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的山西人說起,我們就叫他阿海好了。

阿海早年的身世很是不幸,七歲就失去了母親呼延氏。想起從前為生養阿海,這個女子吃了不少苦,懷胎一年一個月才生下來。古人云,胎孕三年六個月可得哪吒,有三頭六臂通天徹地之能,想來一年一個月的,也只能是三分之一個哪吒了,也就是一頭兩臂。

母親是個虔誠的人,聽聞南朝司馬氏要挾小皇帝偷天換日,大魏皇帝紫微星光暗淡,這是天有異象的時機,或大貴或大禍。她就在晨曦時分駕車一路向南,來到了上古時大禹治水的龍門山下、黃河岸邊祈求貴子,至正午,忽然有一大魚越水而出,頭頂上生有兩隻角,游到呼延氏面前,久久才離開,回村途中,呼延氏越發覺得此事離奇。

——大魚從你身邊輕輕游過

當夜,她夢到白天看見的那條魚,幻化為人,左手托著一個雞蛋大小的卵物,要送給呼延氏吞下……過了不久她就身懷有孕了,這就是阿海。後人有歌贊曰:

  •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
  • 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
  • 大魚在夢境的縫隙里游過
  • 凝望你 沉睡的 輪廓
  • ——周深

告別了母親,生活還要繼續。作為一個套馬的民族,阿海卻從小不肯踏踏實實到雁門關外牧馬放羊,反而對漢人的史書和兵書情有獨鍾,如史記、漢書,以及吳子兵法、孫子兵法這些。有一天,阿海和夥伴朱同學和范同學交流讀書心得:

  • - 「 阿海,你覺得該評價漢初時的開國名將周勃、灌嬰等人?」
  • - 「 學渣二三人,何足道哉!」

——圖為阿海在讀書思考

馬背上的民族,終究 不能僅有文科生的素雅,隨著阿海年歲漸長,他的弓馬騎射之術也愈加矯健,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已經身高一九零,留長須,且鬍鬚中還有幾撮紅色,甚為驚奇。就在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成長過程中,阿海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大轉折點:被派遣到魏國洛陽充當人質。多好的留學機會啊!這是先秦時秦國異人才有的待遇,回來就可以一飛衝天,阿海沒有猶豫,危機四伏也擋不住一顆求知的心。

來到洛陽,我見了這個人,挺不錯的,他的全名叫劉淵,劉是大漢的劉,字元海。後來改朝換代,武皇帝也對此人作出了高度評價,或許能夠勝任南下滅吳或者西定雍涼的一員猛將,此言一出,即遭眾臣反對,尤其以孔恂的聲音最為強烈,他始終憂心胡人中間流傳的「 蛟龍得雲雨,豈非池中物 」的預言,因而此議作罷。

孔恂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劉淵除了有學霸的素養,還極其善於搭建人脈,後來追隨他在中原大地攪弄風雲的王彌,就是在京城這幾年墮落為他的死黨。有一次,王彌要回山東老家,劉淵為他設宴踐行,酒到酣處,忍不住和老朋友訴說在朝中處處受提防排擠的苦悶,或許有一天就被暗殺,今天就是最後的訣別,借著酒勁縱酒長嘯,聲調亮然。不想齊王司馬攸就在不遠,聽聞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即刻入朝向皇兄司馬炎奏報劉淵的反心,應當立即將其剷除的提議,不過幸好有劉淵的另一位好友王渾從中周旋,才順利給晉王朝留下了這個禍根。

在洛陽的每一天都是煎熬的,從前的熱情徹底化為了悔恨,他迫不急的渴望一個逃離龍潭虎穴的時機,後來這個時機終於等到了,就是他一百一十多歲的老父親劉豹總算西遊了。他的父親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早在近百年前的漢末靈帝中平年間,就來到了中原,為大漢征討過黃巾賊,後來受曹操任命統領匈奴左部。

