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喜歡京劇了,怎麼辦,我還不想老啊


對於愛好京戲來說,以我個人來看主要還是環境因素,以我個人來說第一次聽京戲印象中是小時候同爺爺一起聽張君秋、陳少霖《朱痕記》的錄音,一邊聽戲爺爺一邊講,就這麼一直聽下來了。

記得小的時候,應該是上小學的時候吧,凌晨5點左右山東衛視會播放京劇錄像印象比較深的如葉少蘭的《白門樓》、童祥苓的《烏盆記》、宋昌林、李軍的《斷密澗》等,每天上學前都會看上一會兒,中午會利用午休時間聽評書、相聲,CCTV的電視書場、天津衛視播放的《中國傳統相聲集錦》是最常收看的節目,記得小的時候家裡經常停電,在停電的時候常常抱著爺爺的收音機聽評書、聽相聲、聽京戲,以上這些現在想起來都是十分快樂的童年回憶。

所以是否喜歡京劇,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有家人喜歡京戲,從小跟著看,那從幾歲開始就喜歡京戲也沒有啥問題,如果不喜歡京戲,你就是一百歲也照樣不喜歡,這個同年齡沒有多大關係。


你不是老了

我也喜歡戲曲,所以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和別人的不同,當別人刷那些破電視劇,電影,玩遊戲的時候,我在看牡丹亭,在看秦腔,看京劇,看崑曲,這些給我帶來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我平時基本不學語文,但考試就是在前面,除過這個,喜歡戲曲,你的生活情趣,審美水平以及對中華文化認同感已經和現在的一些所謂青年有了很大的區別,加油,喜歡就是喜歡,並不是只有老人才能喜歡戲曲的


你的閱歷和審美趣味都提升了,你應該感到高興。


說明你沉下心了


把喜歡京劇當成老了的標誌,有這種想法才是真正需要擔心的


真受不了有些人總是把喜歡京劇當做年紀大的標誌,十幾歲喜歡戲曲的多了,他們我老了????戲曲唱腔有韻味,一招一式盡顯功底,又能和自己知道的歷史知識對接,關鍵演員都好漂亮啊(哈哈哈哈哈) 本來就很吸粉


很早以前,朋友問我:「等我們老了後,會不會也喜歡現在老年人喜歡的東西,比如京劇什麼的?」

?我笑著說:「怎麼可能,我們老了大概還會聽周杰倫吧。」

如今我對自己的想法多出了一些懷疑,因為這些年自己聽的東西一直在變,周杰倫、許嵩、陳奕迅、萬曉利、某南京市民、草東、二手玫瑰、萬青、腰……

審美會變,口味會變,有些好,必須經歷過一些歲月才能體會。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杜甫,等將近中年再讀「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才能體會故友相見的真情。不過真要感同身受,還得等到年老時,多半朋友都與世長辭,那才是真正的「訪舊半為鬼」,而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最近越發喜歡上傳統曲藝,除了唱腔韻味,其唱詞的醇厚也是我入坑的原因,比如:

說什麼花好月圓人亦壽,江河萬里幾多愁?

胡兒鐵騎豺狼寇,飲馬黃河血染流。

嘗膽卧薪權忍受,從來強項不低頭。

思悠悠來恨悠悠,故國月明在哪一州?

這是《生死恨》的一段唱詞,多麼像詩詞啊!尤其是「故國月明在哪一州?」

這裡得多介紹下《生死恨》這齣戲的創作背景。這是抗日期間,梅蘭芳為宣傳抗日編的新戲,雖然寫的是宋人抗金,但其針對性不言自明,甚至引發日方干預,但梅仍照演不誤。(點贊!)

為《生死恨》寫詞的人有齊如山、許姬傳、李釋戡,不知是誰寫的「故國月明在哪一州?」想一想,這句真是毫無道理?北方夜晚沒月亮,南方就有嗎?南方有還分不同的州,有的州有,有的沒有?再有「月明在哪一州?」這問題毫無意義。

可一個無助的俘虜,深陷異邦,望著黑漆漆的天空,問出:故國月明在哪一州?似乎又那麼合理,那麼真情。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吧。

再如現今大火的《鎖麟囊》,一看就是大文人執筆,查了一下,果然,發現是翁偶虹為程硯秋創作的。

「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這詞寫得多好!殘生一線遭遇驚濤,這是何等驚心動魄。

再如其中的「人情冷暖憑天造,誰能移動半分毫」,這聽起來很宿命論,但你若處於人生谷底,遭遇世態炎涼,對著這句話,應該會哭出來吧!

還有一句「種福得福得此報,愧我當初贈木桃」,顯然用的是詩經「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但我一直不太明白,贈人木桃何愧之有?,是說木桃太廉價了嗎?希望大牛指點。

當然了,我說這些並不是要證明京劇的詞都很牛,恰恰相反,是因為文人的加入才提升了詞的質量。其實傳統曲藝中水詞很多,戲曲是需要敘事的,需要讓觀眾比較容易地聽懂。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郭德綱說的「崑曲非常雅,旁邊需要放一本書來查其中的典故」,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參加科舉的文人加入創作的緣故。

其實,德雲社的《大實話》也很類似,值得細品,好像是張文順先生寫的。

說天親,天可不算親,天有日月和星辰。日月穿梭催人老,帶走世上多少的人。

說地親,地也不算親,地長萬物似黃金。爭名奪利有多少載,看罷新墳看舊墳。

看罷新墳看舊墳,這詞很有老先生的洞見,卻並不是很適合相聲這樣的喜劇舞台。

而下面這個版本據說是郭德綱改的。

說天親,天也算親,天有日月和星辰。古人不見今時月,明月曾經照過古人。

說地親,地也算親,地長萬物似黃金。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鮮花盼的誰人。

其實郭德綱還創作了太平歌詞《擋諒》,尤其引用了京劇的西皮流水,部分內容如下:

七星劍,把頭削,

一腔熱血灑征袍,

好漢英雄辜負了(liao),

汗馬功勞一旦拋。

絮絮叨叨羅列了這麼多 ,無奈我水平不夠,無法準確傳達我要說的。總之,那是一種對文字的特有觸覺,方寸之間,毫釐之差,神乎其技。

怎麼說呢?在藝術中困難的事情就是,去說出全部事情而又像什麼都沒有說一樣。

就這樣吧,我自己說不明白卻希望有人能懂,以上。


你隨著閱歷的增長品味提高了


我也喜歡京劇,我今年年底就能出生啦,我是不是老了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