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意思是,一個音節,用任何一種音調來念都可以,都不會搞錯它的意思。想想可能嗎?那就真的少年變騷年啦
不會,吳語的不送氣清音和濁音是要靠聲調的陰陽來區分的,入聲和其他聲調也是完全不同,極限最少要有四個聲調,陰舒,陽舒,陰入,陽入


假設抽除聲調:因為吳語濁聲母低沉屬性和入聲字短促屬性,舒聲入聲仍可分,陰聲陽聲可分,平上去混同,這種模式與上海話模式只差可被單字區分的陰平字。單字音辨義功能折損不大。

即便如此聲調的折損必然造成交流效率降低,這就要靠添加詞綴、增加單詞字數乃至發展出前後輔音綴①。相比較普通話三聲四調四類字字數均衡,抽除聲調的吳語能區分的陰陽舒入四類字字數失衡的多,也就需要添補更多①中內容。從這一假設面看抽除吳語聲調可行,但是因為交流功能折損要後續增添的單詞內字數、詞綴要相較普通話多。

大概會消失吧。前面有人講過,上海話的聲調已經不太重要,讀錯不影響理解。慈溪話基本算是聲調完全消失的。

可以和班圖語類比。絕大多數的班圖語都是聲調語言,然而最強勢的斯瓦西里語是完全失去了聲調的班圖語。和斯瓦西里語相當接近的盧幹達語,聲調已經很不重要。

聲調語言從單音節詞向多音節詞演化過程中,多音節詞的發音不方便因此產生變調。但隨著時間推移語言變遷,發音再度變得不方便,因而產生更複雜的變調。變調越複雜,聲調的意義越小。

像蘇州話和盧幹達語這類變調極其複雜的語言,變調規則寫一本幾百頁的書也未必都說清楚。而且我不知道現在的語言學研究對這些語言的變調規則到底瞭解了多少。但是,變調如此複雜的語言,它們的聲調反倒是不重要。

通常的盧幹達語教材,都不會給你講聲調,這太複雜。而且如果你不是在烏幹達和母語人士長期接觸的話,也是很難準確講出盧幹達語的聲調。但反過來,你的聲調不準,烏幹達本地人只會覺得你說話怪怪的,仍然能理解你講的是什麼。

和盧幹達語相比,斯瓦西里語就是進一步演變的產物,完全失去聲調。吳語的未來也許就是如此吧


慈溪話聲調陰陽對立舒促對立,看下音段成分可以不用標調完全predict單字調調值。聲調沒啥大用,可能是個附著成分。

清聲母在高調域,濁流聲母在低調域。舒聲長,入聲短(且有聲門音韻尾)

成功消滅單字調上的聲調

陰舒大概45,陽舒23,陰入5,陽感覺是3


題主也許可以去了解一下慈溪(滸山)話。


連續變調也是可以變的,句中的調會影響單個字的調的,現在好多身邊人完全瞎讀,當然我無視了,我們那語言同化的人較多,外來的多為官話區的,在農村最多兩代就很難區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