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在 5 月 29 日晚在其网站上线了全新的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新品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 700,它是 QuietComfort 35 的继任者,售价 3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765 元),将于 6 月 20 日发货。如何评价 bose 新一代主动降噪耳机?相比上一代有哪些方面的改进?音质?续航?降噪效果?麻烦耳机大佬分析一下。

紫色是1000XM3开降噪,橙色是700开降噪,从这个数据来看我完全看不出来700有什么战斗力(不过由于降噪跟佩戴关系密切,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在意这个问题)。

而由于摒弃了QC35上比较成熟的外形设计,单独开了新模,这必然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暴雷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你们猜为什么这些年国产的塞子出来了一堆又一堆、大耳始终就那么几家?没错,大耳开新模容易暴雷。不信想想看HIFIMAN一直被人所诟病的品控;AKG老701、702的通病;DT880、770、990到后来一脉相承的设计以及头梁通病;就连索尼的1000X刚上市的时候也爆出了大规模的头梁断裂问题。(顺便一提,以上这些倒霉事我一个没落,全都亲身经历过)

所以大耳一般开了一个模就不会轻易动,顶多在后续的产品上修修改改,不断弥补缺陷,最后一代一代的迭代直到工艺彻底成熟。而BOSE又从来不是一个以做工精细而著称的品牌,现在700换了新设计,各种问题那是一定会出的,无非是大小多少的区别。

而说到声音,咱们还是看图说话:

基本维持了BOSE QC系列的一贯声音风格,但是有个问题,左右耳频响差异如此之大,这是不是品控出现了问题?当然我倾向于这是个例,不过考虑到之前提到的新开模暴雷可能,我还是建议大家等一等再入手这个耳机。

最后是惊喜的部分。

700当然不是一无是处,除非BOSE的耳机部门集体脑抽。不过考虑到BOSE的汽车音响部门刚经历了一次大暴雷,耳机部门要是敢这么糟蹋钱的话,我觉得他们会被公司高层给点天灯……所以这次700带来的惊喜就是市面上几乎无人能敌的通话降噪能力。

实际上,假如你有长时间在嘈杂环境中的通话需求的话,700可能是目前唯一能满足你的降噪大耳。多麦克风+波束成形带来的通话降噪能力实在是立竿见影,甩开了竞争对手一大截。

所以我认为假如你又有降噪需求、又有通话需求,那么买700是没问题的;不然的话最好观望一下,看看会不会暴雷再说……我当年买了1000X,头梁先后裂了三次我修了三次,最后的结果是过保了,它又裂了,我索性不修了直接买新的了。

所以这个700啊,它不断梁,就已经是大成功了(局座脸


Bose 700 降噪耳机体验:颜值更高,还有神奇的双向降噪

作为 Bose 降噪家族的新成员 ,Bose 700 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它和 QC 系列有何区别?

在降噪耳机的普及之路上,Bose 的 QC 系列绝对是「灯塔」般的存在,我还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谈起降噪耳机默认就是指 Bose 的产品。

随著大众接受程度的提高,Bose 在降噪耳机领域也迎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对于消费者来说,拥有更多的选择肯定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 Bose 来说,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持续输出产品价值就很重要了。

在降噪耳机完成了基础的性能参数迭代后,体验层面的进一步提升就成为了各家厂商新的发力点。Bose 最新发布的 Bose 700 就是这样一款面向「降噪耳机 2.0」时代的产品。作为 Bose 降噪家族的最新成员,Bose 700 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大有一副革新的姿态。今天,极客之选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Bose 700 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 Bose 700 的官方名称为「Bose 700 无线消噪耳机」,Bose 统一将 Noise Cancelling 翻译为「消噪」,下文我会继续使用大家更熟悉的「降噪」一次来表述,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此前 Bose QC 系列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设计语言(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套娃」),因此 Bose 700 发布的时候大家首先讨论的就是它的全新外观。

