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

是時師子長者 往至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師子長者 白舍利弗言。

唯願尊者 當受我請。

是時舍利弗 默然受請。

是時長者見尊者默然受請。便從坐起。禮足而退。

復至大目乾連.離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滿願子.優婆離.須菩提.羅雲.均頭沙彌.如此上首者 請五百人。

是時師子長者即還。辦具種種極妙飲食。敷好座具。

又白。

時到。諸真人羅漢 靡所不監。今食具已辦。唯願屈顧。臨覆下舍。

爾時諸大聲聞 各著三衣。持缽入城 至長者家。

時長者見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種種飲食。

見諸聖眾食已訖。行清凈水。人施一白[疊*毛]。前受咒願。

是時尊者舍利弗 與長者說極妙之法。便從坐起而去。還詣靜室。

爾時羅雲 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問曰。

汝今為從何來。

羅雲報雲。

師子長者 今日來見請。

佛告之曰。

云何羅雲。飲食為妙。為不妙。為細耶。為粗耶。

羅雲報曰。

飲食極妙。又且豐多。今此白[疊*毛]。從彼得之。

佛告羅雲。

眾僧斯有幾人。上坐是誰。

羅雲白佛言。

和上舍利弗 最為上首。及諸神德弟子 有五百人。

佛告羅雲。

云何羅雲。彼長者 獲福為多乎。

羅雲白佛言。

唯然 世尊。彼長者得福之報 不可稱計。施一羅漢 其福難限。何況大神妙天人所敬奉。今五百人 均是真人。其福有何可量。

佛告羅雲。

今施五百羅漢之功德。若從眾中僧次。請一沙門。請已供養。

計此眾中差人之福。及與五百羅漢之福。

百倍 千倍 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

所以然者。眾中所差 其福難限。獲甘露滅盡之處。

羅雲當知。猶如有人 自誓說曰。吾要當飲此江河諸水。彼人為堪任不乎。

羅雲白佛言。

不也 世尊。所以然者。此閻浮地 極為廣大。

此閻浮地 有四大河。一者 恆伽。二者 新頭。三者 私陀。四者 博叉。一一河者。從有五百。

然此人終不能飲水使盡。但勞其功。事終不成也。

彼人復作是說。我自有方便因緣。可得飲諸水使盡。云何有因緣 得飲諸水。

爾時彼人便作是念。我當飲海水。所以然者。一切諸流。皆歸投乎海。

云何羅雲。彼人能得飲諸水乎。

羅雲白佛言。

如此方便 可得飲水使盡。

所以然者。一切諸流 皆歸乎海。由此因緣故。彼人得飲水盡。

佛告之曰。

如是羅雲。一切私施 猶如彼流。或獲福。或不獲福。

眾僧者 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決水 以入于海。便滅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

羅雲。此亦如是。今此十人 皆從眾中出。非眾不成。

云何為十。所謂 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辟支佛。佛

是謂十人 皆由眾中。非獨自立。

羅雲。當以此方便。知其眾中差者。其福不可限量。

是故羅雲。善男子善女人 欲求其福 不可稱計。當供養聖眾

羅雲當知。猶如有人以酥投水凝。不得廣普。若以油投水。則遍滿其上。

是故羅雲。當念供養聖眾比丘僧。

如是羅雲。當作是學。

爾時師子長者 聞如來嘆說施眾之福。不嘆說余福。

爾時長者以余時。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師子長者白世尊言。

適聞如來而嘆說 施眾之福。不嘆別請人之福。自今已後 常當供養聖眾。

佛告之曰。

我不作爾說。當供養聖眾。不供養餘人。

今施畜生 猶獲其福。何況餘人。

但我所說者 福有多少。所以然者。如來聖眾 可敬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

今此眾中 有四向四得 及聲聞乘 辟支佛乘 佛乘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得三乘之道者。當從眾中求之

