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無限,守城的只有2000人。

據說孫權在合肥10w人也沒有攻破張遼,我在想如果換做是機槍那不是不可能攻打進來了。

再想想隔壁喪屍片,同樣是守城,可就那麼困難。當然兩個問題沒有可比性,一個是虛幻的,一個是假設的。


評論區裏就有一個厚古薄今到魔怔的傢伙,居然以為非洲的黑叔叔是拿石頭長矛的土著(再看不起人家也是普遍裝備了AK47和RPG的),認為解放軍是拿大刀長矛打贏國軍的(不好意思,不管是紅軍時代還是八路軍時代,哪怕是民兵遊擊隊,解放軍最主要的殺傷也是槍支甚至是機槍以及大炮),甚至還說除了志願軍靠人海戰術死了百萬這種可笑到不能在可笑的笑話(志願軍加一塊也就240萬,實際入朝作戰才100多萬。而且最關鍵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最主要的殺傷也是靠火炮,比不了美軍不代表炸不死人)

還有就是認為槍管到壽命就用不了的,然而事實上所謂多少發壽命只是理論上的最優數值,實際當中即使超出了壽命一樣可以用,只是可能精度差了些。非洲和中東一堆淘汰下來的二手貨,該怎麼用還是怎麼用。

這種人最大特點就是沒讀過書還喜歡說別人沒讀書


這是26毫米厚的建築鋼板,上面的坑是AK47普通彈打的,吹盔甲盾牌的倒是可以試試扛一個10毫米厚的鋼板,如果你扛得動的話

即使是今天,能防步槍彈的主要也是這種輪式防彈盾牌,一般的防彈盾牌防的主要也是手槍彈

就這個,我還沒比較現代和古代材料學和冶金技術的差距,否則我可以告訴那些吹古代的,古代的金屬就今天來說跟脆皮差不多

(比如現在鍊鋼是要加入鋁進行脫氧的,但是鋁是要等到電解鋁技術發明後才能得到廣泛應用,更不用說還要根據需要去除雜質以及加入比如Si、Mn、Ni、Cr等元素保證性能)

對了,還有一個事實:在十六七世紀之前,火炮基本上只能打實心彈,炮彈一般都是直接砸的,根本無法爆炸。

一直到十八十九世紀纔有靠譜一點的爆破彈能用(就這,拿破崙時期還有打實心彈的火炮)

而且早期所謂的爆破彈,其實是把炮彈插入引信點燃再塞進火炮打出去,非常不靠譜,搞不好會自爆

而且當時絕大多數火炮射程才幾百米,也就進口的紅夷大炮有1500米的射程

居然還看到有蠢貨以為機槍只能打一千米的,他可能不知道有效射程的意思是:對預定目標射擊時, 能達到預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離。

事實上,子彈超出有效射程一樣可以輕易打死人,只是一般在超出有效射程後基本上沒什麼準頭。不過現實中有很多老手就可以用突擊步槍在有效射程外命中目標

(軍訓時聽教官說,他曾經用95在1000米左右的距離命中靶子。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吹牛,不過理論上還是可以做到的)

還有一點很關鍵:古代所謂的十萬大軍,實際用於作戰也就幾萬精銳,其他基本上都是壯聲勢和運糧草。如果是明朝,那麼這個數量就更少了,大概也就幾千家丁

@kmlover 借用一下你的圖

67式準確來說,應該是通用機槍

一戰用馬克沁進行超越射擊,打出了4000米的距離

不過話說回來,我為什麼要死守呢?帶著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出來直接突襲他們不行嗎?

以為可以圍死的不如考慮一下出城後機槍收割的盛況


隔壁喪屍片守不住的原因是,守住了,後面拍啥?

我們從影視裏認為,當機槍一響,雖然掃倒了前面幾排的喪屍,但是被隨後如潮水般的喪屍淹沒。

那麼我就想知道了,老美或者韓國的軍警佈置了幾道防線?

哪怕是二戰時候,國民黨舊軍隊守淞滬,也不止一道防線啊。老美和韓國這種都現代化的部隊了,一道防線就沖沒了?交叉火力呢?燃燒彈呢?擋個遊行都知道用水炮,怎麼打喪屍就那麼隨意了?盾牌陣呢?擋馬和障礙物呢?

真讓武警介入,直接這個城市的喪屍潮就拿下了。後面就是防疫抗疫的事,大家居家隔離,政府派人進小區給大家逐一排查,有感染的就處理掉,等消毒完畢,喪屍病毒就過去了。

扯遠了啊。

古代攻城,有一挺機槍,加特林暫定,畢竟現在要火力猛的,都無限子彈了,那麼咱們還是請出加特林菩薩吧。

守城2000人,1999人可以機動調度,1人操作機槍就可以了,因為不需要裝彈。而且現在加特林可以單兵扛著滿街跑。多派一個小廝幫打水降溫就好。根據合金彈頭的啟發,把加特林裝在駱駝身上,我的天啊!