Bose 700 外观上最显眼的一个变化莫过于贯穿左右耳罩的不锈钢头梁,除了装饰作用外,通过抽拉头梁延长部分就能调节头梁的高度。

有意思的是,当 Bose 700 出现在极客之选编辑部的时候,有的同事说复古,有的人又说时尚,搞得我也不敢轻易下定义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Bose 700 的外观确实拥有很高的「辨识度」,如果你对之前头戴式降噪耳机的外观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它是能够让你眼前一亮的。

因为造型更加简洁,刚拿到 Bose 700 的时候我觉得它应该比 QC35 II 要轻,但查了下参数发现其实它比 QC35 II 要重上 10g。佩戴感受上我更偏向于 Bose 700,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头梁接触皮肤的一侧换用了凝胶泡沫材料(QC35 II 是 Alcantara),对头部的缓冲感受更加明显了。

虽然换用了新的设计,但佩戴体验上 Bose 700 依然是同类产品中拔尖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Bose 700 耳罩不支持向内弯折,只能把它们旋转至同一平面,收纳体积比 QC 系列要大上一些,这点通过收纳盒也能反映出来,可以参考下图(白色的盒子确实不耐脏)。

操作上,除了三颗物理按键,这次 Bose 700 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触控操作,触控区域隐藏在右侧耳罩 Bose logo 附近,能够实现轻触、按住和滑动三种操作。具体的功能我整理了下方的图片供大家查看,实际体验的话操作还是很灵敏的。

另外就是 Bose 700 保留了有线耳机介面,包装附赠了一根音频连接线,方便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使用。

说起降噪效果,这可能是写 Bose 产品文章时最「无聊」的部分,因为我们都知道 Bose 在这方面是不会犯错的。Bose 700 也是一样,它的降噪水平依然是消费领域顶级的。同时官方也表示,因为这次新品换用了全新的声学组件和更加完善的电路系统,对于底噪的抑制也会更加出色(尤其是在安静的环境下)。

Bose 700 的降噪效果可以在 0~10 档之间进行调节,你可以通过左耳罩上唯一的按钮在三个预设档位中切换(默认是 0、5、10),如果你想要定制预设,就需要在手机 app 里实现了。

0 级降噪会开启对环境音的监听,Bose 称之为「对话模式」,你可以在不摘掉耳机的情况下进行交流。现在很多降噪耳机都有这个功能,其中的难点是如何把麦克风收录的声音处理得更加自然,Bose 700 表现还是很棒的,外界声音清晰可见,没有明显的「数码感」。

说起手机 app,用过 Bose 耳机的用户首先想到的应该是 Bose Connect,不过这次和 Bose 700 配对使用的是「Bose 音乐」这款 app,根据官方介绍这款 app 是国内工程师在现有 Bose Music app 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开发的。

在 app 内可以实时调节耳机当前的降噪等级,也可以自定义三个预设的降噪等级,当然包括定时关机、固件升级这些操作也必须在 app 内完成。

相比於单纯的降噪效果,这次 Bose 700 主打的「双向降噪」功能还是值得多说两句的。原本我们在使用降噪耳机时,耳机主要服务于自己:麦克风收集环境噪音,处理器收集并分析噪音,产生抑制信号和音乐叠加后送入到耳朵。所谓「双向降噪」是指耳机麦克风可以清晰地拾取你说话的声音,因此通话的对方也能感受到降噪的效果,耳机降噪服务的是双方。实际上「听得清楚」服务的不仅是电话的另一端,对于软体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举例来说,现在很多人开始使用语音助手进行一些基本信息查询,包括我身边还有不少人喜欢用输入法的语音转写功能,在嘈杂的环境下提供一个更加清晰的语音输入也有利于提高识别成功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功能,Bose 700 使用了一套全新的麦克风系统,它共配备有 8 个麦克风,其中 4 个参与到拾音降噪工作中(2 个专用,2 个和降噪通用),就是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拾取更清晰的话音。我们也找了几副耳机打电话测试,包括也和手机进行了对比,从实际体验来看 Bose 700 的通话降噪效果确实是挺神奇的。

