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自命題學校都要求結合學術動態談某個問題,那麼如何了解歷史學學術動態呢?主要是中國史。


@朱近野 的回答本身是很好的,但我看了一下題主對題目的解釋,感覺題主並不是真的在問如何了解學術動態,而是如何來應對考研中「結合學術動態談某個問題」這類考題,所以來談一下 @朱近野 的回答里沒提到的一點情況。由於我沒考過研,因此我的答案不是在針對考研,而只是泛泛地談談在各種「出題給別人答」的情況下「結合學術動態」一詞會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結合學術動態談某個問題」式命題方法在當前歷史學的研究生教學培養工作中出現頻率相當之高。從碩士階段的各種課程到博士生入學考試、中期考試等階段,「結合學術動態」一詞幾乎次次都出現。對於博士生而言,「結合學術動態」或許是個相對比較明確的要求,但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就不是那麼明確了。例如,假設考官問你「結合學術動態談談『祖宗之法』是什麼」,但其實鄧小南老師的書早在2006年就出版了,要是真的按照上個月、上周出版的論文里的「動態」來答,就只能答「這事的定義,最近學術動態里沒說」,顯然是不行的(廢話)。

換句話說,「結合學術動態談某個問題」式命題,其實並不一定真的讓你談特別「動態」的事情。它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提問方法,用來篩選掉一些「也不能算錯」、但明顯不能達到考試效果的答案。

由於當前許多高校的人文社科教育還不是非常到位,特別是往往缺少系統性提高本科生歷史知識素養的教育模式,一些依靠不充分的人文社科教育,或是依靠自己「瞎看」、「瞎想」來學習歷史的學生,或許了解了一些知識,知道幾個名詞,但是不夠系統,也難以使用現有知識框架內的術語加以表述。在考官一方,追蹤這類答案的邏輯並判斷其對錯,無疑是非常浪費精力且沒有必要的;因此往往會加個限定詞「結合學術動態」,意即提示學生從當前學術研究的常用話語的角度來答題,不要答一些其他的東西,更不要當「白卷英雄」。

我並不是很想詳細去講「其他的東西」一般會是什麼。這裡虛擬一個例子好了。假設現在要求你結合學術動態談談「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這個題可以說得很簡單,但如果考生對清史了解很多,那麼可以講出許多「花兒」來——不「結合學術動態」的答案,可能會說出「清朝和準噶爾的統治者都是地主階級,地主階級為了爭奪權力在歷史上役使勞動人民作戰,給勞動人民帶來深重苦難,這種戰爭沒有什麼研究必要」或者「滿族與蒙古都是夷狄,根據某某經,夷狄有如下特徵……所以……」等等。你不能說這些回答一定完全錯誤,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學生不靠譜——為什麼不靠譜呢?比較簡潔而準確的理由也只能是:因為他「沒有結合學術動態」來回答問題,儘管直接論述清准戰爭的「學術動態」按數量來算未必特別多。而且這個判定結果也是有意義的:一般來講,作出上述「不靠譜」答案的學生,往往對清准戰爭乃至清前期歷史並沒有足夠的了解,或是並不了解歷史學研究所應有的知識,考試的區分目的就達到了。

因此,如果你只是要應對考試中的「結合學術動態」式問題,也許真去讀很多新書未必是最優選擇;而且對於相當多的本科生和低年級碩士生而言,閱讀量還不夠高的情況下,遍閱領域內新書可能所需精力也較大,投入產出比並不太好。也許可以先圈定一個可能會拿來出題的關鍵詞表,例如領域內近十來年學界較為重要的提法(類似「祖宗之法」這樣的)以及當下熱門的「熱詞」(我覺得「環境史」這個等級可以算,但太過時新的概念像「動物研究」這個等級就不算了吧……?)等等,然後去讀一些對應的重要論文(可以結合刊物等級來確定是否重要)和論著(當然,也包括新書,只是不一定那麼多罷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一孔之見(真是一孔之見,我很久沒備考過了),拋磚引玉,尚待方家指教(逃


簡單地說,每年留意一下重要的新書,讀一遍。

怎麼知道哪些書是重要的呢?

平時就要看看主要的書評。

怎麼知道哪些書評渠道是「主要的」,哪些是小孩子鬼扯的呢?

先去廣泛看看,再回來講講體會,有問題繼續提問。

難嗎?不難,這個行業國內出版的重要新書一年也就幾十本,你就當自己是遊戲愛好者把每個當年大作都上手體驗一遍,畢竟你可能是想要以後靠這個吃飯的,對吧?

補充說明:

如果每本書都是四五十元或七八十元,你都自己買一遍,不一定會有足夠的閑錢,這個時候,別忘記利用公共圖書館,或者去找朋友借閱。這時也可以聽聽朋友們的心得。


1.如果是側重了解過去的內容,可以直接知網看綜述和各種碩博論文綜述,或者學術史/學術評介類專著以及某領域主題會議綜述,這是最節省時間的方式。另外,部分書籍本身就包含了該問題的學術史回顧。

山西百年史學專題研究綜述 歷史 書籍京東¥ 36.50去購買?

英國文化與工業精神的衰落(1850—1980)京東¥ 34.90去購買?

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國恥與民族歷史綜述京東¥ 16.30去購買?

當然,畢業論文開題時候文獻綜述撰寫也是少不了的,老師不一定會著重教你寫這個 所以要自學,多讀多寫多改。

如何做好文獻綜述(第3版)¥ 24.10起2

怎樣寫好文獻綜述——案例及評述京東¥ 40.80去購買?

