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很奇怪,難道只有悲劇能體現演技嗎?難道不是喜劇更難演,更有挑戰性?


因為對演員來說,喜劇比正劇難的多。

尤其是舞臺表演,無論綜藝節目裏鏡頭切的多麼複雜,都無法表現出真正喜劇的精髓。

有一說一,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其實也僅僅算是話劇感極強的小品。就這已經可以在歡樂喜劇人中脫穎而出艷壓羣雄了。

恩師說過,喜劇需要120%的熱情和信念感。我大三時期排演過莎士比亞著名喜劇《第十二夜》,真的很艱難很痛苦。綜藝的一些鮮肉演員,連解放天性都需要找劉天池老師訓練,熱情開發了60%都不到,如何來表演真正的喜劇呢?乾脆綳著臉微表情,靠造型配樂來演一些正劇吧。

Ps:是這樣的,演員的誕生裏當然還是有很多大神演員,比如週一圍,我相信他如果演喜劇也可以很棒!但大部分上綜藝的演員,尤其是青年演員,專業眼光來看,真的很尷尬。我本人水平也一般,還沒法和大神比較,如果我上,估計也很難完成一個優秀的作品,但不妨礙我可以評斷他們。

演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知道自己和世界的差距。眼光要高,眼界要寬。同時應該面對所有評價,因為文無第一。

給大家一個國內喜劇標杆:陳佩斯。


因為喜劇是最難的呀。讓人感動流淚容易,讓人一直哈哈哈哈哈地笑而不尷尬就要考驗功力了。喜劇一是考驗劇本編劇,二是考驗演員演技。像《我愛我家》這種耐人尋味好笑的喜劇情景劇真的是要編劇有很多年生活經驗一點一點琢磨出來才能打造出的好劇本。

這麼高難度的東西放在這個舞臺上不就成了大型車禍現場了嗎...


演員的誕生和我就是演員演的劇本,都是從已有的影視作品裡截取一段,故事脈絡是現成的,略加改編,再有演員參與,各自加點戲,齊活。可以很快上臺演出來,立等可取。

這些現成素材裏,最適合改編的,是悲劇和正劇。

悲劇嘛,就看個情緒,演員攢足勁哭一鼻子,帶動觀眾眼熱鼻酸,鼓掌誇讚,靠,演的真好,感動死老孃了。這個段位比較低,基本功在線的演員就可以有不錯的表現。當然,好演員即使只表現情緒也能和濫竽充數者拉開差距。

正劇多少有點難度,演員不光要表現情緒,還要演出複雜性,還要有層次有深度。演技高低一目瞭然。

最不適合改編的,就是喜劇。相比悲劇和正劇,喜劇不容易衡量演員的演技高低。喜劇是逗笑的,為了笑果,本來就會有一些誇張的劇情和表演。誇張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根本沒有一定之規。

更麻煩的是,演員演好了觀眾會笑,演員演不好演的尬觀眾也會笑,你怎麼區分演的好還是演的尬?演的尬的那位要是說,我的喜劇風格就是尬,越尬越好,越尬觀眾越笑越喜歡……你還不能反駁他。

劇本也是個大問題。要是繼續從經典影視劇裏截取,演員演的再到位,觀眾面對太過熟悉的劇情,很難笑的出來,說不定倒是尬演的演員笑果更好……那就太尷尬了。另起爐竈創作新劇本吧……更困難。喜劇哪那麼好寫啊?什麼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的節目大家都看過,那幫搞喜劇的被每週一個節目都逼成什麼樣了。還讓不讓幕後這些非喜劇專業的編劇們活了?

標準模糊,不利於比較演技;創作難度大,不利於保證製作週期;臺上演出效果還未必好,不利於口碑保持。費力還不討好,喜劇當然會被謝絕入場。就讓子怡的歸子怡,德綱的歸德綱。阿門。


感覺應該是覺得喜劇不足以表達一個演員的演技吧,各個評委不是總說什麼眼神、臺詞、形體要有深度,要對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要能激起觀眾多方面的感情,可能在這方面喜劇總讓人感覺稍稍輕浮,不夠細膩

喜劇本身對演員就有些剛性要求,很少見到美女帥哥投入喜劇行業,像是比較早的相聲大師馬三立、馬季、侯氏兄弟、到郭德綱,演小品的陳佩斯、朱時茂、趙本山、範偉、趙麗蓉、鞏漢林夫婦、馮鞏、郭冬臨,都是外形上一看就可以為喜劇加分的,更何況喜劇多是以方言的形式表達,考臺詞是好的,但不至於非要讓演員學一門方言現場表演。

而且喜劇也不是公認的很正式的表演風格,要表演喜劇來彰顯自己的表演能力這個難度是很高的。還記得原來很早以前演濟公多遊本昌先生在春晚上還像表演過一段啞劇《洗澡》,真是非常精彩的藝術表演。同樣的還有原來陳佩斯的《喫麪》,這樣無實物表演風格也很難駕馭。

大家來到這裡就是要打算用最快的速度獲得場上評委及臺下評審的關注,情緒變化要非常快,恨不得一股腦兒把自己擅長的都抖落出來,兩個人像逗哏和捧哏一樣表演喜劇這怎麼競爭,就好比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好,你是說郭德綱好還是于謙好?這要是比賽評委就沒法評論,說誰都是行業歧視,給人家製造矛盾。

看到各位演員選的劇情腳本就知道了,都是盡量把兩個角色精彩的戲份剪到一起,省得阻礙了演員演技的發展空間。節目組也是盡量做到炒熱度而不玩火。


可能太難怕尷尬吧


因為有了歡樂喜劇人

因為喜劇演員的演技確實一般

專業不同 能力也不同

喜劇演員創造,控場,隨機應變的能力會更強

畢竟大部分正劇演員演喜劇也演得一般般


這個節目裏的片段大多是影視劇中的片段。喜劇作品的話,有的時候一個伏筆要埋的很久才會有笑果,如果只是單純截取一部分的話,很容易讓觀眾看得很懵。但是小品相聲等,和這個舞臺又不是一種類型,這種作品的表演形式會更為誇張。兩者不同,不好做對比評斷。


因為大部分觀眾還是覺得能哭就是好演技,也跟這些年的中國電影呈現出來的蜜汁審美有一定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