如果你关注过 Bose 的更多动态,应该知道它们一直在拓展降噪技术的使用场景,甚至和在汽车领域也有应用。这次 Bose 把降噪技术和人声拾音相结合,进一步扩充了降噪耳机的使用场景。Bose 700 支持蓝牙 5.0,而且能够同时和两个设备配对,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例如我常用的一个配置是同时和电脑和手机连接,电脑端播放音乐,手机上微信收到语音消息也能直接听(会暂停音乐的播放)。声音表现上,Bose 700 延续了 Bose 一贯的声音风格,音染适中,低频很有弹性,算是比较耐听的那种,不过呢,它依然不支持 LDAC、aptX 啊……

Bose 700 的续航时间约 20 小时,充电 15 分钟可使用 3.5 小时,这个数据算不上拔尖,不过换用 USB-C 充电介面算是一个好消息。

Bose 700 和 QC35 II 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它们会同时进行售卖;Bose 700 可以简单理解为 QC 35 II 的「外观功能升级版」,当然它的价格也要更贵一些。值得一提的是,Bose 700 系列还规划有真无线降噪耳机,计划在明年上市。(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跳转查看)

总结来说,如果你对双向降噪的需求不是很大,QC35 II 会是一个更高性价比的选择,如果你喜欢 Bose 700 的全新外观,同时希望照顾到电话另一端人的通话体验,Bose 700 目前不可替代性还是很高的。另外,如果你手中如果已经有了 QC35 II 或 XM3,升级的必要性可能没有那么大,但你之前要是没有降噪耳机的话,Bose 700 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ose 700 的官方售价为 2999 元,有黑色、银色两个颜色可供选择。虽然我们这次体验的是黑色,但是我个人觉得银色要更好看一些,大家有机会可以亲自去线下店看看它的外观,试听一下降噪效果。

发布于 2019-07-2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海灰色海灰色尤文,喵喵爱好者

因为老婆想要个无线耳机,去体验店试戴了700和索尼xm3。最后老婆选择了700。

从女生的角度简单对比一下这两款好了。

1,佩戴。舒适度方面,700比xm3舒适。比较轻,不夹头。700的皮革质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bose店员在试戴时,强调不夹头。我家耳机是不会夹头地!很自豪。索尼店员在知道我们试戴过bose后,别的没说,就只有一句:他们家700不能折叠。

老婆的感受:700舒服,轻,至于能否折叠。。有些无所谓。xm3相对就偏重一些。

包装方面xm3不清楚。700自带的耳机包挺方便,结实,也不重。对比以前买的森海hd600,真的便携很多。

2,音质。xm3一耳朵很不错,声音显得很厚重,不愧是索尼。

700试听的时候还不错,可能我习惯了苹果的白开水音效。入手后拿来细细听了几次,听完。。。只能说就这样吧。但老婆对音质没啥要求,不太差就行了。

3,功能。xm3不清楚。700的说明书没有操作指南,于是上网查了下,很轻松掌握了手势操作。连我老婆那种电脑盲也很快熟悉了。很方便,连接手机后,操作上可以完全脱离手机了。很有科技感,我们都蛮喜欢玩。

关于降噪,快捷降噪三档,0,5,10。开到十的时候,就感觉蛮闷的。0档仿佛没带耳机,让你感受周边的环境。所以一般开5档就好了。

关于为什么选了700。外形相比中规中矩的xm3讨喜一些。加上相对音质,她对舒适度的要求更多。

作为一个对耳机不感冒的人,现在她上下班已经离不开700了。这是我送的最成功的一次礼物。? 胜利。


因为老婆想要个无线耳机,去体验店试戴了700和索尼xm3。最后老婆选择了700。

从女生的角度简单对比一下这两款好了。

1,佩戴。舒适度方面,700比xm3舒适。比较轻,不夹头。700的皮革质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bose店员在试戴时,强调不夹头。我家耳机是不会夹头地!很自豪。索尼店员在知道我们试戴过bose后,别的没说,就只有一句:他们家700不能折叠。