不過再跌宕往事也只是往事了,此時的匈奴左部因為失去了統帥劉豹陷入動蕩的恐慌,所以晉朝廷便任命劉淵接任,他也從此開啟了新的征程,在八王之亂前積蓄起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五胡亂華起始人物的序章,劉淵劉元海。

全文完。


首先個人對「五胡亂華」的說法持保留意見,雖然確實有中學課本是這樣稱呼這段時代的。這裡對於這一專有名詞不再做過多的討論,而以較為中性的東晉十六國時期指代。

東晉十六國時期上承西晉的八王之亂,下接南北朝對峙,本身具有很強的歷史過渡性。這種歷史的過渡性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面:1)由於世族力量空前強大而衰落的中央皇權的重建,這在南方的東晉政權體現的更明顯;2)隨著邊疆異民族遷入中央王朝腹地而引發的新的多民族政治體系的形成,這在北方先後出現的十六個政權中體現的更為突出。我們著重分析北方十六國出現的原因、過程和結果。

十六國的政權建立者絕大多數是異民族,包括不限於常說的五胡,即匈奴、鮮卑、羯、氐、羌,還有諸如丁零以及五胡的各個支族。之所以冠以五胡之名是因為這五個異民族在這一時期先後統一了北方,如前趙、後趙和前秦;或者至少佔據了北方的重要地區,如前燕和後秦。實際上,在永嘉之亂前後,還有存在有諸如北方的烏桓和南方長江流域的各種蠻人一類的異民族軍事力量。

這些異民族不是在公元300年以後突然冒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和遷徙而逐步積累到了足以登上歷史舞台的力量。自從西漢漢宣帝時期,西北羌患就已經開始成為威脅到中央帝國邊境安全的重大軍事問題。東漢建都洛陽,整個關中和西涼地區的政治地位相較於西漢有所下降。以長安為核心的關中又在兩漢交替時遭到了赤眉軍的嚴重破壞,人口大量減少。這為西北的異民族內遷減少了阻礙。在東漢中期以後,隨著漠北匈奴的主導地位被來自東北的鮮卑所替代,西北問題進一步上升為影響帝國安全的首要問題。東漢後期的許多主要軍事將領幾乎都參與過西北地區的軍事行動,其中就有後來開啟東漢帝國崩潰大門的西北軍閥董卓。我們也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曹操在他晚年那篇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里提到,曹操早年的目標是當漢征西將軍。此外,十六國後期在西北涼州地區出現的由氐人建立的後涼、鮮卑人建立的西秦和南涼、晉人建立的西涼、匈奴人建立的北涼,這些政權集中出現在涼州也可以說明這個地區的政治形勢有多麼複雜

東北方面,長期居住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乃至整個東北的烏桓和鮮卑在東漢時期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鮮卑更是在徹底擊潰匈奴後開始佔據中國東北、北方和西北廣闊的空間。而由於西北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東漢末年陷入軍閥混戰以後,中央帝國對位於西北的關中和涼州地區的控制力度進一步降低使。因此在東北、北方和西北三個方向上,鮮卑人從西北方向更容易和當地的各個異民族一道,遷入這兩個此時幾乎已經成為邊境的地區。鮮卑人具有比當地羌人更強大的軍事力量。這一點可以從史書記載當時的羌人的主要武器是槍矛,而鮮卑人已經有經歷過對匈奴戰爭考驗的騎兵推測出來。也因此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到了西晉時期,最先在關中發起叛亂的是鮮卑人禿髮樹機能。

