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就要快來了,大家如何評價第七期呢


搞個演技類競賽節目,然後縱容評委和主持人踐踏競賽公正性,不尊重觀眾、演員和其他評委。而且主持人居然和最踐踏節目水準的評委一起,抱團攻擊專業點評人,基本上是人身攻擊了。這個三觀已經激起全網暴怒。為了讓製片方能不再用low人做評委和主持、用低俗事故博眼球,呼籲觀眾用拒絕觀看封殺這個綜藝。我們不是資本,沒辦法直接影響節目,但可以保留自己的尊嚴,用腳投票。


我想說,陳凱歌和爾冬陞,你們為什麼選馬蘇,一開始就不在狀態,連自己死的女兒和兒子都分不清。還看細節,臺詞都錯了,還煞有介事似的說些無用的。很精彩的演出,還要雞蛋挑骨頭,凸現自己,太低級了。


肖戰必糊!


爛俗


跟他媽傻逼一樣,好的演員都被你們搞死了


本來覺得挺好看的,然後越看越看不下去了吧各種各樣的尬!


這一段時間綜藝《演員請就位》火了,好多人都在刷爾冬陞導演批評陳宥唯的那句:「你要學會控制你的面部表情」

然後我看了陳宥維的表演片段,覺得他……其實表情管理比當時剛學戲的我還是要強一點點啦 此處捂臉jpg

啊……如果我不是曲友票友,可能我也會哈哈大笑,而不是想起自己糟糕的面部管理和對表演的毫無天分而尷尬地用jio摳地……

上個世紀末,其實有無數的演員出身戲曲行業,或者學過戲曲,他們將戲曲中所學到的都運用到了電影當中:何賽飛、程之、陶慧敏……

「好一件寶裟呀!哈哈哈哈!」可以發語音的程之老師。

崑曲有清曲和劇曲之分,但是很多曲友還是喜歡畫上演。除去身段的學習,其實表情的管控一直都是很大的問題。初次學習表演,臉上是沒有表情的……體會到情感是一回事,要呈現給觀眾看又是一回事。

我心裡描繪的一個樣兒,但是其實我臉上的是另一個樣兒(多半是面無表情),比如演員請就位裏的何昶希……

你心裡以為的你在舞臺上的表情:

你實際在舞臺上的表情:

唉!這不就是我嗎……面無表情就是我能貢獻的最大表情……

最後李成儒老師批評說「一塊死肉」:

可惜鏡頭拉得太遠。但這裡的搖頭嗤笑冷笑苦笑的表情呼之欲出:

竇鳳琴老師的身段、表情真的很有感染力……

在舞臺上的表情不夠如意,往往和「心思沒法放在臉上」有關係。上臺了,一顆心要掰成好幾瓣呢:想著詞、想著身段……沒辦法再顧及表情。更何況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是最自由的,隨心而動;可是對剛上臺學表演的人來說,眼睛卻要持續性地保持看向觀眾的方向(且避免和觀眾眼神直視);想看向天空吧,如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角度,一不留神就會留給觀眾大白眼子……在舞臺上,簡直是沒有使用眼睛的「自由」的,因為演員日常的看東西和舞臺上看東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用眼睛尚且如此,更別提別的了……

光想著控制眼睛,我就來不及想如何控制我的嘴巴了……想一個表情,我先要想它在舞臺上能不能這麼做,根本沒時間體會情節……

除此之外,《演員請就位》裏的張銘恩也備受吐槽。他飾演的京劇名伶商細蕊毫無名伶風度:

唱戲的時候笑和哭都不是容易的事,因為要哭得有藝術感、笑得有藝術感。

張銘恩化上戲妝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看,其實在戲曲界化妝也不是易事。如果一個演員五官過於立體,他(她)化上戲妝就不是很好看。

以前攝像技術還沒有很發達,戲曲妝很濃,隔一段距離就很美,有點像漫畫。為什麼說像漫畫呢,因為漫畫也是把人的五官誇張化、簡明化,但看上去還是很美。

五官的眉眼被突出,嘴巴被誇張化,但還是很好看。

戲妝將五官的某些特質誇張化之後,能彌補亞洲人面部偏扁平的不足,讓五官更加立體。

攝影攝像技術發達了之後,舞臺上演員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被無限放大,所以有越來越多的戲曲演員化淡妝了。在黃梅戲、越劇裏很常見。

演員不再強調吊眉毛、眼邊不打紅了。這張劇照看上去傳統戲曲的特徵並不明顯。

不過攝影技術的飛躍又帶來了新的問題:攝像頭要拍哪裡?不是所有的戲妝都經得起細拍的。固然美如崑曲演員單雯,年輕又靚,鏡頭死戳著拍也ok:

可是如果演員年紀有點大了,眼睛都有眼袋了,鏡頭死懟著不放不是觀感糟糕嗎……張銘恩的抬頭紋都被拍出來了……

一個戲曲演員往臺上一站,臺步很重要,子午相很重要,可是鏡頭拉得太近就看不見這些了。可是電視劇、電影拍攝的時候往往拉得很近,看得到演員的睫毛顫動,捕捉演員臉上的皺紋、斑點,可是戲劇呢?這樣講的話,張銘恩也有點慘哎,如果拉遠鏡頭毛病就沒有那麼突出。也許拍攝的人也沒有怎麼接觸戲曲表演,所以不知如何放鏡頭。

更何況這是戲中戲,又是戲曲,又是電視劇呢?