老婆的感受:700舒服,轻,至于能否折叠。。有些无所谓。xm3相对就偏重一些。

包装方面xm3不清楚。700自带的耳机包挺方便,结实,也不重。对比以前买的森海hd600,真的便携很多。

2,音质。xm3一耳朵很不错,声音显得很厚重,不愧是索尼。

700试听的时候还不错,可能我习惯了苹果的白开水音效。入手后拿来细细听了几次,听完。。。只能说就这样吧。但老婆对音质没啥要求,不太差就行了。

3,功能。xm3不清楚。700的说明书没有操作指南,于是上网查了下,很轻松掌握了手势操作。连我老婆那种电脑盲也很快熟悉了。很方便,连接手机后,操作上可以完全脱离手机了。很有科技感,我们都蛮喜欢玩。

关于降噪,快捷降噪三档,0,5,10。开到十的时候,就感觉蛮闷的。0档仿佛没带耳机,让你感受周边的环境。所以一般开5档就好了。

关于为什么选了700。外形相比中规中矩的xm3讨喜一些。加上相对音质,她对舒适度的要求更多。

作为一个对耳机不感冒的人,现在她上下班已经离不开700了。这是我送的最成功的一次礼物。? 胜利。


不同意楼上的部分人的观点。

Bose 700算是近期非常热门的降噪耳机了,在索尼发布了强有力的竞争品WH-1000XM3之后将近1年的时间才姗姗来迟,并且价格也比WH-1000XM3高了几百块钱,自然成了媒体以及消费者追逐的热门产品。

然而Bose 700的性能是否真的对得起它的出生和定位呢?

我们在欧美的实验室去测试近200多款热门耳机,自然也不会错过Bose 700和WH-1000XM3。

消费明鉴的测试结论是:Bose 700:85分的评测得分,未获得推荐标示,总体来看一副很好的无线耳机,音质好,降噪性能强,做工精致,电池续航久,是一款值得推荐的耳机,但是和索尼WH-1000XM3耳机还是有差距的。

接下来放上详细这两款耳机的对比测试结果,太长不看的小伙伴可以先看下两款的单品评测报告。 Bose 700: http://mingjian.cn/headphone/ratings/SR17275-0482-00.html

Sony WH-1000XM3: http://mingjian.cn/headphone/ratings/SR17275-0284-00.html

Bose 700 VS Sony WH-1000XM3降噪耳机

完整版:https://zhuanlan.zhihu.com/p/81167993

我们在英国的实验室对市场上两款很受欢迎,也在网上收到不少好评的无线降噪耳机进行了全面测试。测试除了实验室技术测试,还包括专业试听小组。希望我们的评测能帮你选到称心的一款。

我们的承诺:欧美专业实验室;多国联合测试;没有广告软文!

为了向大家提供最专业公正的专家评级和建议,我们与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的30个消费者组织合作。笔记本电脑测试在欧洲的独立实验室进行。所有产品均在零售店匿名购买(无制造商样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相似之处。两个型号分别是索尼和Bose的高端无线降噪耳机。两者都精心打造,设计时尚,并使用触摸控制,都配有便携盒和USB电源适配器。

两者都包括可拆卸的3.5mm至3.5mm线缆,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可用作有线耳机,还可用于不支持蓝牙的设备(例如连接到飞机上的机上娱乐)。当音乐发烧友收听高解析度无损音频文件时 ,不想通过蓝牙压缩声音损害音质的话,也可以使用耳机线。

现在我们来看看它们在测试中的表现。

音质

把音乐以最佳音质带给收听者是耳机最重要的功能。我们的音质测试在英国的专业实验室进行,结合实验室测试设备以及专业试听小组,评估耳机播放七种不同音乐,相对于参考耳机的音质,包括流行,摇滚,爵士,古典和语音。

Bose 耳机的音质总体上很好,语音清晰自然。然而,试听小组指出,有时音乐不够清晰,会出现人工感 的空洞。一些高音也过分强调且刺耳,尤其是管弦乐中的弦乐。这也反映在频率响应曲线的技术测量中,该曲线显示了在2kHz和7kHz之间过度强调的凸起:

索尼 WH1000XM在所有音乐类型中的音质都非常出色,并且在每次试听测试中都优于Bose 700,包括语音也是如此。声音的细节水平非常出色,音色温馨悦耳。人声很清晰,音乐充满活力,丰富而且动听。声音具有清晰的精确度,充满能量。

这也反映在技术测量中,这些测量显示在人耳的可听听音范围内相当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

降噪

Bose的噪音消除非常好,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把噪音最小化,适合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情形。Bose可与配套的Bose APP配对,让你以1到10的等级调整噪音消除等级,需要的时候让环境噪音适当进入。

索尼的降噪效果是我们的实验室目前测试过的最好的。一旦佩戴这副耳机,效果立现,并且从非常高的频率到非常低的频率范围都消除了噪音,降噪效果可高达到45dB,应该可以盖过大多数交通噪音。我们的实验室将结果描述为「令人惊叹」。如果你正在寻找最好的降噪耳机,那么它不会让你失望。

此外,索尼的降噪app功能具有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可以根据于情形(坐著,行走,跑步或骑行)自动调节环境噪音量。它使用手机上的GPS来感应动作并调整模式。这样既能有助于在步行或跑步时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也能有效地消除飞机上发动机的隆隆声。

配戴舒适性

Bose耳机外观漂亮,有高级质感,耳罩的耳垫很好,佩戴也舒适。头梁的边缘没有被覆盖,摸上去有点锋利。你可以通过上下滑动耳罩来调整耳机贴合头部,但滑动操作有些僵硬。

索尼也有高端的质感,佩戴舒适,而且没有锋利的边缘,头梁可以在头顶的两侧平滑均匀地调节。

两者都感觉轻便,重量几乎相同,索尼仅重6克,为268克,比Bose的262克略重。

电池续航

两款耳机的电池续航都令人印象深刻。Bose 700的电池在我们的测试中,在降噪功能开启的情况下持续超过2 3小时。超过了Bose声称的20小时,非常不错的结果。

Sony的这款耳机在我们的测试中,同样开启降噪,电池持续了超过27个半小时,比Bose还要长,但不是索尼声称的30小时。

这两副耳机,如果你忘记为耳机充电,可以使用可拆卸的耳机线播放音乐,但噪音消除功能无法使用。

性价比

Bose的这款耳机参考售价为人民币2999,比索尼的2499元贵500元。

总结

虽然Bose 700和索尼WH-1000XM3都是高性能的推荐耳机,你都可以放心购买。但如果要在两者之间选择,我们的建议是索尼在每个主要性能方面都优于Bose,并且也更便宜。

索尼WH-1000MX3不仅是这两款产品中的佼佼者,它也是我们目前为止测试中性能最好的无线耳机以及性能最好的降噪耳机。

京东参考链接:Bose 700 无线消噪耳机-黑色 手势触控蓝牙降噪耳机

京东参考链接:索尼(SONY)WH-1000XM3 高解析度无线蓝牙降噪 头戴式耳机

另外,你可能想要了解的,

消费明鉴如何测试耳机:http://mingjian.cn/headphone/buyguide/wo-men-ru-he-ce-shi-er-ji.html

我们评测过的全部耳机:http://mingjian.cn/headphone.html

消费明鉴,独立测试,透明选购。

专业测试,完全独立,没有广告。

微信公众号:消费明鉴

发布于 2019-09-1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游客20016游客20016熬夜狂魔,写答案时昏昏欲睡,写的都是梦话

为什么要主观臆测?就不能看看客观测量?