到西晉時期,關中胡亂已經成為中央帝國的胃潰瘍,不但反覆發作,先有鮮卑人禿髮樹機能,後有氐人楊萬年,匈奴郝散、郝元度兄弟,而且出現了併發症。關中地區連年的戰火和饑荒迫使當地民眾離開自己的土地,前往附近地區尋求生機。關中以東是帝國的心臟洛陽,達官顯貴們顯然不會放任饑民們進入他們的私有領地;關中以北和東北是其他異民族的聚居地,甚至造成關中戰亂的一部分胡人就是從這兩個地方來的;唯一的選擇只剩下了南方位於今天四川地區的巴蜀。人民要生存,政府又不能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最後結果就是只能默許他們向巴蜀地區大規模的流動。這樣,一眼望不到頭的,夾雜著晉人和胡人的流民隊伍,就把動亂的種子從關中傳播到了巴蜀地區。也就為後來佔據巴蜀、由巴氐人李特父子建立的成漢政權提供了必要的群眾基礎和政治條件。

到西晉八王之亂前期,異民族已經對中央帝國呈現半包圍的態勢,不斷湧入中央帝國內部。異民族中除了在邊疆與中央帝國對抗的,還有很多已經定居在中央帝國境內接受中央帝國統治的。當時政府的一些高層人士意識到了這些深入帝國的異民族具有的潛在危險。江統就為此專門將他那篇著名的《徙戎論》上表給晉武帝。史書以「帝不能用」記錄下了晉武帝的態度。

「不能用」三個字精確地說明了統治者對境內異民族的態度。晉武帝當然明白現有的政治制度無法適應帝國境內存在有越來越多異民族的現狀。但是他並不認為將這些異民族遷出境內就是一個好辦法。自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以來,中央帝國人口急劇下降。與之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世族階層的空前膨脹。內遷的異民族剛好可以解決帝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畢竟,過慣了奢華生活,離不開五石散的衣冠之徒是不耕地的。雖然異民族比境內的晉人受到更多的剝削和壓迫,也更具有反抗性,但是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的驕傲的晉武帝認為,他統治下的帝國有足夠的實力來鎮壓包括異民族在內的所有反抗。

歷史的發展是客觀的,是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願而發生變化的。晉武帝原本以為分封司馬宗室可以捍衛司馬家族的皇位,卻自己一手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於是在司馬一族為了各自的利益自相殘殺的過程中,混亂像漣漪般從中央擴散到了地方,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中央帝國備受排擠、敵視和壓迫的異民族在烽煙中露出了狡黠的微笑,迎來了他們的時代。所謂的「五胡」逐次拉開了十六國時期的歷史大幕。

匈奴自從分裂為南北兩部以後,就開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漠北匈奴在游牧民族之間的軍事衝突中逐漸喪失了優勢而向西遷徙,殘餘的匈奴部族則換上了北方新主人鮮卑人的旗號。漠南匈奴原本被中央帝國當做北方的防禦藩籬,但這也打開了漠南匈奴南下內遷的道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為了進一步控制人口數量日益增長的匈奴而將其分為了五部,並且讓他們移居到了位於今天山西的并州地區。外加上匈奴自西漢以來開始的和中央帝國的姻親關係,這就使得匈奴成為所有異民族中最接近中央帝國核心區的民族,其受到中央帝國的精神文化影響最為深刻,與中央帝國高層的往來也最為直接和頻繁。所以十六國中最先建立的政權,是由匈奴劉淵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的前漢也就毫不意外了。