2.側重近幾年內容,翻閱主流期刊目錄,或者按照興趣領域大牛名錄挨個刷一遍。

3.側重正在進行的研究內容和即將發表的內容。

多參會,如果懶得寫論文參會就多加幾個專業人士聚集的微信群,中國近代史、邊疆民族史等等學會都有自己微信群。另外,一些老師和在讀碩博也會組建非官方微信群。還有就是一些嚴肅歷史公眾號比如史學研究旗下有中國近代史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群,原來還有考古群不過好像不做了。公眾號世界歷史放映室的群,群內聚集了大量國內外名校世界史專業碩博士和教師,經常會交流最近讀的書,看的資料,研究情況,或者資料互助,氛圍一直很好。

永遠記住,最新的研究動態是在人腦子裡正在進行的,所以多和人交流,無論線上還是線下。

4.如果是無目的了解,請長期關注各類學術出版社,清北南中華復諸校歷史系以及社科院相關係所及其附屬期刊的官方微信和官網主頁。另外,上文提到的史學研究,世界歷史放映室,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通訊等非官方嚴肅歷史公眾號十分值得關注。

關於微信公眾號推薦,具體可以參考我的以往回復擇優關注,在此不再贅述。

幫忙推薦歷史類的微信公眾賬號??

www.zhihu.com圖標

此外,新浪微博有不少歷史學老師和出版社編輯,有些會在其微博發布其新書資訊,資料庫推薦,論文推薦和講座信息。


其實針對不同的學校,對於這個所謂的「學術動態」解釋是不一致的;

比如對於考博來說,就像司馬亮兄所說的,學術動態是一個很明確很細緻的問題,因為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學術訓練,對於學術史還有新論文的關注度明顯與本科階段已經有所不同了;

而對於考研來說,「學術動態」實際上並未有太明確的需求,可能關於一個問題有五六種說法,你回答個三四種也能拿到不錯的分數,而且這種學術動態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強的前沿性,你答不上來最新的論點(比如前幾個月的)其實也沒什麼問題,當然答得上來是加分項。(不過偶爾有的學校會考到今年的一些特殊事件,比如些特重大考古發現之類,這就另說,而且嚴格來說也不算是學術動態)

所以我個人的經驗,考研階段針對「學術動態」的複習,不用太大力追求所謂的「新」,而是要追求學術史上的「全」,「新」是額外加分,「全」才是保證正常高分的基礎;

我自己以前的複習經驗大概是這樣,針對的是中國古代史的考試,當時整理了古代史階段三十個左右的比較重要的問題,主要是圍繞這些點來找論文或綜述進行閱讀,整理學術史和各家論點幾種複習,這樣的話針對大部分常規試題的深度,完全是沒有問題的,言之有物;而且針對基本問題的了解,其實也加深了對於基本歷史的認識,遇到偏門題目一般也能夠有一定簡介;(這種所謂的學術動態對於科研來說確實滯後,但對考研覺得完全夠用)

當然複習有時候需要針對學校的出題習慣,比如很多學校出題就愛出自己老師研究的方向,這就關注一下學院導師的論文,針對性的閱讀一下,說不定就碰上了;


有些雜誌可以了解一下(用全球學術快報app可以看)

1.《歷史研究》(中國社科院主辦專業學術性刊物)創刊於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最早的一本綜合性史學期刊。

主要發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史學理論、史學史、各種專業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還刊登史學研究動態、讀史札記和史學著作評論等。

2.《中國史研究》是中國古史研究的專業學術性刊物,創刊於1979年2月。以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在學界享有盛譽,刊布的文章以中國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論文、讀書札記和書評為主,發表論文多為名家名作,亦常有學界新人的創見性論著。它是國內僅有的中央級中國古史研究的學術專刊。專業性強,學術內涵豐富。

3.《近代史研究》雜誌是中國近代史學科的專業學術研究刊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

主要發表中國近代(1840─1949年)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軍事、外交等領域的論文、專史以及史學方法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4.《當代中國史研究》 是當代中國研究所主辦、當代中國史研究雜誌社編輯出版的專業性學術刊物。相對固定的欄目主要包括:國史講座,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外交史,軍事史,人物研究,國史札記,論點摘編,海外觀察,國史研究篇目索引等。隨機設置的欄目包括:本刊特稿,國史編年,調查與研究,重要文獻,重大事件回顧,參考與借鑒,圖書評介(或圖書評議),學術動態,地方史志研究等。

5.《史學史研究》是國內唯一的史學史學術刊物。堅持正確辦刊方向,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繁榮學術和推動學科建設做出了貢獻。發表各類學術論文,此外,還開闢相關的專欄:「人物誌」、「讀書會」、「歷史文獻學」、「歷史編纂學」、「方誌學」、「書刊春秋」、「史林偶拾」、「外國史學」等。

6.《史林》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刊物,創刊於1986年。初為季刊,2003年改為雙月刊。《史林》為綜合性專業歷史刊物,設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城市史、世界史和研究述評(包括書評)等欄目,其中中國古代史側重明清江南區域史研究,城市史側重上海城市發展史研究。

7.《史學月刊》是一份由河南大學主管,河南大學、河南省歷史學會主辦的歷史學專業刊物,是新中國創辦的最早的史學專業期刊之一,《史學月刊》主要欄目有史學理論、史學評論、社會史、城市史、鄉村史、生態環境史、文化史、學術史、電腦與史學應用、新資料的發掘與研究等。

僅供參考,歡迎補充。


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人大複印資料這些高質量期刊上近五年與考研大綱範圍相切合的論文,每年這些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綜述上與大綱切合和自己感興趣的論文,以及學界公認的經典專著等等,當你每個主要斷代都讀過一本全景式的斷代史在加一本專著時這種題就自然難不倒你了~


1.把期刊室的重要刊物都看了。2.注意會議信息與主題。3.自己摸索學術八卦。4.看新聞感覺熱點。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