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让跟为什么博士要叫Doctor of Philosophy(字面意思应为哲学博士,但现在广泛指代博士)还有相通之处呢。我在一个linguistics的课程中恰好听老师提起过。

故事要从中世纪时期说起。

中世纪时期,科学家,那时候被称作哲学家。探寻万物的秘密是当时哲学家的使命。那时候科学家们为了论证一件事情,需要有声望的人的信誉来保证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的实验都是在某一个很有声望的人眼前现场做,然后将实验结果报告给期刊,而那个有声望的人也必须认可。当时,他们做完了实验就会写「Letter」给期刊发表。他们写的letter,一般都是用非常主动的语气。比如「We did ... We put xxx on ... and then we observed ...」. 我们现在看回那时候的文章就会留意到跟现在的写法是非常不同的。由于沿用letter形式的缘故,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老牌期刊杂志叫做什么什么letter. 比如我经常读的地学方向,就有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有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可是后来出现了一个问题。比如一个人在法国国王面前做一个实验得到的一个结论,但是另一个人在德国国王面前做同一个实验,却得到了另一个结论。总不能说法国国王可信,德国国王不可信吧?于是科学家们把这种不可重复性认定为——方法不一样。在之后的几百年里,科学家致力于尽量客观中立的描述方法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于是,后来的文章大量的使用被动语态,而「实验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被尽力的抹去。那个时候的文章多数写「A sample was treated in ...... 」. 这种尽可能隐匿作者的行文方法在很多领域还沿用至今。

到现在情况又有了些许改变。由于论文大量发表,科学家需要更多的为自己支持。于是,在某一些领域,科学家开始更多的使用主动的语气,更正面的辞汇。比如这样:

Here, we use the unique geochemical time-series data encoded in the skeletons of extraordinarily long-lived, deep-sea corals to reconstruct the first detailed biogeochemical proxy records of the NPSG. The Hawaiian gold coral Kulamanamana haumeaae Sinniger et al., 2013 (previously known as Gerardia sp.), secretes a proteinaceous skeleton synthesized from its primary food source: recently exported sinking particles.

摘自 Sherwood et al. 2014 Nature封面故事

你品品加粗部分,是不是用词很正面?

所以论文,本身这个东西的发展也挺有意思的。


论文是为了检验在学校几年的学习成果,不管是走形式也好,还是真正创新写作也好,现在基本没有学校不需要交论文的。除了在校,之后参加工作想评职称、获奖,都是需要写的,每个领域的划分太多,现在就是以这个为评分机制,没办法。


对你的考核,对你的负责。

第一,各学期期末考试是对你知识体系的小范围、分支性的考察。

第二,论文是对你全方位的,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察。

第三,有助于你的自我认识,让你认识到自己大学四年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没有掌握的

但是如果您问的是论文起源,那抱歉,不是很了解。


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报纸,当人类掌握知识增长越来越多,慢慢开始进行分类,按照用途划分,按照行业划分,就出现了论文了。


百度的定义是: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所以这个是记录了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让后来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开疆拓土。科技得以进步,社会得以发展全都有耐于前人们的贡献,而这些贡献都能以论文的形式记录在册,不至于让后来人重头摸索,这就是论文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还要感谢这些前辈们的奉献,才能有我们今天这么美好的生活。


我是工科女,我觉得这个估计要追溯到很久之前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吧,他们要展示自己的科学成果,就需要写出来让大家看到,于是就根据一定的模式去写阐述,就有了现在的论文吧。哈哈


这个问题真的是引人深思


评价机制不同,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