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喜欢京剧了,怎么办,我还不想老啊


对于爱好京戏来说,以我个人来看主要还是环境因素,以我个人来说第一次听京戏印象中是小时候同爷爷一起听张君秋、陈少霖《朱痕记》的录音,一边听戏爷爷一边讲,就这么一直听下来了。

记得小的时候,应该是上小学的时候吧,凌晨5点左右山东卫视会播放京剧录像印象比较深的如叶少兰的《白门楼》、童祥苓的《乌盆记》、宋昌林、李军的《断密涧》等,每天上学前都会看上一会儿,中午会利用午休时间听评书、相声,CCTV的电视书场、天津卫视播放的《中国传统相声集锦》是最常收看的节目,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经常停电,在停电的时候常常抱著爷爷的收音机听评书、听相声、听京戏,以上这些现在想起来都是十分快乐的童年回忆。

所以是否喜欢京剧,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有家人喜欢京戏,从小跟著看,那从几岁开始就喜欢京戏也没有啥问题,如果不喜欢京戏,你就是一百岁也照样不喜欢,这个同年龄没有多大关系。


你不是老了

我也喜欢戏曲,所以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和别人的不同,当别人刷那些破电视剧,电影,玩游戏的时候,我在看牡丹亭,在看秦腔,看京剧,看昆曲,这些给我带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我平时基本不学语文,但考试就是在前面,除过这个,喜欢戏曲,你的生活情趣,审美水平以及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已经和现在的一些所谓青年有了很大的区别,加油,喜欢就是喜欢,并不是只有老人才能喜欢戏曲的


你的阅历和审美趣味都提升了,你应该感到高兴。


说明你沉下心了


把喜欢京剧当成老了的标志,有这种想法才是真正需要担心的


真受不了有些人总是把喜欢京剧当做年纪大的标志,十几岁喜欢戏曲的多了,他们我老了????戏曲唱腔有韵味,一招一式尽显功底,又能和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对接,关键演员都好漂亮啊(哈哈哈哈哈) 本来就很吸粉


很早以前,朋友问我:「等我们老了后,会不会也喜欢现在老年人喜欢的东西,比如京剧什么的?」

?我笑著说:「怎么可能,我们老了大概还会听周杰伦吧。」

如今我对自己的想法多出了一些怀疑,因为这些年自己听的东西一直在变,周杰伦、许嵩、陈奕迅、万晓利、某南京市民、草东、二手玫瑰、万青、腰……

审美会变,口味会变,有些好,必须经历过一些岁月才能体会。

年轻的时候不喜欢杜甫,等将近中年再读「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才能体会故友相见的真情。不过真要感同身受,还得等到年老时,多半朋友都与世长辞,那才是真正的「访旧半为鬼」,而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最近越发喜欢上传统曲艺,除了唱腔韵味,其唱词的醇厚也是我入坑的原因,比如:

说什么花好月圆人亦寿,江河万里几多愁?

胡儿铁骑豺狼寇,饮马黄河血染流。

尝胆卧薪权忍受,从来强项不低头。

思悠悠来恨悠悠,故国月明在哪一州?

这是《生死恨》的一段唱词,多么像诗词啊!尤其是「故国月明在哪一州?」

这里得多介绍下《生死恨》这出戏的创作背景。这是抗日期间,梅兰芳为宣传抗日编的新戏,虽然写的是宋人抗金,但其针对性不言自明,甚至引发日方干预,但梅仍照演不误。(点赞!)

为《生死恨》写词的人有齐如山、许姬传、李释戡,不知是谁写的「故国月明在哪一州?」想一想,这句真是毫无道理?北方夜晚没月亮,南方就有吗?南方有还分不同的州,有的州有,有的没有?再有「月明在哪一州?」这问题毫无意义。

可一个无助的俘虏,深陷异邦,望著黑漆漆的天空,问出:故国月明在哪一州?似乎又那么合理,那么真情。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再如现今大火的《锁麟囊》,一看就是大文人执笔,查了一下,果然,发现是翁偶虹为程砚秋创作的。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这词写得多好!残生一线遭遇惊涛,这是何等惊心动魄。

再如其中的「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半分毫」,这听起来很宿命论,但你若处于人生谷底,遭遇世态炎凉,对著这句话,应该会哭出来吧!

还有一句「种福得福得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显然用的是诗经「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但我一直不太明白,赠人木桃何愧之有?,是说木桃太廉价了吗?希望大牛指点。

当然了,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证明京剧的词都很牛,恰恰相反,是因为文人的加入才提升了词的质量。其实传统曲艺中水词很多,戏曲是需要叙事的,需要让观众比较容易地听懂。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郭德纲说的「昆曲非常雅,旁边需要放一本书来查其中的典故」,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参加科举的文人加入创作的缘故。

其实,德云社的《大实话》也很类似,值得细品,好像是张文顺先生写的。

说天亲,天可不算亲,天有日月和星辰。日月穿梭催人老,带走世上多少的人。

说地亲,地也不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争名夺利有多少载,看罢新坟看旧坟。

看罢新坟看旧坟,这词很有老先生的洞见,却并不是很适合相声这样的喜剧舞台。

而下面这个版本据说是郭德纲改的。

说天亲,天也算亲,天有日月和星辰。古人不见今时月,明月曾经照过古人。

说地亲,地也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鲜花盼的谁人。

其实郭德纲还创作了太平歌词《挡谅》,尤其引用了京剧的西皮流水,部分内容如下:

七星剑,把头削,

一腔热血洒征袍,

好汉英雄辜负了(liao),

汗马功劳一旦抛。

絮絮叨叨罗列了这么多 ,无奈我水平不够,无法准确传达我要说的。总之,那是一种对文字的特有触觉,方寸之间,毫厘之差,神乎其技。

怎么说呢?在艺术中困难的事情就是,去说出全部事情而又像什么都没有说一样。

就这样吧,我自己说不明白却希望有人能懂,以上。


你随著阅历的增长品味提高了


我也喜欢京剧,我今年年底就能出生啦,我是不是老了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