十六國中建立後趙的羯族目前存在的資料較少,但是從其聚居地在并州一帶可以大概推測出其與匈奴有一定的關係,有可能是在匈奴早期擴張中被征服的民族,之後又跟隨匈奴一同內遷。羯族與匈奴的關係密切,前漢/前趙的匈奴統治集團與後趙的羯族統治集團兩者其實是合作關係。羯人的後趙政權是建立在匈奴的前漢/前趙政權基礎上的。但是羯族的人口數量與素質並不足以支撐這樣一個佔據整個北方的政權的正常運行。當羯族內部的鬥爭同時摧毀了中央和地方的秩序,其又失去了其他民族的支持以後,羯族便草草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與羯族情況類似的是氐族人。氐人也是西北胡亂的參與者。當羯族人在并州與匈奴聯手的時候,氐人則在涼州與羌人糾纏。不過氐人和羌人之間的衝突要大於二者的共同利益。在晉帝國徹底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以後,氐人和羌人便為爭奪關中的主導權召開了激烈的爭奪。後趙消滅前趙進入關中,氐人和羌人都無法與之抗衡,但是可以借著後趙這艘大船進入更廣闊的中原腹地,壯大自己的實力,甚至尋求機會取而代之;一旦到了後趙行將就木之際,關中對於氐人和羌人的重要性就再次顯現了出來。氐人搶佔先機,控制了關中,並收編了羌人勢力。然而,縱使氐人建立的前秦力量空前強大,幾乎差一步就統一了天下,但是羯族所遇到的權力鬥爭問題,以及與統治範圍極不相稱的核心民族規模也同樣存在於氐人中,甚至更為嚴重。淝水之戰的爆發和失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氐人統治者以錯誤的方法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所導致的必然後果。

氐人政權瓦解以後羌人順理成章的借過了關中統治權建立了後秦。經過幾百年的軍事衝突以後,羌人終於在關中立足了腳跟。但是與前秦殘餘力量的長期拉鋸使後秦錯過了擴張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當後秦終於擺脫前秦的陰魂之時,北方拓跋鮮卑復國建立的魏和南方勢如破竹的劉裕勢力已經成為後秦不可逾越的巨大阻礙,自己扶持的鐵弗匈奴人赫連勃勃更是背後捅刀建立了夏,頻繁騷擾襲擊後秦。縱使後秦可以在西北作威作福,但是當劉裕數路大軍挺進關中的時候,後秦便如秋風中的落葉,搖搖欲墜地走向滅亡。

鮮卑人依靠其分散的廣度和人口的規模,註定是最後的贏家。但也正因為自身部族眾多,利益關係複雜,所以長期沒有形成一股統一的力量。在西北的鮮卑陷入各民族混戰的漩渦以後,東北和北方的鮮卑紛紛選擇了自己在中央帝國的代理人,希望能借刀殺人,趁火打劫。段氏鮮卑、宇文鮮卑和早期的拓跋鮮卑都是這樣的。然而這些代理人往往只佔據幾個城池,彼此之間又互相混戰,顯然難成氣候。位於遼東的慕容鮮卑率先改變模式,通過與東晉政權談判獲得了中央帝國認可的稱王資格,從而取得了對外擴張的政治主動權,這是當時其他異民族所不具備的。地處較為偏遠的遼東又使慕容鮮卑避免被中原地區的戰火所波及。雖然發展過程中遭到了周圍勢力的圍堵,但是並沒有給慕容鮮卑的前燕政權造成根本上的損害。此外,前燕政權也開始摸索出一條管理多民族國家的有效道路。這也可以從某種角度解釋為什麼前燕政權滅亡後又能復國,並且在後燕再次遭到北魏毀滅性打擊以後仍然可以佔據遼東與今天山東地區的青州重建北燕和南燕政權。

但是,有了初步管理多民族國家的政治制度不意味著能正確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十六國後期真正有實力統一北方的只有慕容鮮卑的後燕和拓跋鮮卑的北魏,但是最終是北魏取得了勝利。究其原因,可能是北魏在民族包容性上優於後燕。從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公元451年圍攻盱眙時給守將臧志的信中可以看到,北魏的部隊是多民族部隊。儘管此時距離北魏對後燕取得戰略上的決定性優勢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是打造一支這種具有統一紀律和戰鬥力的多民族部隊應該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慕容鮮卑並不能將各個民族至少為了統一的戰略目標緊密團結起來,這一點在前燕為前秦所滅的時候表現的尤為明顯。當時前秦採取的是「斬首行動」,直接攻佔了前燕的首都鄴城,然而慕容鮮卑的統治階層並沒有像其他異民族政權那樣發動地方武裝繼續反抗,或許可以說明慕容鮮卑的統治並不像表現的那樣牢固。

