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是封建时代下最标准完美的女子,那放在现代呢?????


当然,比古代更讨喜。谁不喜欢学识渊博知恩懂礼,知进退,会忍耐,自端庄,又上进的女强人型的大姐姐啊。


以宝钗的容貌才情,学识品性,放在现代根本不用去讨别人喜欢,自会有很多人去讨她喜欢。


当然会,宝钗在哪都是受欢迎的

某些人就别酸了


当然啊,超级崇拜好吗!完美独立女性的代表啊!

虽然起初读红楼,看各学者和红迷的相关解读文章著作时,也曾对宝钗怀有过敌意的。可以说作为一个「黛玉党」,有段时间曾是「宝钗黑」。

但后来再慢慢看细细品,抛开一切既定印象,却发现这位大观园的「宝藏女孩」——薛宝钗与生俱来的宿命感。

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宝钗,在她面前,你会产生一种天生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不是日常接触上的隔阂,而是你非常清楚,你们思想境界不在同一个高度,你会不敢和她做朋友,但心里早被她的风姿见识所倾倒。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对宝钗的人生,更多了一份悲悯感。

《无问西东》里有一句印象深刻的台词:「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宝钗,仿佛就是一个被提前剧透了自己人生剧本的女性。

以现代的眼光看,她像一个从公元2018年穿越回大观园的人。她提前到达人生的终点看过最后的风光,心中知道最后四大家族最后的没落颓败,也清楚自己的生命轨迹最终将会如何归空。

但她仍然愿意选择从头来过,甘愿糊涂地度过这一生。

因为她深知,在那样一个时代,也唯有这一条路而已。所以,她必须接受时代和命运赋予她的设定,扮演好一个可亲可爱、循规蹈矩识大体的大家闺秀。

尽管我觉得她内心也一样有如同宝黛二人的自由意识和反抗意识,甚至更强烈百倍,同时她还拥有独立女性意识和高度解放意识的天性,但在身处那个时代下的商贾大族,她只能将锋芒掩去,悄悄压抑自己的独立意识,按照剧本的走向,选择一个纨绔不器的少年公子。

你说宝钗真有多爱宝玉吗?不见得,即便最后不是贾宝玉,她也知道会是另一个甚至不比贾宝玉的男人。

若她身处现代,说不定她是一个崇尚灵魂自由的独身主义者、气质哲学家,绝不会选择一个自知没有前途也没有理想、浑浑噩噩度日的风流富二代。别说贾宝玉配不上她,我认为在现代,很多男人也配不上宝钗,以及大观园的年轻姑娘,这大概就是《红楼梦》伟大、超前的一个表现。

马东说他「底色悲凉」,在我看来,这个词用在宝钗身上也再合适不过。

这种悲凉的底色就源于她的清醒而不独活,看清了命运的真相仍然要乐观面对。就像蔡康永提到的「为什么很多幽默温暖散发乐观气息的人,底色是悲凉的?因为我们误解了悲凉,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是一种无知的不真实的乐观。」

这正好印证了宝钗悲凉无味的人生底色上的温暖纯善品格,她带给上至老太太下至一众姐妹、小丫头亲近感,甚至以她的情商必然会从许多次含酸的语气中听出黛玉对她有所嫌隙,她却不以为意,从未表露任何怨念,仍然会像疼妹妹一样包容「让孟光接了梁鸿案」。

这样的品行可称完美,但正因处世太周全完美,才容易让人觉得圆滑世故,少了些生趣。

她对人生的宿命感和虚无感,从她的衣著打扮、吃穿用度就可见一斑:从来不爱花儿粉儿,蘅芜苑的房屋「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著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瓯茶杯而已……」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更赋予了宝钗无可企及的精神世界。

若说她是大观园里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最高的第一人,恐怕妙玉也不敢提出任何反驳意见。

宝钗看似「入世」,实则应该是「出世」、「得道」,她的思想境界早已超脱俗世。

她看透了人世命运却不道破这命运机锋。

在这浑浊世界保持清醒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但同时安守本分、懂得适可而止是她行走在入世之路上的唯一行为准则。

不知道在很多个辗转难寐的夜晚,她有没有过矛盾和迷茫,在面对真实的清醒和虚无的浑沌激烈交锋时,她有没有过不为人知的选择与舍弃?

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遵守时代的规则,规行矩步,走完这明明白白的空洞人生。

正如叶芝写给自己的墓志铭: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赶路。

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所有人的命运都终将归于寂寥与幻灭,那虚妄的白茫茫大地终将抵达。

但,既来世一遭,不妨好好走走。

她深知命运的不可违逆,于是心平气和地,顺从这没有退路的唯一归途。

冷眼于这个时代、家族的兴衰热闹,宝钗仍然要以一个参与者,去俯就迎合这个世界的冷漠无情。

她有小女儿心性去以扇扑蝶、海棠吟诗,但她更有清醒的警觉,借螃蟹暗讽这黑白颠倒的世道。

她身上有著世族大家小姐的高贵仪态,内心却藏著现代女性的珍贵特质。

原文来自个人公众号【有时无说】,欢迎关注阅读。

梦红楼|薛宝钗-旁人眼中的热闹,是她心中如雪洞般的虚无。?

mp.weixin.qq.com


把前提去掉,无论哪个时代她都是最标准完美的女子。

做个不太恰当类比,放在现代,宝姐姐大概会是刘亦菲+董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