僵硬的手扎著,這樣拿扇肯定是不對的。戲曲裏拿扇,分團扇和摺扇。一般地位高的小姐拿摺扇,丫鬟或俏皮的女性拿團扇,顯得活潑靈動。

團扇要把圓面子多亮亮,手指也該錯落有致優雅如蘭花:

有一副梅蘭芳的手勢圖:

如果是學了戲曲的演員,身體的姿態經過「子午相」的考覈,應該是不會出現這一幕的:

這個姿態就比較古怪,因為身子是死平的,但是脖子又是很誇張地扭過去的,又有點駝背。

符合子午相審美的戲曲亮相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天啦,我等會掛第八期怎麼評價?或者下一季怎麼看待!



我就是來看辣目樣子的,超喜歡她,喜歡她這個人。有些選秀出來的偶像,長得不行就算了,演技真是辣眼睛,不好意思,我直接快進了。當然,實力派還是實力派,比如溫崢嶸,倪虹潔和馬蘇。胡杏兒我沒覺得多驚艷,港普讓人挑戲。


垃圾


越看這個綜藝 越是對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有更深的理解 我覺得我們大陸這麼多演員都最終敗給了胡杏兒一個香港演員的根本原因就是 沒人敢說實話 沒人敢提出真摯誠懇不涉及個人只針對藝術和演技的觀點 就算提出來也會被牽扯到得罪人,沒面子等等的問題 每個人都在自顧自地操心維持關係 每個人都在虛偽。 適當的虛偽是必要的 過度的全民性的虛偽就有問題了 以至於我們大陸爛片橫行 演技好的演員不火 藝術和真正的好作品更沒有好發展的條件和平臺,於是終於再也拍不出好的經典電影,爛片橫行,觀眾審美標準也變低,惡性循環。


心裡有個疑問,為什麼參加了第一季的很多演員並沒有在今後的演藝道路大放光彩,而且好多查無此人了?


一般般,如果脾氣暴最好就不好看這個綜藝,也許你會為gjm而暴怒


最開始覺得,演員請就位,是一個新人去展露頭腳,老人去洗白或者再刷熱度的節目。去的人都是目的滿滿,所以雖然對這個節目內容是喜歡的,但是對節目的內涵是沒有感覺的。而直到,最後一期,兩期,三期,我看到了它的光。

它在傳遞,愛,真,家。這三個從老一輩傳遞出來的辭彙,也讓人備受感動,領悟真諦。演戲也是人生。

這個節目,從第一期到第十期。由喜歡到無感,再到喜歡,經歷了情感的變化,我想看到了節目的閃光點。

說實話,最開始對這個節目持有懷疑態度,覺得無非是新演員和過氣演員在提高自己知名度或者洗白的一個過程。但是看著看著我發現,並不是這麼簡單,每個在裡面的演員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去學習,去進步。而每個導演都在盡他們全力去幫助演員們,給他們指導。我覺得他們在為這個演藝圈樹立方向,教新人如何去負責任的做一個演員。不管導演實力如何,他們的目的是正向的,是積極的。

而到了第十期的大聯歡,我深刻體會到這個節目的精髓,他已經從最開始的幫助節目中的演員去建立自信,信念這種個人層面,上升到直指整個演藝行業的問題以及大家要面對的態度。

有人問為什麼請肖戰去,看了我的回答,你該懂了,為什麼第十期會請肖戰去。

我用爾導在第十期的原話回答你。

第一句:「我們年輕一代,必須要團結,見到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必須要伸出援手。」

第二句:「我覺得我們整個行業,我們影視圈裡,必須要回歸正途,我們要良性競爭,不能在這個圈子裡面一直樹敵,不能這樣,因為我們影視圈其實就是一家人。」

再加一句張bb的話:「不管有沒有寒冬,我們要記住四個字,抱團取暖。」

如果你看懂了,你該懂得這個節目的意義所在。關於串場,五個作品需要五個串場,以及前四個節目都是各自團隊成員出的節目,而黑馬作品陸川導演的串場選了肖戰。為什麼呢?自己思考下。

整個節目的基調,你可以看看包括其他串燒歌曲,少年,看看他們歌詞是什麼?「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沒有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對艱險不退卻,像火一樣永不熄滅。」

我想,這臺晚會,如果你沒有用心去看,請不要評論。如果你沒看過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也不要去評論。任何評論都是建立在你真正瞭解懂得的基礎上的。

最後再提一句,我單看肖戰唱那首歌的時候,覺得唱功比夜空有所提高,但是也就OK程度。但是他眼中表現出了一個詞,就是堅定。這種堅定感令人動容。但我看了全場第十期,我覺得他的出場不夠精彩,雖然歌選的跟晚會主題有一絲契合點,但是不夠溫暖,更自我了些。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少年!

最後加一句,不管你是覺得節目組在製造噱頭也好,還是為肖戰立flag也好,都不能否認,在經過各種噱頭的洗刷過後,這個節目是個經得起沉澱的好節目,他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宣傳代孕,呵呵


肖站壁虎


噁心


吐了


口碑差到底,導演愛喜好而不是實力發評級卡,失望透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