不是我吹,如果有弄一個車,類似攻城的衝車,不僅守城沒事,還能攻出去。就加特林那種一息三千六百轉的,守什麼城?老子直接率領100持盾勇士,跟在衝車後面,幾個人推,其他人跟好,步坦協同,我沖敵軍本陣去。後方軍士回頭看城頭的旗語,免得走錯道。一個人打累了,就換人接上。

只要槍管打不廢,子彈無限供應,有衝車的防禦,一般弓箭拿我們沒辦法,這就是有了一輛坦克了。

要說敵軍都是騎兵,人家繞開我。那敵軍都是騎兵我還怕什麼?難道馬還能爬城牆不成?我就不出去了唄。騎兵是不會攻城的啊。

另外題目舉的例子,孫十萬攻城,和張八百有什麼關係?張八百是出城偷襲孫十萬本陣啊。


都穿越得這麼狂野了,卻還按照劇本來打,那就沒勁了


是夜,城內驟升紅光,見有三人挾一鐵物自天而降,人莫敢近。一小校引眾圍之,與語,不通,但覺其無禮甚,乃挺刃而前,然瞬為電光巨響所斃,死狀駭然,非矛刃弓矢可為也,眾皆伏地,以為狎犯神明,號泣乞命。後將軍至,鬥膽膝行而前,乞其恕之。三人曰,非為戮眾而來,但見人間喧嚷,鬥殺日甚,欲寧之爾,繼問外兵幾何云云。將軍伏地,具而告之,自獻將印於上,而其三人莫取,曰:我等之治世,何須此物耶?而但目其鐵物而大笑,其鐵物,狀如黑桶,更有粒粒如黃粟甚多,不可數也。

至天明,敵見城門大開,遂急列陣於城下,但未見有兵出,大疑。忽聞城兵疾呼,曰:「天神降世,有敢擊者,必瞬死也」,後見三人持其鐵物,架於弔橋之下,並遣數強弓士發勸降書於敵,具言其夜之狀。敵將見書,初不信,大笑而辱罵良久,驟遣千餘精騎抶擊河橋。然復巨響,其騎百餘立僕,驚馬亦擲百餘士於地,四竄奔逃。兩軍皆大駭,其三人令城上更復疾呼,曰:「但降於我,可保無虞」。城下萬軍奪氣,然敵將猶欲自強,高聲呼強弓勁弩。然弓手至陣前,本欲先前行三百步至百步而發,然後未及十步,復巨響而死傷如刈草麥。

敵三軍奪氣,持書而降,其三人曰:「但為前軍,今當攜汝等共取天下,勿失富貴。」眾大喜而呼,聲震屋瓦,此後凡數歲,西至沙海,東至海濱,北至苦寒,南抵卑濕,俱為神土。而後其三人初欲裂土為三,其壯者夜邀其餘二者至高臺宴飲,至大醉,引火燒之,謂天下曰「天兄立世,天弟自此復歸神土」,又築巨爐,銷其鐵物,至此後人無復見其神物,亦難述之矣。

又數年後,有一葛方士偶得燃葯,似以硝硫及炭和之,獻之,上不悅,車裂葛士並戮其九族弟子,緝天下方士四百,盡坑之,更收怪誕之書,焚於都門。

上雖好戮,然亦有好生之德,似為神醫妙手。昔大將軍首義侯病甚,百醫持黑丸藥、黑葯湯,久治不愈,而上獨持一白片,令大將軍合水服之,當夜而愈。將軍惶恐叩問此為何等仙藥,上曰:「阿莫西林」,人皆惑而不解其意,再問上已笑而不答。大將軍首義侯者,昔年城守之將也。


不需要彈藥無限,就一挺機槍加幾千發子彈,攻擊方不先手偷襲,守城方有完整的城牆,攻擊方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

機槍不止可以面殺傷,還可以精確射擊點名前線指揮員。看出來哪個是前線指揮員幾個短點射過去。前線一公里沒有指揮員存在的位置,指揮功能癱瘓,打什麼打。

三國時別說前線指揮員,周瑜在江陵,曹操在潼關,劉備在漢中,孫權在合肥,都曾經暴露在射程遠不如機槍的武器之下的,更何況前敵指揮員的位置了。

用那個時候的工程器械反制,想多了,某些古代兵書以及遊戲裏的攻城器械射程看看就好,實戰能比弓遠就不錯了。

挖壕溝圍困,這確實是一個想法,但是無可否認的是,2000人的後勤壓力跟10萬人比起來,實在差得太遠。誰先崩真不好說。

何況,我手裡有機槍額,我憑啥不殺出去試試看。

挖地道,前兩天剛看的一篇文章,打臨汾的時候,攻擊方一條地道也就幾十米長。在雙方武器有明顯差距前提下攻城方能不能突進到幾十米距離先不說,就算挖好了,現代攻城方可以用炸藥把城牆轟塌了,冷兵器時代你只能再挖遠一點兒進城偷襲,結果很可能還是被點名。