所以然者。三乘之道 皆出乎眾。

長者。我觀此因緣義。故而說此語耳。亦不教人 應施聖眾。不應施餘人。

爾時長者白世尊言。

如是。如尊教敕。自今已後。若作福業。盡當供養聖眾。不選擇人施。

爾時世尊與彼長者 說微妙之法。令發歡悅之心。

長者聞法已。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爾時師子長者 意欲施立福業。

爾時諸天來告之曰。

此是向須陀洹之人。此是得須陀洹。

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

爾時天人即嘆頌曰

如來嘆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爾時師子長者 默然不對。

爾時天人復語長者。

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

此向須陀洹人。此是得須陀洹人。

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陀含人。

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

此向阿羅漢。此得阿羅漢。

此是聲聞乘。

此是辟支佛乘。

此是佛乘。

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

爾時師子長者 默然不對。何以故爾。但憶如來教誡。不選擇而施。

爾時師子長者 復以余時。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我自憶念請聖眾飯之。有天來告我言。

此是持戒。此是犯戒。

此人向須陀洹。此人得須陀洹。乃至三乘 皆悉分別。

又說此偈。

如來嘆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時我復作是念。如來教誡 不可違戾。豈當生心 選擇施乎。終無是非之心.高下之意也。

時我復作是念。我當盡施一切眾生之類。

汝自持戒 受福無窮。若使犯戒 自受其殃。

但愍眾生。非食不濟命。

佛告長者。

善哉善哉。長者。行過弘誓。菩薩所施 心恆平等

長者當知。若菩薩惠施之日。諸天來告之。族姓子當知。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

爾時菩薩 終無此心。此應施。此不應施。

然菩薩執意 而無是非。亦不言此持戒。亦不言此犯戒。

是故長者。當念平等惠施。長夜之中 獲福無量。

是時師子長者 憶如來教誡。熟視世尊。意不移動。即於座上。得法眼凈。

是時師子長者 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爾時長者去未久。佛告諸比丘曰。

此師子長者 憶平等施故。又視如來 從頭至足。即於座上 得法眼凈。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優婆塞中 第一弟子 平等施者。所謂師子長者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其實聲聞聖典一樣提及了他方佛國凈土,佛國凈土一樣金碧輝煌,有佛陀與諸聖眾一起修行,這樣的他方佛世界絕非「大乘佛法的特產」

佛陀之譬喻

佛說諸譬喻,凈意且諦聽,三十波羅密,法王數難知。

諸佛正菩提,僧隨世導師,合十示歸命,禮拜頭觸地。

佛國不知數,見寶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運作。

彼處白銀地,吾於建樓閣,幾重寶層階,高聳入蒼穹。

柱色映造法,無從估其值,門楣黃金造,門傘美裝飾。

琉璃第一層,輝似無垢雲,池中多水草,滿地鋪黃金。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紅,臙脂色光輝,映照徧四方。

門庭善規劃,大窗高尖塔,四欄楯羅網,香華鬘清爽。

美崙樓閣具,七寶所裝飾,青黃復赤白,亦有漆黑色。

蓮花映耀色,獸鳥現光輝,諸宿之星群,日月飾虛空。

黃金羅網覆,結黃金鈴鐸,隨風起鳴響,黃金華鬘爽。

樓閣有綠窗,紅赤與黃色,幢柱結華鬘,紛紜諸色彩。

白銀所造板,紅玉摩尼造,貓睛石所成,種種數百多。

敷諸色美牀,柔展迦屍衣,欽婆羅黃麻,織錦支那絲,

綿織與毛織,勝色諸外衣,一切種種覆,致意吾設敷。

階上此彼處,貴寶飾尖屋,摩尼輝炬火,支撐確樹立。

柱楹閃光輝,美哉黃金門,閻浮檀金色,堅材白銀造。

連鎖幾多分,扉閂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蓮花插青紅。

一切往昔佛,率諸僧弟子,世間真導師,形以色所造。

佛率眾弟子,聖者入其門,黃金座椅上,聖者坐一群。

此世現住佛,無上世幾多,往昔有幾人,上升於彼處。

自存無能勝,幾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於彼處。

天上或人間,眾多有劫樹,一切衣棄捨,吾今披三衣。

種種美味物,飲食善調理,摩尼造耀輝,盛吾鉢行施。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凈衣,更有甜砂糖,油蜜與糖漿,

