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 G - | Em - Am - | F - G - | C - E -|

| F - G - | Em - Am - |

C接E这里是啥功能,怎么解释这里大佬们


这里就是一个色彩性和声的用法,没有很确切的必须是哪种用法的结论。大概可以解释为:

  1. 向C大调的六级离调,但随后做了一个临时调(a小调)内阻碍进行
  2. 同样离调,然后趋近于半音化的和弦平移到四级,和弦音的级进增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3. 本来应该到E minor但是被其大三和弦给替换了,保留了根音但是改变了性质,也就是斯波索宾所说的意外进行

就像爵士和声可以用中古调式去解释,但其实爵士乐跟中世纪音乐八竿子打不著关系一样;在没有明确调性环境的情况下,暧昧的和声进行只需言之成理的描述即可,尤其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

以下是一些补充。

之所以说这里没有明确的调性环境,是因为它属于流行音乐比较常见的「四音和弦」进行,也就是循环或者变化重复四个和弦。由于这四个和弦一直在重复,增强了其连贯性,所以和弦之间的走向可以随意一点,其和声布局的逻辑就并非古典音乐的那种功能和声结构,而是「我就给你听这四个和弦」结构

在此基础上,它还是从四级也就是下属和弦开始的;注意这里的四级并不是一个确切调性的四级,而是在出现F-G后,根据原本的调性期待,接下来应该出现主,而把它俩看作下属到属。

所以接下来的Em-Am就会给调性带来一丝暧昧——立刻出现了C大调其关系自然小调也就是a小调的五级到主。

再之后的F-G-C倒是很明确的C大调调性,但是就整个前后调性和声环境来说这三个和弦不足以表现出一个明确的C大调或者是a小调。

所以说功能和声体系主要是运用在古典音乐中的,而且也只针对于调性明确的片段。当和声变得暧昧,或者像本题这样靠循环几个和弦增强逻辑性的,功能和声的分析方法就不是特别适用了。和弦的功能性削弱,主要发挥的是其剩余的色彩性作用声部连接合理的重要性也因色彩和声的「抓耳」而降低。

不过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启发自己编配和弦。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色彩性和声可以变得有多「随意」,以下是一个我把E major替换掉后的各种示例。当然不是真的随意连接都可以,比如我试了试简单粗暴地平移到B7就不太行的样子。其实硬生生忘功能和声体系靠,无非就是离调、和弦外音、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半音化跟声部平稳连接,没有哪一个部分斯波索宾的书没有提过~

各种4356+色彩性和弦Rax Xu的视频 · 1668 播放

再次提醒俺们这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谈的,不是理论研究,那不是一个专业。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进行比作一个马路上的石头:你指著石头问我,「为什么石头叫石头呀?」,我可以说:

1.我见别人叫它石头所以我也叫他石头(统计学流派角度)

2. 我叫它石头因为上帝叫它石头(学院派乐理分析角度 = 俗称「我不管我不管哼大佬说的都是对的!」流派角度)

3.我手上有个显微镜,我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看到它的原子结构。因为有这种特定的原子结构存在在这个物体里,所以我叫它石头。(实验科学流派角度)

对于音乐和声和作曲来说,本人主要用的是第一种流派,并对第二种流派不予置评。我们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其实是第三种流派,然而我们目前没有合适的「显微镜」去帮我们查明「和弦走向」这个石头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

这句话转成专业术语就是:我们目前的神经科学实验手段以及科研文献还不足以告诉我们和声美学在神经基础上的「原子」是什么。我们的确拥有最先进的fMRI,EEG, MEG等神经仪器来探究人脑神经活动,但是同比物理研究里的显微镜来说,这些仪器的解析度并没有好到能让我们查明人脑中因为复杂的和声织体信息流而促发的脑干中多巴胺含量短时间内提升的神经通路因果解释是什么。如果你想深入这个话题那就跟本题无关所以在此不提及。

所以我目前的建议是遇到好听的和弦走向记住就行,形成自己的和弦语料库后,自己批判性思考自己记住的这些和弦有什么联系,如果发现了什么很有趣的规律可以跟大家分享。其他答主提供的理论想必也暂时够你用了,所以我就不说我对F G C E进行的看法了。


