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諸葛亮,趙雲等人都反對劉備發兵,而且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也是總方針,曹丕才是當時的漢賊,為什麼劉備不顧後果要打孫權呢?


東吳的大戰略是劃江而治,伺機北伐。為了自身的安全和今後的發展,東吳迫切要獲得對長江中上游的控制權,這就是為什麼襲取荊州的行動能被實施的原因。當然,襲取荊州時,東吳方面冰冷的利益至上觀念忽視了英雄人物的個人道路選擇,也許是東吳方面太慣於以己度人,以至於面對劉備集團的報仇雪恨驚慌失措了一陣子。

大概在東吳方面看來,政治人物都是考量利益和大局的,哪怕我背刺了你,你為了大局著想也該忍氣吞聲繼續跟我合作。東吳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就是想著劉備集團會以「大局」為重,不會為關羽興兵報仇。也就是說,東吳戰略中根本沒有預想過這種情況。

如陳宮就呂布的話題跟曹操討論時說過: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盟友就該是能幫到自己卻又對自己毫無威脅的。東吳襲取荊州,既壯大自身,又削弱本不和睦的盟友,盟友還得忍氣吞聲繼續與自己結盟對抗強敵,這是多麼完美的策略。

但世上還是有種人,不只是考慮利益,而是會為了某些價值和情義豁出性命的,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英雄。

劉備為了兄弟之情、始終之份興兵伐吳,敗退回到白帝城的那一刻也許感到解脫了:與東吳的仇本來就是不死不休,自己也要死了,也幸好此時便死,不至於拖著疲漢殉之;以大局為重就交給跟關羽交情不深的諸葛孔明吧。

無論怎麼計算,生存都是有理性的生物的至高利益。在遭到利維坦壓迫時,絕大多數人會為了這個至高的利益而默默忍受,只有個別英雄才會仗劍而起,而這些英雄以不屈的反抗、強大的道義感召,始終威脅和警醒著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人是有血性的,不只是默默計算利益。

尊嚴、情義、愛情、家庭、自由、理想等等,都可能是某個人豁出性命也要守護的因素。正是這樣諸多不甘苟活的人的存在,才有波瀾壯闊的人類歷史和英雄傳說。


劉曄即猜准了劉備一定會討伐東吳,又建議曹丕藉機聯蜀伐吳。可謂是真知灼見,不愧為曹魏戰略家。可惜曹丕謀略要低太祖一頭,未能採納劉曄的建議,浪費了大好的機會。

我之所以提劉曄,因為劉曄對題主這個問題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

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用現在的話說,劉曄精確的指出了兩點:

其一、劉備百折不撓,威武自強是他的特點,必定不肯示弱,出兵揚威,重新恢復蜀漢的威信是其必然選擇,這也是一個外來政權在蜀地立足的基本。

其二、劉關情深意重,劉備軍隊凝聚力的核心是義氣。當初關羽千里走單騎尋主體現臣子對君主的忠,現在劉備必然興兵復仇來體現君子對臣子的義。

結果形勢的走向果然如劉曄所料的那樣,蜀吳小國相爭,爭相向曹魏示好,夷陵之戰爆發,魏國形勢一片大好。

同時劉曄還指出孫吳投降的意圖值得懷疑,聯蜀伐吳才是上上之選!奈何曹丕堅持不用。

後備果出兵擊吳,吳悉國應之,而遣使稱藩。朝臣皆賀,獨曄曰:「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曄對曰:「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備怒,必大興師伐之。外有強寇,眾心不安,又恐中國承其釁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則假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疑敵人。權善用兵,見策知變,其計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


以前的人都認為是因為關羽

現在的人都認為是為了荊州


從戰略上考慮,諸葛亮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伐魏是公,伐吳是私,且魏強而吳蜀弱,不團結就是自取滅亡。以劉備的政治眼光,不可能看不到自己伐吳即使成功,也難以抵擋魏國以逸待勞的攻勢。

但是劉備當時已經六十歲了,他很清楚即使伐魏成功,他也很難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復興漢室了。除了復興漢室,自己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替情同兄弟的關羽復仇,所以劉備決定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夙願。至於伐吳最後一定會失敗,劉備應該也是有所覺悟的,江山是兄弟們一起拚命打下來的,為了給兄弟們復仇而失去,那也不算虧了。

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功,馬革裹屍還。


先主本織履販鞋之人,一不如武帝之雄才,二全無孫氏之基業,亂世飄搖,無以為根,然關張二人不求回報,一心跟隨,劉玄德立業之本,在於一義字耳,天下英豪皆識劉玄德之義,天下百姓皆知劉玄德之仁,我等只識先主乃梟雄,先主何嘗不是一豪傑!

關羽之仇,於心於理,此仇必報,於心先主與關羽從黃巾相聚,到麥城多少故事!多少交情!關羽和先主哪裡是兄弟臣子所能描述,歷史無桃園結義,然三人之恩何嘗有過之無不及,此仇不共戴天!於理劉備以義立國,以老人為骨幹才建立季漢,若不為關羽報仇,不叫人寒心!先主縱知必敗,也定會出兵!無愧於自心,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兄弟!

劉玄德,君子是否偽有所爭論,但縱觀其一生,實是人主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