美食心歡悅,彼等聖者群。居蜜如獅子,彼等入寶屋,

高貴座褥上,暫為獅子卧。彼等從座起,正知跏趺坐,

攝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悅。或為示諸法,或享神足樂,

或達神通境,耽於神通中,其數幾百千,復有弄姿者。

諸佛問諸佛,執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弟子問諸佛,諸佛問弟子,彼等互起問,相互作問答。

諸佛辟支佛,弟子與侍者,如斯耽愉悅,彼等樂樓閣。

黃金白銀網,諸網相結造,真珠網圍繞,寶傘頭上罩。

有布遮陽光,黃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頭頂。

花束散其上,香束復輝映,衣束亦分撒,復以寶束飾。

撒花美艷麗,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黃金覆其上。

四方有蓮池,紅蓮青蓮覆,蓮花粉紛飛,現出黃金姿。

一切樹花開,沿邊繞樓閣,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彼處孔雀舞,天鵝演聖歌,迦陵頻迦鳥,處處鳥群歌。

天鼓響四方,到處琵琶音,吹奏諸天樂,盡縈各樓閣。

佛土或鐵圍,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輝,寶成無裂罅。

建立黃金台,燈明樹輝煌,其數上萬炬,依次皆並立。

歌娘與彩女,舞踴天女群,種種舞台現,縈繞諸樓閣。

須彌山頂上,山顛見樹梢,幢旛吾所樹,五種彩色美。

天龍乾闥婆,諸神悉並臨,合掌示歸依,環繞諸樓閣。

不問何善業,吾皆應所行,上升於三天,身口意皆善。

有想或無想,一切諸有情,吾所積福果,皆可獲分享。

吾實為彼等,尋致與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此世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獲一切食。

吾意行布施,吾意持凈信,一切覺獨覺,供養勝弟子。

依吾心所願,修行諸善業,捨棄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天上與人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吾為神上首,吾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無雙。

種種佳美食,珍寶亦不鮮,種種勝妙衣,由空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現前。

地山或空際,乃至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寶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香即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乘輿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華鬘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莊嚴具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童女來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糖蜜現吾前。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食現吾前。

漂泊無財者,行人來乞者,澄得正覺者,吾行勝布施。

岩山大震撼,轟動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歡喜。

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吾輝映光明,二道光運轉,彼處與其間,光焰大輝映。

如此多世界,一切眾見吾,一切心歡樂,一切皆從吾。

更發優美音,吾打不死鼓,彼處與其間,諸言傾耳聞。

法雲以降雨,人皆成無漏,彼處雖劣者,亦達預流果。

布施應施物,滿行戒無餘,出離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質問賢者事,行無上精進,得忍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真諦行加持,滿諦波羅蜜,得慈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得不得樂苦,尊敬與不敬,到處皆平等,到達無上悟。

見怠惰懷怖,見精進得安,勉勵行精進,此為諸佛教。

見諍論懷怖,見不諍得安,親和共和合,此為諸佛教。

見懈怠懷怖,見不懈得安,勵修八正道,此為諸佛教。

多佛及羅漢,徧集咸來聚,對此佛羅漢,禮敬應歸命。

諸佛不思議,佛法越思議,具有凈信者,果更不思議。


反其道而行之,我們看看原始大乘佛教里都在講什麼內容?