先说结论,音质退步了,降噪提升个锤子(相对于自家),依然赶不上sony的xm3,何况sony还在一直打折跳水。bose疯狂营销的潮水落下,发现它早就输掉了底裤。

知乎里讲音质可能还会有人说曲线不可信,但是讲降噪好不好总该看曲线了吧?结果700的降噪基本上就是qc35二代的水平,可以说只是个换壳货。

bose本来靠著车载音箱业务,在耳机领域算是个大厂子。结果这次车载音箱出了大事,能不倒闭就好。匆匆忙忙赶鸭子上架搞个bose700,甚至品控和工业设计都没搞好。以前成天靠吹发明降噪专利满天打广告,也不看看搞发明动圈耳机和发明立体声耳机的厂子混成什么样了?qc系列那几个兄弟在中国东南部便宜生产,结果生产线把控不到位,乱七八糟的东西满天飞。现在牛皮吹破了,就靠著营销看看能不能活。换个「时尚」外观,连头梁都没做好就出来收智商税,反正只要宣传它高科技就行了,肥羊消费者又不懂科技。憨憨自媒体公众号也不可能认真的玩测量设备,也不敢说实话怕吃官司,真就开吹了?

至于数据,稍后更新。不满的可以自己找。

这个降噪只能说比起一些特别丢人的品牌强。不过bose这个主动降噪不开高频隔音差那么多,可能做了其他的设计,做了透传模式。毕竟主动降噪对中高频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bose落后的技术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啥技术突破。

和35二代的对比,基本上降噪没有提升。最下面两条红色是700,紫色是35二

这就很打脸了。中低频,也就是主动降噪起效果的频段,xm3完胜。实际上,xm2也能完胜,甚至一代都能比比。想想现在wh1000xm2的价格,再看看bose700,丢人。

频响各位爱看不看。相信科学的话,bose这个频响对比自己是丢人的。本来bose音质就是用著廉价单元压成本,靠著dsp技术救活的。dsp技术又便宜又普及,东莞做的呱呱叫,反倒是bose自己昏头了。

更新:

既然提到了东莞,不得不说,降噪技术现在国产也开始搞,也有供应商能做了。这里再给一下某个国产没啥逼格的牌子的降噪。cowin e8(下面红色那条)


为什么要主观臆测?就不能看看客观测量?

先说结论,音质退步了,降噪提升个锤子(相对于自家),依然赶不上sony的xm3,何况sony还在一直打折跳水。bose疯狂营销的潮水落下,发现它早就输掉了底裤。

知乎里讲音质可能还会有人说曲线不可信,但是讲降噪好不好总该看曲线了吧?结果700的降噪基本上就是qc35二代的水平,可以说只是个换壳货。

bose本来靠著车载音箱业务,在耳机领域算是个大厂子。结果这次车载音箱出了大事,能不倒闭就好。匆匆忙忙赶鸭子上架搞个bose700,甚至品控和工业设计都没搞好。以前成天靠吹发明降噪专利满天打广告,也不看看搞发明动圈耳机和发明立体声耳机的厂子混成什么样了?qc系列那几个兄弟在中国东南部便宜生产,结果生产线把控不到位,乱七八糟的东西满天飞。现在牛皮吹破了,就靠著营销看看能不能活。换个「时尚」外观,连头梁都没做好就出来收智商税,反正只要宣传它高科技就行了,肥羊消费者又不懂科技。憨憨自媒体公众号也不可能认真的玩测量设备,也不敢说实话怕吃官司,真就开吹了?

至于数据,稍后更新。不满的可以自己找。

这个降噪只能说比起一些特别丢人的品牌强。不过bose这个主动降噪不开高频隔音差那么多,可能做了其他的设计,做了透传模式。毕竟主动降噪对中高频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bose落后的技术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啥技术突破。

和35二代的对比,基本上降噪没有提升。最下面两条红色是700,紫色是35二

这就很打脸了。中低频,也就是主动降噪起效果的频段,xm3完胜。实际上,xm2也能完胜,甚至一代都能比比。想想现在wh1000xm2的价格,再看看bose700,丢人。

频响各位爱看不看。相信科学的话,bose这个频响对比自己是丢人的。本来bose音质就是用著廉价单元压成本,靠著dsp技术救活的。dsp技术又便宜又普及,东莞做的呱呱叫,反倒是bose自己昏头了。

更新:

既然提到了东莞,不得不说,降噪技术现在国产也开始搞,也有供应商能做了。这里再给一下某个国产没啥逼格的牌子的降噪。cowin e8(下面红色那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