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內閣=五族共和?


非常片面的觀點,我還可以說這一切都是秦始皇的延續,都是光榮革命的延續,都是非洲古猿的延續。問題的關鍵是,怎麼叫延續,怎麼不叫延續,沒有公認標準。

當有知識的人不去寫要求嚴謹的學術論文,而是寬鬆地拿著幾個證據就敢下定論,就是這樣了。


近代是屬於意識形態主導的。軍事上動員來越多合格炮灰越有機會獲勝。

而近代中國空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卻動員不起來,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賬面人數沒日本多。

而共產黨才第一次成功的動員起了這個國家。才有了在朝鮮戰爭中抗衡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的力量。

而除了動員底層民眾,別的滿清都做到了,甚至在重工業上比民國強多了。畢竟滿清改革時還有點家底去搞西方那一套,而民國國庫只有白條沒有金銀。

近代西化改革實質是——通過某種意識形態動員底層人民,武裝起來搶劫全世界,最後洗白開始熱愛和平關心人權。不然錢再多也只是一塊肥肉,而隔壁日本再窮也能組織妓女賺錢造戰艦大炮。這條清朝民國都不行。

「荷花頂的也是綠帽子,所以蓮藕一定也是淫妻癖」這就是袁總的邏輯。

晚清與民初都是中國現代化道路上最艱難的早期,無論怎麼干,都是搞現代化那一套,鐵路、銀行、留學、練兵,就這些。

別說晚清跟民國很像,晚清新政跟土耳其也很像、跟埃及也很像、跟巴西也很像,甚至很多地方跟日本、德國同步,距離英美也不遠。

但晚清之所以成為晚清,就是因為梳著豬尾巴一樣的小辮子的人們,頭腦里都裝著一鍋漿糊,根本無法引領現代化之路。

小平同志一句「不換腦袋就換人」,點出了改朝換代的實質。


當然不是啊! 辛亥革命是要建立「共和政體」,但是清末「戊戌變法」一「立憲運動」一「皇族內閣」,根本從來就沒有民主,立憲的意思,正因為這樣。投向革命的人才越來越多,最終促成「辛亥革命的爆發」


袁偉時受教時代烙印較深,時代局限


不評價好壞,不過真的看過袁的作品再說吧,拿初中政治書來反駁袁的觀點,本身就很奇葩,還是應該包容的看百家之言,然後客觀分析的好。先入為主的觀念,然後人人都以一套理論為根基,和洗腦也沒區別了。不論對錯,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人本身就值得讚揚,如何分辨其中對錯,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也沒啥好討論的,都是哈姆雷特,畢竟也是文科的東西,不存在什麼真理,只有定義之分而已。


「CT只是望聞問切的延伸」


害,這類遺老真是煩死了

我跟你們說,凡是喜歡說李鴻章不容易,大清其實也想改革的,國民黨其實也想進步的,甭管你列了多少資料,自己生造了多少新詞兒,故意把文字寫的多麼拗口,其實就是陰陽怪氣指桑罵槐。

你們無非是想說得國不正罷了。

但是你們又沒膽子直接說,也沒本事下廠礦基層。

孬種。


後繼清朝的中華民國的主流歷史觀認為,清末新政多為清廷在辛丑和約後,因為反清情緒高漲及革命黨開始座大,為了收攬人心的緣故,而推行的敷衍政策。不少政令有慈禧太后本人後諭不用切實執行

在21世紀初期開始,有歷史學者認為清末新政的成果其實被中華民國以確立政權合法性的政治原因而被過度貶低。各省咨議局中的精英,連同回國的留學生,及新軍是後來辛亥革命的主要響應者。中國警察制度是從清末開始發展,民國早年的官僚及國會議員多是清朝已經是各省咨議局中的成員,單靠革命黨單薄之力並不能創建民國初期之政黨政治規模。

立憲運動雖然是清廷的緩兵之計,卻普及了民權觀念,推動了民間的自省精神。當時,人們都認為立憲應以人民為主體,各省也自發箝備憲政。

至於為速開國會進行的請願運動,更顯示清政府已大幅放寬高壓禁制。此外,民辦報刊宣揚的多樣政治思想,以及民間團體的行動,非但超出原有社會規範,也時常得到清政府高官支持,表現出近代西方政治精神。

人類不過是單細胞生物的延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