「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八聖道,是不是看著非常眼熟?這不就是《阿含經》和南傳《尼柯耶》里反覆在強調的東西嗎?無非是在三十七道品的基礎上,加修六波羅蜜,以大悲故不速入涅槃,於生死中修六度,迴向佛道。

這種大乘佛教,是我能接受的大乘佛教,後期異化的大乘佛教,不光離阿含經甚遠,乃至距離較古老的般若系經典也差之遠矣。


對於這類引起煩惱的問題我基本上都是問一句「你說的大乘是什麼意思?」。給出一個讓所有「大乘行者」能達成共識的定義已經不容易了,智者何苦去趟這渾水呢?

阿含經或尼柯耶里「大乘」二字是出現過一些,也有不少體現出佛陀「慈悲」精神的經文。如果有人說這就是「大乘」的根源,那我也懶得反駁,大家各自修行就好了。

最起碼一點,互相尊重得有。


這裡不說阿含了,說說南傳所記的諸佛和佛國,這可不是漢傳了,自己糾結去吧:

節錄《漢譯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四·譬喻經》:

二○ 此世現住佛,無上世幾多,往昔有幾人,上升於彼處。

&

二八 諸佛問諸佛,執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二九 弟子問諸佛,諸佛問弟子,彼等互起問,相互作問答。

&

六四 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

七六 多佛及羅漢,遍集咸來聚,對此佛羅漢,禮敬應歸命。

————————————————————————————————————————

以下是全文————

節錄《漢譯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四·譬喻經》:

譬 喻 經

歸依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第一 佛陀品

一 佛陀之譬喻

一 佛說諸譬喻 1,凈意且諦聽,三十婆羅密,法王數難知。

二 諸佛正菩提,僧隨世導師,合十示歸命,禮拜頭觸地。 三 佛國不知數,見寶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運作。 四 彼處白銀地,吾於建樓閣,幾重寶層階,高聳入蒼穹。 五 柱色映造法,無從估其值,門楣黃金造,門傘美裝飾。

譬喻經 第一 佛陀品 一

-------------------------------------------------------------------------- 小部經典四(譬喻經) 二

六 琉璃第一層,輝似無垢雲,池中多水草,滿地鋪黃金。

七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紅,胭脂色光輝,映照遍四方。 八 門庭善規劃,大窗高尖塔,四欄楯羅網,香華鬘清爽 2。 九 美崙樓閣具,七寶所裝飾,青黃復赤白,亦有漆黑色。 2 一○ 蓮花映耀色,獸鳥現光輝,諸宿之星群,日月飾虛空。 一一 黃金羅網覆,結黃金鈴鐸,隨風起鳴響,黃金華鬘爽。 一二 樓閣有綠窗,紅赤與黃色,幢柱結華鬘,紛紜諸色彩 3。 一三 白銀所造板,紅玉摩尼造,貓睛石所成,種種數百多。 一四 敷諸色美床,柔展迦屍衣,欽婆羅黃麻4 5,織錦支那絲6, 綿織與毛織,勝色諸外衣 7,一切種種覆,致意吾設敷。 一五 階上此彼處,貴寶飾尖屋,摩尼輝炬火,支撐確樹立。 一六 柱楹閃光輝,美哉黃金門,閻浮檀金色,堅材白銀造。 一七 連鎖幾多分,扉閂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蓮花插青紅。 一八 一切往昔佛,率諸僧弟子,世間真導師,形以色所造。 一九 佛率眾弟子,聖者入其門,黃金座椅上,聖者坐一群。 二○ 此世現住佛,無上世幾多,往昔有幾人,上升於彼處。 二一 自存無能勝,幾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於彼處。 二二 天上或人間,眾多有劫樹8,一切衣棄捨9,吾今披三衣。 二三 種種美味物,飲食善調理,摩尼造耀輝,盛吾缽行施。 二四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凈衣,更有甜砂糖,油蜜與糖漿, 美食心歡悅,彼等聖者群。 3 二五 居蜜如獅子,彼等入寶屋,高貴座褥上,暫為獅子卧。 二六 彼等從座起,正知跏跌坐,攝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悅。 二七 或為示諸法,或享神足樂,或達神通境,耽於神通中, 其數幾百千,復有弄姿者。 二八 諸佛問諸佛,執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二九 弟子問諸佛,諸佛問弟子,彼等互起問,相互作問答。 三○ 諸佛辟支佛,弟子與侍者,如斯耽愉悅,彼等樂樓閣。

