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1月23日20:30在浙江衛視首播


一個個說吧。

《我們仨》

總體來說演得最到位,沒有明顯拖後腿的現象 (比如《白鹿原》)。李冰冰一個操勞辛苦的大媽形象很到位,情緒和一切反應很真實。雖然所有人都誇女兒演得好,我還是覺得節奏上和人物內心的刻劃上她還是不夠細膩。她說出"我不是你生的"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有一個火山爆發前的停頓,一種橫了心的決絕,因為她說的這句話是個分水嶺,太重要了。我覺得她演一個年輕叛逆的形象比較到位 - 但是這也不難吧,畢竟生活中很常見啊 - 但是這個女兒身為養女,覺得自己被騙,是個替身,這種糾結點並沒有被體現出來。她可以是任何一個叛逆女兒。這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演技,所以大家都對她很寬容。

但是我不覺得《我們仨》對於李冰冰是什麼大的挑戰。說實在的《閣樓》裡面的形象更加複雜也更能展現演技。而且我看苦情戲已經看疲勞了。為什麼誰都要哭? 自己哭然後讓你哭? 最近看了一些吳鎮宇的採訪,他說自己想在自己不哭的情況下讓觀眾哭 (他也真的做到了)。我就是演員都到了巔峯對決這種地步了,還需要用煽情來拉票嗎? 為什麼不給自己更大的挑戰?

最後為張紀中要封殺流量明星點贊。這個行業是有規矩的!!! 演戲是很難的,因為你需要觀察,體驗,體現真實的人和生活,要不斷容納和釋放別人的世界。戲有人看是一種榮幸,不能被白白消耗。

《集結號》

沒看下去。也不喜歡範湉湉和秦昊的辯解。我不覺得所有人只因為他沒演出傳統軍人形象而批判他的表演,而是他在演秦昊。他太追求鬆弛和舒適了。他想讓人看看他的戲有多自然。但是自然不等於真實。自然也可以是自己。他的人物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還能那麼鬆弛嗎? 他的人物從一開始就應該給我衝突和緊張的感覺,但是沒有。我不知道最後煽情 (?) 的部分誰哭了,我是沒完整看下來。

《白鹿原》

郭曉東的演技我還是服氣的。他有塑造人物的能力,而且表演很有層次。但是很可惜,無論是上期和李宇春還是這期跟妻子搭戲,都被對手拖累了。上期李宇春沒能建立好戲眼。這期他妻子全程不在線。他必須用自己的演技來支撐,到了結尾自己硬是給搭起來了。我期待看到他真實的水平。因為這兩期他的戲都差那麼一點點。

《白鹿原》的難度高於《我們仨》,但是整體狀態沒有那麼好。所以,感覺這期也就湊合吧。期待下一期。


這期節目改變了兩位競演嘉賓搭檔的競技模式,改由競演嘉賓自由選擇劇本。第五期出場的嘉賓依次是李冰冰、秦昊、郭曉冬,挑戰劇目分別是《地久天長》、《集結號》、《白鹿原》。

劇透預警!

首先我用三句話概括一下三個故事:

  1. 叛逆少女控訴身世,貧窮家庭一片狼藉,重歸於好呼喚親情。
  2. 辛酸連長痛失戰友,可憐軍嫂無助尋夫,真相大白歌頌英烈。
  3. 英明族長隔離瘟疫,賢惠妻子不幸染病,怒砸牌匾造化弄人。

ps:我沒看過三部原作,基於三場完整的舞臺劇嘗試概括了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有不當歡迎指出。


我個人認為,十幾分鐘的舞臺劇是很侷促的,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幾乎不可能通過舞臺劇傳遞。因此,《演員》節目的舞臺劇相當於再創作。創作者不能將原作的藝術表達照搬照抄,必須基於舞臺和表演時長的限制,對故事情節和表達進行加工和提煉。

同樣,舞臺劇也不同於微電影,演員的表演可以說是重頭戲。

李冰冰組

先聊最基本的,觀眾「相信」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李冰冰就是一位飽經風霜、恨鐵不成鋼的母親,劉東滸就是一位溺愛女兒的父親,孟美岐就是一個叛逆不懂事的少女。

李冰冰的演繹確實非常有感染力,能讓我迅速進入到故事情景中,能讓我感同身受這個家庭的一地雞毛。她喊「我就是你親媽」時,我也明顯感受到了底氣不足和內心深處的慌亂恐懼。

點評環節,有評委質疑結局「多此一舉」,但我認為,結局恰恰是最打動我的。

不是因為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而是因為情節設置得非常真實。

我也會在和父母爭鋒相對地爭吵後,用一頓飯化解尷尬。「對不起」說不出口,那就用行動來表達吧。

秦昊組

評委替我說出了疑問:軍人,行的端做得正,一舉一動都不能是松的,但秦昊飾演的穀子地,沒有讓我感受到軍人的精氣神。即使退伍,形體也是不能懈下來的。

相比較而言,助演嘉賓更能讓我相信他是一個軍人。

郭曉冬組

我認為這組表演是本場最佳。

在得知仙草將永遠離開他的那一刻,這個族裡最有威望的男人,竟然哭得那麼無助,什麼面子、架子都蕩然無存,表現出來的全是孩子般的慌亂和不知所措,擁有的時候感受不到對方存在的必要,失去時才知道她在他的生命裏原來那麼不可或缺。?

