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宗道次第廣論》主張修雙身法,根本與佛教無關。

「先供物請白者,以幔帳等隔成屏處,弟子勝解師為金剛薩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處無壞,年滿十二等之童女,奉獻師長。」——《密宗道次第廣論》

「賢首纖長目,容貌妙莊嚴,十二或十六,難得可二十,廿上為餘印,令悉地遠離,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師長。」——《密宗道次第廣論》

「次明妃從定起,不著衣服,於蓮華中取甘露滴,如是置彼口中,彼亦如上而飲。」——《密宗道次第廣論》

「汝可殺有情,受用他人女,不與汝可取,一切說妄語」——《密宗道次第廣論》

「如是第一瓶灌頂者,如〈略續〉雲:「初觸祥慧乳,即是瓶灌頂」——《密宗道次第廣論》

「謂由師長與自十二至二十歲九明等至,俱種金剛注弟子口,依彼灌頂」——《密宗道次第廣論》

「與一明合受妙歡喜。後者,隨與九明等至,即由彼彼所生妙喜」——《密宗道次第廣論》

「由菩提心住摩尼中,不外漏注俱生歡喜,是謂世俗第四灌頂」——《密宗道次第廣論》

「此中授三禁行,授明妃禁行者,謂第四灌頂後,將明妃手置弟子手,以自左手執彼二手,以右手持金剛置弟子頂。教雲:「諸佛為此證,我將伊授汝。」謂以諸佛作證。「非他法成佛,此能凈三趣,是故汝與伊,終不應舍離。此是一切佛。無上明禁行,若愚者違越,不得上悉地。」授與明妃禁行。」——《密宗道次第廣論》

「若馬若寶及可愛妻子等,隨力所能供養師長。亦可施食護摩及歡會等。」——《密宗道次第廣論》

2.至於灌頂,是佛給十地菩薩灌頂。

「菩薩摩訶薩亦如是,受職時,諸佛以智水灌是菩薩頂,名灌頂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墮在佛數,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大智慧職地;以是職故,菩薩摩訶薩受無量百千億萬苦行難事,是菩薩得是職已,住法雲地,無量功德,智慧轉增。」——《華嚴經》

藏密那幫修雙身法的喇嘛,根本不懂什麼是真正灌頂。

3.金剛乘不是佛教,佛教只有三乘菩提。

藏密說沒有灌頂,沒受三昧耶戒就不能看密教的經文,純屬胡言亂語。正統佛教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根本沒金剛乘。

「菩提三種:一者聲聞菩提,二者緣覺菩提,三者諸佛菩提。」——《菩薩優婆塞戒經》

「時彼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釋迦牟尼佛說三乘法?」佛言:「娑婆世界眾生心多下劣,若說一乘則不能解,是故釋迦牟尼佛以善方便為諸眾生出五濁世,分別說三,引導眾生令入一乘。」」——《不退轉法輪經》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妙法蓮華經》

「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妙法蓮華經》

「汝等當知過二乘位更有勝道,名為:大乘。菩薩所行,順六波羅蜜,不斷菩薩行,不捨菩提心,處無量生死而不疲厭,過於二乘,名為:大乘、第一乘、勝乘、最勝乘、上乘、無上乘、利益一切眾生乘。」——《華嚴經》


如果你學習藏傳佛教的話,我建議你別在知乎問,知道的不會告訴你,不知道的屬於瞎扯淡。

我引用一個道士跟我的討論,當然這只是他一家之言:

藏傳學明白的最後都歸藏傳那個領域管,他們看不見,但是確實是有。漢地佛法學不明白的死了還是歸道教那一套管,學明白的就屬於佛教管了。

我說他這是相法分別,但是對你這個階段正好可用,我沒有否認他的話。

你能明白嗎?


瀉藥 在知乎以前有關 密宗的儀軌和灌頂 戒律沒有比前知乎法老 法嘉宗智更清楚了 他是江貢活佛首席傳承弟子 ,合格的金剛上師,並且身份真實 。你可以去 APP嘉言嘉話找他。他在知乎被其他法派陷害然後被知乎封殺了。而現在知乎上對密宗底細非常清楚的 人比較少也不太專業。。


做了什麼?不是佛教徒,只是看了密宗的法本,不算盜法罪。


恕我直言,你連去金剛地獄的資格都沒,受密乘戒破戒的人 纔有資格去

而且你能看到的接觸到的關於密宗的知識不算盜法,如果真有什麼密法被你看到,那頂多是別人破了他自己的密乘戒,會下金剛地獄的人又不是你。盜法的意義有好幾種,無論哪種你都算不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