如果真的有一個機槍營杵在古代任何一個城池的城牆頭上,

非要強攻的話,那這個問題幾乎無解——

1.古代軍隊不是喪屍,戰損達到3~5%的時候整個部隊就會失去戰鬥力,和現代軍隊傷亡30%才崩潰的情況完全不在一個量級。10萬人的部隊,死個5000人,這個部隊就gg了,很難再組織像樣的進攻。

2.古代人口很稀少,後勤能力低下,因此古代幾乎都是「少數精銳+大量炮灰」的組織模式,精銳多了養不起,一隻5萬人的部隊中,能夠逆風不投,正面硬鋼,吭最難啃的骨頭的軍隊往往就幾百幾千人,就算是封建大一統的國家,賬面上接近百萬的軍隊,能夠隨時拉出來打的精銳也就5萬左右的規模。這5萬部隊是鎮國之寶,一旦沒了,這個王朝就離覆滅不遠了。

這和當代每個戰區都有好幾隻拳頭部隊的現代軍隊戰鬥力相比又不在一個檔次上。

這種模式下,就決定了古代的進攻方,幾乎不可能為了一座城死個幾萬人。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整個三國時期,蜀國全國的兵力也就10~15萬人,這個兵力要南防南蠻,北伐魏國,東防東吳,還要留中央警備區,夷陵之戰,劉備火燒連營丟了6萬蜀國主力,差點就直接滅國,全靠諸葛亮輾轉騰挪續了命。死5萬人去攻一座城,就算不論部隊是否崩潰的問題,光是為了一座城輸掉整個王朝,這種賭注對於封建王朝來說也太奢侈了。

所以,當一戰第一次重機槍大規模在既設陣地上遇到集團衝鋒的時候,英軍在一天內就損失了6萬人。這種損耗,不是古代量入為出、沒有民族主義信仰加成、順風浪逆風投的古代軍隊承受得了的。

所以在這個問題下,如果古代部隊在遇到地方的要道上的關鍵城池上突然出現了一支掌握著動輒「糜爛數裏」的恐怖大殺器黑科技的軍隊的話,都不用彈藥無限,幾輪衝鋒下來,古代軍隊就會直接信仰崩潰。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史書裏多一句「頓兵堅城下,死傷甚重,不能克,乃還」。然後撤圍了事。

考慮到古代攻城器械中最遠距離的拋石機/投石機也不過就是200多米的有效射程,在動輒400米+的現代機槍面前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所以如果是強攻的話,答案是多少人都打不進來。

別說擱幾挺機槍古代軍隊打不進來,就算是面對射速慢得多的現代後裝步槍,百倍兵力的義和團圍攻一個西什庫教堂都沒能攻下來。而如果團民們蜂擁而上,守軍打光所有子彈都不夠的。

但古代軍隊實在太拉垮了,衝鋒被打死幾百人就只能回來休整,最後活脫脫打成添油戰術。

時代的悲哀。

那是不是就完全沒招呢?

也不一定,比如強攻攻不下來,大不了不強攻嘛。

畢竟,在沒有機槍兵的古代,打不下來一座防禦完備的城市也是日常。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考試也不是完全沒考過,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老題型。

下面幾個就是標準答案

(敲黑板)

1.長期圍困。

要知道,已經把守軍逼上牆頭了,那說明啥,說明守軍已經失去了對城市周邊郊區的基本控制,只能上高地拚死一搏了。

所以,對於進攻方而言,那就是進可攻退可守,優勢在我

打不下來,大不了不打唄。

耗死你,總有糧食喫完的一天。

你城市裡難道還能種田不成?

高句麗的丸都城:嘿嘿,可以呀

考慮到重機槍並不善於機動(其實並沒有),為了切題我們強行設定重機槍固定在牆頭。

那守軍……可以在城下兩公里的範圍內種田……

阿這……

考慮到古代那落後的生產能力,時不時還有敵軍襲擾放火,城下種田我們也強行設定不現實。

那在不考慮外部援軍解圍的情況下,確實有可能逼到對方糧盡而降。

2.堆土山/挖地道

這個也是古代常用的攻城措施,城牆的作用是居高臨下,視野好攻擊簡單,但古代城牆普遍較低,因此攻城方很多時候都採取在城牆外堆土山的情況下消弭對方的高度優勢。

不過考慮到重機槍的射程問題,在城牆外一公里堆土山似乎也沒卵用。

當然挖地道也是可以的

只不過古代挖地道炸城牆繞過城牆啥的,也就是幾百米的事兒。

一兩公里的地道要不挖偏不自己塌,就古代那技術水平,真的很難。

當然也不是沒有,就是耗時費事兒。

但這不是沒辦法了麼。

所以,逼急了也可以試試。

3.放水淹

這個就沒啥技術含量了,但前提是附近有河。考慮到古代一般城市都臨河而建,這個條件實現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畢竟古代城市絕大多數都是土牆,而且普遍也就3米多高。

撐死了外麵包石磚的牆,泡個幾個月,也就爛的七七八八了。

呂布在下邳直呼專業

想一想差不多是這些情況。

所以,強攻就別想了。

古代人想要戰勝現代人,正面剛,沒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