白嘉軒不是聖人,他深愛他的妻子。

搜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明白他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十幾分鐘的舞臺劇是顯然無法展現全貌的。

至少,郭曉冬的呈現讓我理解了責任感和對妻子的愛產生矛盾時,白嘉軒的無力和掙扎。


看了這麼多回答就沒有覺得《白鹿原》最好的??

這波我頂郭曉東。


寫在最前

戲劇是對生活的提煉,一部戲是全體創作者共同的勞動結晶,我們看見的是表演者在臺前的演繹,但其實每個動作,每句臺詞,那些打動觀眾或污染觀眾眼睛的細節都是包括導演 編輯 演員 甚至投資方共同認同的呈現(當然各方的話語權是不同的)


看這個節目五期了

想隨意聊聊這期最高分作品《我們仨》的一些細節

1.開頭爸爸修自行車動作很專業

2.開頭爸爸媽媽的簡單對話就交代出了這個家庭裏的相處模式(家庭地位~),媽媽佔據家庭語言上的主導地位「你怎麼又拿進來了,還嫌不夠亂嗎,整天這家那家的…」,但實際上行動上是理解尊重爸爸的,並且很關心爸爸

這和她對女兒的方式以及女兒的行為模式都是一脈相承的,兩母女都是刀子嘴豆腐心

3.爸爸收拾完自行車會在抹布上擦手,媽媽會在圍裙上習慣性的擦手,都是生活細節

4.爸爸媽媽關於止疼膏以及剩下的錢的對話進一步說明瞭媽媽對爸爸的關心和家庭主導地位(第一時間找止疼膏,發現沒了就說這個不能省,爸爸說這個省省攢了錢媽媽立馬說給爸爸買自行車「我同意了」)

5.媽媽聽說女兒偷了東西,爸爸還要慣著,立馬站起來「我就不愛跟你說話」,並轉身回到廚房,再看後面女兒的行為,真是親母女,都不是善於溝通的性格(李冰冰這段一氣呵成很贊)

6.張嬸上場,這個看似可有可無的人物其實是增強整齣戲說服力的功臣

她呼應了爸爸修自行車的行為,強化了故事的年代感,以及她端燒雞借水壺等舉動給後來女兒說「街坊四鄰都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增加了可信度,還讓媽媽說出來「孩子養了就是自己的」

7.女兒進屋之後就直奔自己屋,先照鏡子,接著有個翻磁帶的動作,翻翻找找並打開確認,這裡可以看出其實女兒對那一堆磁帶並沒有那麼熟悉,聽磁帶並不是一個非常熟悉的行為,可見她雖然日常學習不好,但偷隨身聽等叛逆之舉是近期知道身世後纔有的行為

8.挑挑選選放了特別吵的音樂,用音樂寫書了女兒此時的心境,媽媽進屋關音樂,女兒睜眼看了她一眼,她不高興,但其實十分在意媽媽的一舉一動

9.女兒坐姿的變化很到位,耍無賴時的懶散梳理,被揭穿後縮成一團,到最後回家乖乖坐正

10.媽媽和女兒三問三答偷沒偷東西的語氣遞進很到位,媽媽憤而翻書包的舉動就自然而然了

11.女兒前期手一直沒閑著,筷子 手指,小動作表現了女兒的不安

12.女兒被媽媽狠狠打頭後破罐破摔承認偷東西並說出心結「她不是我媽」,可以看出爸爸媽媽很少對女兒動手的,包括後來女兒說了那麼過分的話爸爸都只打了手臂而不是給她一巴掌

13.對著爸爸喊「她不是我媽!」,果然爸爸溺愛多些,情感上要跟親近些

14.女兒在說出身世祕密後,媽媽開始耍無賴否認,母女立場有個微妙的逆轉,媽媽又開始顯得侷促不安(摩挲圍裙 左右轉身),而女兒則理直氣壯起來(從縮在椅子上靠在桌子上變得舒展 果斷打開門 現在就要走)

15.女兒說出心結(我就是個替代品)後,情緒上頭要離家出走,回屋拿了書包,其實書包裏啥都沒有了(都被倒完了)拿著幹嘛呢,其實是要帶著唯一屬於自己最熟悉的書包一起作為一個心理依靠

16.女兒兩次被喊停的時候都有停步,其實她內心深處是想被挽留的,她最根本在意的還是爸爸媽媽有沒有把自己當親女兒,只是年輕氣盛情緒上頭面子也嫩,必須跨出那一步去

(第一次停步時女兒整個人在剋制的深呼吸和顫抖 第二次形體就要冷靜一些了)

17.最後女兒又回來,放下書包後坐下後,有一瞬的猶豫,想道歉但說不出口只能一把抓起筷子用乖乖喫飯來表達無聲的歉意,她試探性的給媽媽夾了一口菜,剛剛還哭的媽媽立馬合著飯把女兒夾的菜扒進嘴裡,母女間對彼此都達成了無聲的諒解


最後送上視頻鏈接,歡迎欣賞

純享版:李冰冰《我們仨》 VIP?

m.v.qq.com圖標

第五期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紀中談論流量的觀點,大意是流量到拍戲現場做大爺,睡覺叫不醒,軋戲7、8部還摳圖。我認為張導把前幾年娛樂圈帶資進組的資源咖現象集火在流量身上了,流量在這一點上還挺慘的,直接成娛樂圈壞現象的代名詞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