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筆記本配置:

DDR4,8G,

512GB,

intel標壓八代i5或者AMD R5標壓,

性能一般的核芯顯卡,

外加一套能使電腦正常運轉的OS和掌握電腦使用技術的人若干;

當然我們知道那個年代是不可能出現如此先進的計算機的,在這裡僅做想像性探討。


首先說一下,題目中「1960年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應該改為「1960年」或「20世紀60年代」(1960-1969)。

其次,感謝題主準備了那麼多的補充數據,依鄙人之薄見,在當時對科研唯一有用的是CPU計算能力,其餘的由於沒有與之搭配的軟體可供使用,因此不在討論範疇內。


根據題目中「八代i5」的描述,我所查詢到的符合題目要求的CPU是:Intel 酷睿i5 8600

再依照我從百度知道用戶(ID:面朝大海2012)在題目「intel core i5 2430M 的CPU每秒運算多少次?謝謝!」中的回答學習到的計算CPU每秒運算次數的方法:每秒運算次數=CPU主頻×核心數從而得知i5 8600CPU的每秒運算的次數為:3.1GHz×6=18.6G=186億次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的計算速率為5000次/秒,誕生於1946年2月14日。同時我查詢到了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電子計算機「119機」誕生於1964年,計算速率為50000次/秒

綜上所述,如果這臺筆記本能成功穿越,計算能力一定是世界最頂尖的,並且至少10年內不會被超越。

但是,光強大的計算能力就可以發展我們的科技嗎?顯然不是。國際關係、經濟水平等因素都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科技發展。另外,原子彈與載人航天等工程都是需要人來設計的,計算機只會加快我們研發的速率,但不會憑空提高研發的進度,腦子裡沒這個idea,計算能力再強也什麼都造不出來。而且,當時的計算條件實際上已經能滿足科技研發的需要了。

下邊補充一下我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

原子彈:

世界:在1945年7月16日早晨5時30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誌著原子彈的誕生。這顆原子彈是美國試製的,於1945年7月15日安裝完畢,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軍基地上試爆。

中國: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羅布泊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載人航天:

世界: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名字叫做東方號。1961年4月12日,「東方號」運載火箭把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員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送入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後安全返回地面。

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百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度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問射。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國的科技發展都落後世界頂尖一大截,一臺來自2020年的筆記本只可能讓我們更快的追趕上世界頂尖,但不會使我們成為世界頂尖。

補充:前面已經說了,只是「依鄙人之薄見」,信息技術外行人依照網上查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歷史與政治知識儲備構成的一篇破回答。這回答你認可也好,不認可也罷,你怎麼看隨你。但是謝絕某些奇葩以科普的名義找我撕逼,評論已關,你愛咋咋地。


算完氫彈,以usb3.0的帶寬,還有領先時代的算力,適配好了當十年世界最強伺服器不是問題(還不說雷電三)

沒有顯卡很可惜,要是有一個1050,那可以模擬不知道多少場景,把畫面的精緻度換成硬核程度,說不定特種兵訓練可以用vr

不知道阿波羅11號會不會改名為嫦娥一號(十一號)

如果保密好了,電腦原本數據沒有泄露,Windows10不是這個名字,它應該叫東方3000


稍微構想一下,就能得知,這臺電腦在當時,對我國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計算力。

比如讓我國的核彈和氫彈早幾年出現,讓老科學家們省下幾千張草稿紙和數年的心血。

也許二十年後的八十年代,我國能初步掌握這個筆記本的相關知識,走在科技的前列?

誰知道呢。


就像1960年的中國人不知道2020年的中國人在想什麼,能幹什麼,反過來,我們也不知道當時的人怎麼想,能怎麼做。還有,你這個問題有很致命的缺陷,這臺電腦落到誰手上?變數太多,往事皆是定數。從哲學角度上,你的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歸根為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只不過你是想知道如果將超前2020年的一個物質形態的存在,放在1960年,用1960的人的思維去跟它碰撞,想有什麼結果,這個其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如果你能回到過去實踐一下,才知道。有空討論這個,還不如多去研究研究物理學,早日做個時空穿梭機。


嗯i8是啥...?

現在查資料不方便,不過我懷疑現在一個中端筆記本可能遠不止整個60年代全世界的計算能力... 以及整個60年代全世界的數字存儲能力...

結果無法想像。

更可怕的是這帶來的軟硬體設計理念的核爆式發展。

結果無法想像。


補充如下想法

1.從1960年到2020年,60年的跨度,中間包含了多少代硬體的迭代?

2.windows系列是在1985年出來的,對於那會都屬於跨時代的產品,更遑論在1960年的中國.

3.就是知道了如何使用,怎麼搭配上對應的軟體?

4.那個時代是沒有網路的,所以筆記本的直接缺了一條腿.

5.大概率最有用的功能是---------計算器.

6.如果按照題目說的,掌握使用技術人員若干,那應該不包含編程人員,那就是說,這臺電腦,搭不了開發環境,獲取不到開發工具,那他的計算、模擬等等等等專業相關都是幹不了的.

所以,個人結論就是

短時間內,不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貢獻

長久來看,能很快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尤其是科技方面

我覺得,最大的功能就是拆掉吧,畢竟計算機包含的,從材料、晶元、pcb、等等對於當時來說,太科幻,拆掉研究材料是最好的選擇,反而軟體沒有什麼必要,他再快,沒有配套的軟體,也沒用啊

我覺著工藝都研究不了,因為沒有次一代或者次幾代的生產線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