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新的歷史時代到來時,過渡時期也走到了盡頭。十六國時期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一場漫長的噩夢。現代人看待歷史,不能把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強加在古人身上。歷史是用吸取經驗教訓的,而不是用來作為吹噓的本錢,更不是用來灌輸仇恨和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服務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以理性的觀點看待歷史。


五胡各民族建立的國家,並不是單一民族國家,每個國家都包含了多種民族。要釐清這一段歷史,還要從司馬一家說起。


八王之亂的大贏家司馬越,不但大權在握,而且重新立了個皇帝。接著跑出去跟人打架,死了,皇帝最後也讓人衝進來端掉了。


圖片

誰幹的?


司馬一家吃著火鍋掐著架,一些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趁機冒出來,司馬越和新皇帝就死在他們手上。

圖片


接著大家冒頭冒嗨了,變成一場很大的內遷,這些少數民族在當時常常被稱為胡人,這就是五胡入華


皇帝都沒了,晉朝是不是滅了?


不,司馬家屬蚯蚓的,不管掐頭去尾,哪一段都能蹦躂。南方就有個叫司馬睿的,趕緊站出來說:


嘚嘚嘚嘚瑟!我司馬家還在!


圖片

然後在南方(南京)重新建立了晉朝,史稱東晉


圖片

東晉只剩南方一半半,北邊全被五胡接了盤。


所以這個時期,中國的歷史分南北兩半同時進行:

圖片


圖片

這期間北方先後建立了很多國家,但幾乎全都是雷厲風行,說沒就沒的路過黨。


咱們先說北邊,五胡咋回事?


五胡,主要是指五個少數民族:


圖片
圖片

混子哥就知道你記不住!


來,跟我念:


匈奴搶鮮卑的姐。

當年漢人住中原,胡人住外邊,後來慢慢地融合了進來。


圖片

五胡跟中原大致的位置關係。並不精確,只供快速理解。


圖片

比如匈奴,當年跟大漢打架沒打過,就有一部分歸附了中原。


所以到了西晉,大街上目之所及都是胡人。


許多人住在一起,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大不相同,還被朝廷管,氣氛很尷尬,最要命的是朝廷還不爭氣,司馬咣砸咣,於是各種造反、打皇帝、亂建各種國家,建完就互相火併。


圖片

拿得出手的先後有十六個國家,叫五胡十六國


圖片

溫馨提示:


「五胡十六國」更多指這個時代,國家全算下來有無數個,也不全是胡人建立的,很多太小太短命,幾年到幾十年,發育又不良,不好意思曬出來,所以我們不用糾結到底有多少國。


北方這些國家此消彼長,絕大多數時候情況一片混亂,但好在也不是沒有規律:


統一過兩次


於是我們首先要記住兩個國家:


圖片

所以整個北方五胡入華期間,天然地分成了兩個階段,它的整體形勢是這樣的:


圖片

STEP-1:原創火併死得挺快


五胡國家很多,但第一階段基本就趙、秦、燕、涼這幾個原創國家,之後基本都是跟它們有點兒關係的山寨貨,它們都是什麼關係呢?

圖片


圖片

溫馨提示:


這裡我們不可能逐個介紹,只扒幾個重要的原創國家,以及它們形成的歷史大勢。


最先冒出來的國家有兩個,很好記,一個在成都,叫成漢;一個在山西,叫前趙,西晉皇帝就是它趕下來的。


圖片

這兩個國家是五胡入華的頭炮。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半小時漫畫歷史系列(共 5 冊)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讀客出版社

¥59.99 會員免費

編輯於 2020-02-0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hunterhunter

五胡亂華?那八王之亂算什麼?

是不是也可以說,先有八王亂華,後有五胡之亂?


五胡亂華?那八王之亂算什麼?

是不是也可以說,先有八王亂華,後有五胡之亂?


b站有個叫安州牧的up作了五胡十六國的系列視頻介紹的還蠻詳細你可以去看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