譬喻經 第一 佛陀品 三

-------------------------------------------------------------------------- 小部經典四(譬喻經) 四

三一 黃金白銀網,諸網相結造,真珠網圍繞,寶傘頭上罩。

三二 有布遮陽光,黃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頭頂。 三三 花束散其上,香束復輝映,衣束亦分撒,復以寶束飾。 三四 撒花美艷麗,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10,黃金覆其上。 三五 四方有蓮池,紅蓮青蓮覆,蓮花粉紛飛,現出黃金姿。 三六 一切樹花開,沿邊繞樓閣,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三七 彼處孔雀舞,天鵝演聖歌,迦陵頻迦鳥,處處鳥群歌。 三八 天鼓響四方,到處琵琶音,吹奏諸天樂,盡縈各樓閣。 4 三九 佛土或鐵圍,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輝,寶成無裂罅。 四○ 建立黃金台,燈明樹輝煌,其數上萬炬,依次皆並立。 四一 歌娘與彩女,舞踴天女群,種種舞台現,縈繞諸樓閣。 四二 須彌山頂上,山顛見樹梢,幢幡吾所樹,五種彩色美。 四三 天龍乾闥婆,諸神悉並臨,合掌示歸依,環繞諸樓閣。 四四 不問何善業,吾皆應所行,上升於三天,身口意皆善。 四五 有想或無想,一切諸有情,吾所積福果,皆可獲分享。 四六 吾實為彼等,尋致與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四七 此世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獲一切食。 四八 吾意行布施,吾意持凈信,一切覺獨覺,供養勝弟子。 四九 依吾心所願,修行諸善業,捨棄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五○ 天上與人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五一 吾為神上首,吾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無雙。 五二 種種佳美食,珍寶亦不鮮,種種勝妙衣,由空現吾前。 五三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現前。 五四 地山或空際,乃至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寶現吾前。 5 五五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香即現前。 五六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乘輿現吾前。 五七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華鬘現吾前。 五八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莊嚴具現前。

喻經 第一 佛陀品 五

-------------------------------------------------------------------------- 小部經典四(譬喻經) 六

五九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童女來吾前。

六○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糖蜜現吾前。 六一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食現吾前。 六二 漂泊無財者,行人來乞者,澄得正覺者,吾行勝布施。 六三 岩山大震撼,轟動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歡喜。 六四 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六五 吾輝映光明,二道光運轉,彼處與其間,光焰大輝映。 六六 如此多世界,一切眾見吾,一切心歡樂,一切皆從吾。 六七 更發優美音,吾打不死鼓,彼處與其間,諸言傾耳聞。 六八 法雲以降雨,人皆成無漏,彼處雖劣者,亦達預流果。 六九 布施應施物11,滿行戒無餘,出離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6 七○ 質問賢者事,行無上精進,得忍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七一 真諦行加持,滿諦波羅蜜,得慈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七二 得不得樂苦,尊敬與不敬,到處皆平等,到達無上悟。 七三 見怠惰懷怖,見精進得安,勉勵行精進,此為諸佛教。 七四 見諍論懷怖,見不諍得安,親和共和合,此為諸佛教。 七五 見懈怠懷怖,見不懈得安,勵修八正道,此為諸佛教。 七六 多佛及羅漢,遍集咸來聚,對此佛羅漢,禮敬應歸命。 七七 諸佛不思議,佛法越思議,具有凈信者,果更不思議。 ──如是世尊自己不斷修佛之行、為說諸佛之譬喻及諸法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