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笔记本配置:

DDR4,8G,

512GB,

intel标压八代i5或者AMD R5标压,

性能一般的核芯显卡,

外加一套能使电脑正常运转的OS和掌握电脑使用技术的人若干;

当然我们知道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出现如此先进的计算机的,在这里仅做想像性探讨。


首先说一下,题目中「1960年代」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改为「1960年」或「20世纪60年代」(1960-1969)。

其次,感谢题主准备了那么多的补充数据,依鄙人之薄见,在当时对科研唯一有用的是CPU计算能力,其余的由于没有与之搭配的软体可供使用,因此不在讨论范畴内。


根据题目中「八代i5」的描述,我所查询到的符合题目要求的CPU是:Intel 酷睿i5 8600

再依照我从百度知道用户(ID:面朝大海2012)在题目「intel core i5 2430M 的CPU每秒运算多少次?谢谢!」中的回答学习到的计算CPU每秒运算次数的方法:每秒运算次数=CPU主频×核心数从而得知i5 8600CPU的每秒运算的次数为:3.1GHz×6=18.6G=186亿次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的计算速率为5000次/秒,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同时我查询到了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电子计算机「119机」诞生于1964年,计算速率为50000次/秒

综上所述,如果这台笔记本能成功穿越,计算能力一定是世界最顶尖的,并且至少10年内不会被超越。

但是,光强大的计算能力就可以发展我们的科技吗?显然不是。国际关系、经济水平等因素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科技发展。另外,原子弹与载人航天等工程都是需要人来设计的,计算机只会加快我们研发的速率,但不会凭空提高研发的进度,脑子里没这个idea,计算能力再强也什么都造不出来。而且,当时的计算条件实际上已经能满足科技研发的需要了。

下边补充一下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

原子弹:

世界:在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著原子弹的诞生。这颗原子弹是美国试制的,于1945年7月15日安装完毕,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上试爆。

中国: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罗布泊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载人航天:

世界: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名字叫做东方号。1961年4月12日,「东方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送入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安全返回地面。

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百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度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问射。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科技发展都落后世界顶尖一大截,一台来自2020年的笔记本只可能让我们更快的追赶上世界顶尖,但不会使我们成为世界顶尖。

补充:前面已经说了,只是「依鄙人之薄见」,信息技术外行人依照网上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历史与政治知识储备构成的一篇破回答。这回答你认可也好,不认可也罢,你怎么看随你。但是谢绝某些奇葩以科普的名义找我撕逼,评论已关,你爱咋咋地。


算完氢弹,以usb3.0的带宽,还有领先时代的算力,适配好了当十年世界最强伺服器不是问题(还不说雷电三)

没有显卡很可惜,要是有一个1050,那可以模拟不知道多少场景,把画面的精致度换成硬核程度,说不定特种兵训练可以用vr

不知道阿波罗11号会不会改名为嫦娥一号(十一号)

如果保密好了,电脑原本数据没有泄露,Windows10不是这个名字,它应该叫东方3000


稍微构想一下,就能得知,这台电脑在当时,对我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计算力。

比如让我国的核弹和氢弹早几年出现,让老科学家们省下几千张草稿纸和数年的心血。

也许二十年后的八十年代,我国能初步掌握这个笔记本的相关知识,走在科技的前列?

谁知道呢。


就像1960年的中国人不知道2020年的中国人在想什么,能干什么,反过来,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人怎么想,能怎么做。还有,你这个问题有很致命的缺陷,这台电脑落到谁手上?变数太多,往事皆是定数。从哲学角度上,你的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归根为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只不过你是想知道如果将超前2020年的一个物质形态的存在,放在1960年,用1960的人的思维去跟它碰撞,想有什么结果,这个其实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如果你能回到过去实践一下,才知道。有空讨论这个,还不如多去研究研究物理学,早日做个时空穿梭机。


嗯i8是啥...?

现在查资料不方便,不过我怀疑现在一个中端笔记本可能远不止整个60年代全世界的计算能力... 以及整个60年代全世界的数字存储能力...

结果无法想像。

更可怕的是这带来的软硬体设计理念的核爆式发展。

结果无法想像。


补充如下想法

1.从1960年到2020年,60年的跨度,中间包含了多少代硬体的迭代?

2.windows系列是在1985年出来的,对于那会都属于跨时代的产品,更遑论在1960年的中国.

3.就是知道了如何使用,怎么搭配上对应的软体?

4.那个时代是没有网路的,所以笔记本的直接缺了一条腿.

5.大概率最有用的功能是---------计算器.

6.如果按照题目说的,掌握使用技术人员若干,那应该不包含编程人员,那就是说,这台电脑,搭不了开发环境,获取不到开发工具,那他的计算、模拟等等等等专业相关都是干不了的.

所以,个人结论就是

短时间内,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贡献

长久来看,能很快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方面

我觉得,最大的功能就是拆掉吧,毕竟计算机包含的,从材料、晶元、pcb、等等对于当时来说,太科幻,拆掉研究材料是最好的选择,反而软体没有什么必要,他再快,没有配套的软体,也没用啊

我觉著工艺都研究不了,因为没有次一代或者次几代的生产线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