各位大佬说的很详细了,这里补个貌似没人提到的的观点吧。勋伯格和声学认为,除根音外,升高或降低和弦的其他音并不改变功能属性,只是改变了色彩而已,是从本调以外的「调性领域」借音的结果,传统所说的调式交替、离调,以及其他理论所说的「调式和声」皆可这样理解。他的标记里会直接在级数上拦腰画一道横杠,表示有变化音。所以按此理论,这里的E的作用同Em。


@Raymond 很开心看到有人(哪怕是以这么生硬的姿态)提出musica ficta但是我不同意你对他的解释… 的确,哪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同一个时间段,不同的国家也会有好几种不同的treatises/理论同时并行。对musica ficta各种各样的看法在什么时代都有,但是你这个解释太强硬了,感觉像是被name dropping之后然后抱住不放手想要反过来name dropping别人。我说一下我对musica ficta的看法。更多的等我有幸能读上Polyphonies XVème-XVIIème课再补充 ;)

1. 上面带有上升下降标的基本必须要升/降。musica ficta原本就不是标注出来的东西,原则上是不存在谱面上的。即使存在谱面上,也是作曲家出于 』怜悯之心 帮助可怜的演奏家节约一点时间。现在在我们手里的这些谱子上面标的都是经验老到的编辑者(音乐学/音乐史专家)标记的,我认为我们可以完全相信一个好的编辑。理论上的确是musica ficta是「可降可不降」,但是实践上却完全不是如此。他自己有一套自洽的体系。要么是有tritone所以必须升/降,要么是想要塑造一个美丽(pulcher)的常规终止: 塑造旋律上的美丽的tritone,带来clausula cantizans(leading note), 并且最后带来一个大调和弦(picardy third)(aka带来一个常规终止authentic cadence)

2. 当时的作曲家有的人写有的人不写:有的人只标注降号,有的人随缘标注降号(比如在一个地方写了降号但是别的地方都没有写)。有很少的先锋人物认认真真都写。没标注习惯的作曲家习惯直接放权给歌手,让歌手的音乐感觉来处理。当然也引发了很多混乱和讨论:这些歌手到底能不能够值得信赖?作曲家写的情况模棱两可,引发两种(多种)对于musica ficta的处理方式怎么办?升的部分较为简单,有经验的都会升(下面会说),而降的部分比较难,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来,也是引发当时争论和混乱的原因。

3. musica ficta 我看见过的三个用法

其一是fa super la, 换hexachord用, 降号(见solmization和Guidonian hand)

其二叫causa necessitatis, 字面翻译 cause of necessity, 避免一些旋律上或者和弦之间的tritone。比如 @Raymond 那张说 他(耶稣)复活 (er ist auferstanden)的, 如果这个时候把#FA换成FA的话会造成tritone.

另一个叫causa pulchritudinis, 字面 cause of beauty。这个只有升号,出现在常规中止里面 1.(固定或者不固定的)终止结构 和 2.最后一个大调和弦上。含有这个升号的声部带来一个clausula cantizans, 也就是一个semitone, 一个 『leading note』,最后再一个大调和弦(picardy third)。虽然原则上的确是可升可不升,但是作为一个受过训练的音乐家,必须升。

4. 的确有一些存在争议的文本,升还是降,常规中止还是软终止(mi cadence/molle cadence) 但是还是话说回来这个更多的是编辑考虑的问题。

5.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上,这个E和弦里的#G我不认为是musica ficta: 既不是为了出于避免tritone的需求,也不能为了追求常规终止的美。而且从C和弦进E和弦,不管是临时借到a(之后回到C),还是直接转进a都没有问题,谱例从巴洛克到浪漫都能找到一打一打的,多看看谱子就不会问为什么要从C和弦进到E和弦了。


这个是常规4536251变化套路,你可以随意发挥 ,E ,A(韩国人喜欢)也好, C7(中国人喜欢)也好。甚至可以用这个东西(拍摄角度限制只能转调了)。楼上也有很多例子,总之在最后那个和弦的两拍,随意点就行

VID2021020409043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