦如是。男的死了姑姑到,女的死了娘家到,在流程上也有区别,比如男丧有孝子闹灵堂,女丧有目莲挑经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日夜、三日夜、五日夜甚至七日夜等法事规格,当然,时间越长,价格也就越高。好了,流程差不多就是这样,现在说说我的看法。由于闽中地区的居民的祖先很多都是唐宋时期从中原迁居而来,祖先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艺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道术,,中原的道术与当时的福建地区的巫术相结合,形成了福建今天的道教主要流派——闾山派,扯远了,说回正题。由于道教的中心思想是劝人向善,结合后的闾山派也是如此。在法事的过程中,道士所念经文都是对死者的歌功颂德和劝人向善,个人以为:虽然是迷信,但是他的中心思想是好的,比如劝人要孝敬父母,劝人向善等


都是拉火葬场烧,烧完了当天中午之前埋,能有啥看法?除了家里亲人也没什么机会参加葬礼,父母也不会带我,我的朋友基本上父母都健在,他们爷爷奶奶的葬礼也不需要他们张罗,我有啥看法?基本上都是一切从简的。


丧葬是很严肃,且特别讲究的一件事。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很大部分都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很有可能会面临你拿主意的那一刻,自己家有长辈人百年归天的时候,那一刻不至于手足无措。到了一定的年纪,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如果是两个独生子女恋爱组成的家庭,更应该提早了解当地的丧葬习俗,办好家人后事。

对于里面的细节,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信教,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超度流程。因地域的不同,当地的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别。外行人都是当一个热闹在看,真的内行好好讲究。

就我们当地来说,因做道场的天数的不一样,在这期间所要念的经文也是不一样,更不要说关于土葬,涉及到的坟地的选择和下葬的择日和时辰的选择。

就我本人而言,是不赞成火化后在土葬。这样如果遇到坟地因为什么不可抗拒的事要迁移的时候,会很麻烦。不是特别专业的人,年久以后,什么都不剩了,你都无从下手,以至于不了了之。不火化,几代人以后还能有些东西留下。

更深的聊得话,这里面就得分坟地好坏而决定残留多少。你若不懂,你只会觉得是封建迷信,你若懂得,会敬畏造化的神奇。

国家推行火葬,这里面的东西很多,本人才疏学浅就不去深究,和一些特区从业者讨论过,觉得动机很不纯。

先写这么多,以后再完善。


都流行火葬了,好多人还是会风风光光大办一场,俗称白喜事


从简为佳,丧事宜笑不宜哭,其实人死才能真正的解脱,人生在世,活著便是受苦,众生皆苦。


刚完整经历一个丧事,总的来说,还是特别反感。

唢呐响,入云霄,

白鹤凄凄声渺渺。

看这帐里悲痛欲绝哀意绕冰棺,

瞧那帐外眉欢眼笑趣语掩风寒。

人们说著叹惋,

芳华不尽正当年,

人们说著叹惋,

麻将牌九推桌前,

人们说著叹惋,

言笑晏晏只转眼。

她跌跌撞撞过灵门,

青丝发,别耳尖,

十指颤也湿了衣衫,

自顾自一厢情愿,

说棺冷也比人心暖。

披麻戴孝十八九,

哀恸痛哭情真意切,

天地都似降牌匾!

宾者左扶右也拽,

纵使旁观泪满眼。

知宾轻轻和一句,

大家注意细节,

呵,

此时才知是表演。

她跌跌撞撞入灵门,

枯油灯,白花圈,

童子白马都诉说著,

灵龛内外各一天,

再不属于这人世间!

人们说著叹惋,

芳华不尽正当年,

人们说著叹惋,

麻将牌九推桌前,

人们说著叹惋,

言笑晏晏只转眼。

人们说著叹惋,

谁又需要谁可怜。


我们这边最近几年文明多了,也不放炮了,也不搞吹吹打打了,也没有哭丧的表演了,有的灵堂也取消了,摆灵堂的也很安静,我爷爷奶奶走的时候就什么也没有搞,老人家自己也认同,就是几个老邻居来看看,钱也没收,这种简便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人接受了


在我老家,以前丧葬是比较看重的,足足要办七七四十九天,现在,大家的思想没有以前封建了,慢慢地就简单很多处理了!

我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点看法:

第一:传统丧葬,是一种传承,是对往生者的一种尊敬。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其实丧葬的一些东西,也是当地的一种文化,该有的传承还是要传承,家属当然也想往生者有一个体面,风光的丧葬,也是对往生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往生者的一种哀思,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从这点思考,当然是没有错。

第二:不能太过于封建迷信,要随时代进步。

从第一点来说,虽然是没错的,但是,有些东西是比较封建迷信,时代在进步,我们要讲求科学,少一点迷信,从节约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太铺张浪费,对往生者的尊敬,其实我们可以在他生前多点关心,那岂不是更好,我们这时候,应该去除一些糟粕的习俗,简单进行一些仪式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可能跟你们看法不一样,谢谢!


个人观点:仍然愿意坚持旧风俗、很有仪式感、不想改变。


儿时家乡穷苦闭塞,红白喜事成了当时我们看热闹的一个期盼。如今再看家乡的丧事,只觉得死去的人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